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回族研究》2011,(2):18-19
我国民族学、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问题。费老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费孝通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教授回顾费老的贡献时,曾很感慨地说:"中国社会学何幸而有费孝通."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24日,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费孝通、一生“志在富民”的老人平静的离开了我们。费老走了,时过境迁,转眼已是一周年。1935年到2005年,正好间隔老人大瑶山调查70年。70年的风雨变迁,瑶山“换了人间”。然而,费老长留瑶山深处的情,在人们的心里却永远抹不去、忘不了。笔者有幸于今年寒假再次追寻费老留在瑶山深处的足迹。作为先生的后辈学子,值此周年之际,特撰写此文,借以悼念费老。  相似文献   

4.
一代学术大师费孝通先生2005年4月24日逝世,享年95岁。作为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生命史可以概括为“志在富民,行行重行行”。因为他毕生致力于“从认识中国到改造中国”,并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社会。早在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深入中国社会,就从少数民族地区入手,将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他社会调查研究生涯的起点。作者徐平教授是费孝通先生培养的唯一从事“边区开发”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在这篇我们特约他专门为我刊撰写的回顾费老民族研究思想的文章中,展示了一代学术大师“志在富民”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2015年11月2日地点: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大费孝通中心)240会议室王铭铭:感谢各位来参加这次研讨座谈会,请在座几位老师围绕费孝通先生佚稿《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谈谈各自的看法。另外,今天是费老的生日,是他诞辰105周年,我们开这样一个会,也可以算是一种纪念。好些年前,我和硕士研究生张瑞将费老的佚稿《新教教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关系》整理出来,在《社会人类学与比较文明研究通讯》第一期刊登。  相似文献   

6.
李烨 《中国藏学》2004,(1):110-111
李有义先生是仍然健在的我国最老的藏学家之一,<李有义与藏学研究>是为他90诞辰出版的纪念文集.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李有义先生的主要藏学论文,包括他的自传和11篇论文;中编是他的两部专著,一是著作<今日的西藏>,一是译著<西藏的宗教>;下编是李有义先生的同事、学生为本书写的论文和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7.
游戏人生     
以一种什么方式营造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问题。在我看来,最美丽的人生应该是“游戏”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游戏人生”,不是指对事业、对生活不负责任,而是指应该以一个相对超脱的心境对待生命中的一切。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幽默地对名誉和生死的态度,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启功先生名扬海内外,不少单位请他讲学。出于礼貌,开始时都要说上一句“下面 请启老作指示”。启功说:“指示不敢当,因为我的祖先原来就活动在东北,是满族,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所以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说’……”启功先生年过九旬,可…  相似文献   

8.
陈新 《民族论坛》2003,(8):17-18
对云南丽江仰慕已久,但近日记者专程前往丽江,却是为着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就是云南丽江大研纳西古乐的发掘人、被称为音乐鬼才的宣科老先生。先生在年近六旬时因一篇反传统的论文而被英国牛津大学破格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丽江怪人的恐惧乐源说震动乐坛“有人说您老是丽江音乐鬼才,是这样吗?!”因为事先有约,虽然宣科忙得一塌糊涂,但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你这句话有两个错误!”记者话音未落,宣科即刻严肃地纠正道,“首先,你说我是‘丽江音乐鬼才’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应该去掉‘丽江’二字!因为音乐是人类通用的语言,宣…  相似文献   

9.
明天是费先生的周年祭日。在先生故去的一年里,学者、普通百姓,只要是有些文字能力的人,大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缅怀和纪念。而我,作为先生的学生,除了接受媒体采访,除了在此之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费孝通与江村》以外,没有写过一篇有关先生的文章,甚至在2  相似文献   

10.
在哈萨克族副院长朱玛洪家的“少数民族家庭病室”里,朱副院长的老伴阿米娜给我看了一本相册。我翻开相册,见第一页上用钢笔写着两行哈、汉文字:“与治愈病人合影留念。”相册里有朱玛洪和维、哈、回等7个民族患者的合影,共208张。在这些照片中,有鬓发斑白的老人,有活泼可爱的孩子,有少女、小伙。在每张相片的背面几乎都写着字:“和阿尔米亚(解放军)朱副院长留念”、“亲人,铭记在我心里”、“谢谢,朱副院长”……照片中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每张笑脸上都充满对朱副院长的感激之情。58岁的朱玛洪医生,是新疆巩留县人。1949年参军,第二年就开始从医,1976年担任新疆军区15医院副院长,1985年离休。他所在的医院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方圆百十公里没个象样的医院,当地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这几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差距总的说来不是在逐步缩小,而是在不断拉大。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为此,我们访问了费孝通教授,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费老欣然作答。他说,这个问题大家都已感觉到了。汉族温饱问题多数已经过关,一半人已经开始富起来,三分之一比较富了。可是少数民族在贫困线下的比例比汉族大得多。这种局面,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由来:泰国的拉祜人属于倮倮支系,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拉祜人来源于中国南部的云南省,它同傈僳人和阿卡人有亲缘关系,这说明它们有共同的渊源。泰国的拉祜人分为两支:一支称“拉祜纳”;另一支称“拉祜尼”。他们在语言上仅有细微的差别,而在服饰上却有显著不同。据拉祜尼说,他们建立过拉祜尼国,原址在云南  相似文献   

13.
刘世俊 《回族研究》2004,(2):154-155
我第一次听人提及“东干语”,迄今已近5 0年了。当我深情地翻阅《中亚东干语研究》清样时,一些往事又不禁浮现于眼前。1 95 6年,那时我还在大学读书,在当年的《新观察》第2 2期上看到一篇题为《太平天国的子孙在苏联成家立业》的文章,作者欧阳惠是我国一个访苏代表团的成员,他在文章中生动地记述了在“大多数社员说的是甘肃口音的中国话”的东干族集体农庄的见闻。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庄员向代表团竟然欢呼“掌柜的来了,欢迎,欢迎”,再有就是一位“祖父是宁夏人”的庄员解释“他们说的中国话有许多都是八十年前的老…  相似文献   

14.
《西藏研究》2 0 0 0年第 4期上发表有张亚生先生一篇《对西藏青作农业起源的再认识》的文章 ,《西藏民俗》2 0 0 0年第 4期上也有张先生的一篇《西藏农耕文化》的文章。后篇文章在 2 0 0 0年第 4期的《中国西藏》杂志上被作为“论点摘编”进行了介绍。张先生的这两篇文章重点在于探讨“西藏青作农业起源”及“演进”问题。总体而言 ,这两篇文章可说是长期实践工作与研究的总结性学术论文 ,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西藏农业起源与作物栽培起源等问题 ,勾画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在此意义上讲 ,这两篇文章的价值是自不待言的 ,尽管文章中还有…  相似文献   

15.
4月17日下午,在中央民院的地下会议厅里,在京的畲族同胞一百余人欢聚一堂,庆祝他们自己的“三月三”佳节。这是他们第一次在首都这样过节。畲族“三月三”节日的由来,据传是在唐总章二年至开元三年(669-715),山越(据考证之一说,山越人即畲族的祖先)首领雷万兴与同族人蓝奉高,在领导闽南、粤东的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酷统治的四十余年的斗争中,于景龙元年(公元707年)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他们靠食一种叫做“乌饭”的野果充饥度过了难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战斗的胜利,杀了漳州刺史陈元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三月  相似文献   

16.
费孝通教授指出:研究浦东是一篇社会学的大文章费孝通在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研究的一次谈话中指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进行浦东的研究,并把它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一篇社会学的大文章。浦东新区是中国农村社会最早在很短的时间里和在较高的起点上直接接触了最现...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说林上》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鲁国有一对巧手夫妻,男的善织麻鞋,女的会织生绢,凭着夫妻俩各自的高超技艺,他们打算搬到越国去,想在那里靠自己的手艺赚钱致富,大干一场。有个鲁国人对他们说:“你们千万不要到越国去,到了越国,你们非受穷不可。”夫妻俩问是什么原因?鲁人答:“鞋是穿在脚上的,越人不喜欢穿鞋而习惯于光脚走路;生绢是做帽的材料,越人喜欢披发而不习惯于戴帽。你们的手艺到了越国就根本派不上用场,想不受穷能办得到吗?”看来,向这对夫妻提出“箴言”的那位鲁国人,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他很熟悉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8.
7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为已经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印第安“特殊密码员”颁发了美国政府最高勋章──国会金质奖章。当年,正是他们编制出不可破译的风语──无敌密码,为盟军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布什不胜感慨:“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值得所有美国人尊敬和感谢。”4名白发苍苍的印第安老战士更是激动异常。当年,包括他们在内的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编制出了这套“无敌密码”。现在,其中25人已离开人世。特迪·德雷珀是专程从亚利桑那州赶到华盛顿的。面对荣誉,他感慨万千地说:“已经很长时间了,很久以来我们都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另一名叫布朗的密码员激动地说“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  相似文献   

19.
时下,竟有咨询公司的“特色服务’:只要交钱,就可以帮你写毕业论文。据《齐鲁晚报》刊发记者报道说:在该公司不大的办公室里,女工作人员听说记者是来找代写毕业论文的,就告诉说具体可跟“欧阳先生”细谈。欧阳先生自称是一位讲师,却不愿告诉记者是哪所学校哪个系的。据他介绍,代写毕业论文有两种价码,一种是有题目的,1000字200元;如果只提供论文提纲,每lqX)字只要100元。记者追问是不是他自己写,写出的论文质量有没有保证?欧阳先生说,论文是由公司聘请的硕士生、博士生“操刀”,通过肯定没问题,且可修改到顾客满意为止。…  相似文献   

20.
在藏族的历史典籍中,“霍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民族称谓,但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指的民族就有所不同。“霍尔”在汉籍中译作“霍耳”、“互人”、‘猢”等。那么,“霍尔”究竟是指什么民族呢?对此,国内外专家都有考证。有不少学者认为藏籍中之是“胡”的直接音译。例如,任乃强先生说:“Hor恰是汉语胡字之音,今藏族称蒙古人为索波,称其他北方民族皆曰胡刚‘。「苏」罗列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伙尔’(Hor)一称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这一名称是汉族对伊朗和突厥——蒙古种族中亚部落的通称”。“我国从事文化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