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阿敏 《民族论坛》2007,(11):40-40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之际,中共湘西州委宣传部、湘西州文联面向全州中、小学共同发起了一场主旨为"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的征文竞赛活动。孩子们踊跃参与,此次征文共收到学生参赛作品13万余篇,经大赛组委会聘请的专家组认真评选,共评出特等奖获奖作品3篇,一等奖获奖作品30篇,二等奖获奖作品60篇,三等奖获奖作品120篇,优胜奖获奖作品240篇,优秀指导教师153名。孩子们的作品中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也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本刊限于篇幅,仅在孩子们这些饱含着对家乡、对生活的真诚热爱的文章中选编数篇,让我们共同体会土家、苗、汉各族孩子们对家乡的深情,共同培育湘西自治州明天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情窦初开时,在夏夜仰望星空,我问星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男子汉来到我身旁,伴我走完漫漫人生之旅.星空沉默.隐隐约约,我觉得这个男子汉应该高大、肩宽、皮肤黝黑,他的目光是坚毅、亲切的. 我排行老大,一切事情便都得做榜样.8岁做饭,10岁挑水,11岁父母暂时离家,我便开始掌管家中一切权力,油盐酱醋样样都得考虑.在外边打架,即便对手是大我几岁的男孩子,也只能凭自己的勇气去拼,因为没有哥哥姐姐. 上中学进入了青春期,不再做疯丫头了.对那些突然长高了的男孩,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  相似文献   

3.
眼前是我的民族的家园,是祁连山北麓的草地。南北两侧是辽阔无边的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祁连山自西向东横亘其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这里是我的家乡。站在祁连山下,思绪如潮涌。我的民族的祖先是古代的回纥人和铁勒人。400多年前,塔里木盆地叶尔羌汗国向东扩张,以武力推行伊斯兰教。察合台蒙古后王赛义德汗和歪思汗的穆斯林骑兵,驱赶着撒里畏兀人(色目人的一种),导致了这里的人们约一个世纪的大规模迁徙和逃亡,也导致了我的民族——裕固族的形成。那时,人们开始从南疆的西至哈志出发,走过瀚海戈壁,走过茫茫沼泽,  相似文献   

4.
(周祖濂,白族,196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20多年后,却当上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舍弃了心爱的专业,他怎么说?)我大学刚毕业,就同伙伴们搞起了科研.其中一项"标准电容传声器",获得了国家新技术开发三等奖.可还没等搞出更多的名堂,1971年"一号通令"将我"发配"四川大邑.携家带口在四川计量分院一"扎"就是8年.就在这艰苦的8年里,我先后主持研制了  相似文献   

5.
佟伟 《中国民族》2007,(6):56-57
鲜卑族是继匈奴后在内蒙古高原上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早在西周以后,鲜卑一词就在《史记》、《汉书》、《战国策》、《楚词》、《国语》等古籍中有所记载,并频频入史。在两晋南北朝时,鲜卑开始建立国家政权,其中有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秃发氏建立了南凉,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入主中原的鲜卑人采取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的政策,不但使鲜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也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叫比比热汗·依克木江,今年34岁,丈夫宁杰是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公安局的一位基层派出所所长。我们夫妻俩虽然在一个单位上班,却不能常见面;我们有孩子,也不能常陪伴;我们没有钻戒,没有豪宅,但我们一起在帕米尔高原上用十几年的坚守唱响了对工作的执着,对爱情的坚贞,对家乡的热爱。10年来,我与丈夫宁杰一起,互相学习汉语和塔吉克语,利用两种语言与群众交流。  相似文献   

7.
我的童年是在杏花春雨中度过的。那小镇上的青石街,那街心的石拱桥,那桥下的乌篷船,那船头的白帆……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然而,当我投进祖国北疆草原的怀抱,我才知道天地是如此广阔,江山是如此多娇,文化是如此灿烂,物产是如此富饶!我也才知道,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他们唇齿相依,荣辱与共,谁也离不开谁。作为内地的一名汉族知识分子,能到祖国边疆为少数民族服务,这是一种光荣,一种责任,也是人生的一种际遇。岁月流逝,物换星移,转眼间我来内蒙古已经33个年头,东到兴安岭的密林深处,西至阿拉善的沙漠腹地,北到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的中蒙边境,南至与晋陕为邻的黄土高坡,我的足迹走遍自治区的大部分土  相似文献   

8.
9.
我的心里话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为我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而欢欣鼓舞、团结奋斗的时刻,迎来了我们敬爱的党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日子。借此机会,我们谨向战斗在民族地区各条战线的各族党员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本刊今年第3期开始的庆祝建党70周年《光辉历程》有奖征文活动,得到了各族读者的积极响应。本期我们集中选发了百万人口以上的18个少数民族同志的文章及其他几篇应征作品。这些文章篇幅虽然都不长,但却充满了对党的真挚热爱和感激之情。读后给人印象最深的,集中到一点就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0.
我的奥运     
《中国民族》2008,(10):I0001-I0001
  相似文献   

11.
我的期望     
无数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民族内部团结,就会兴旺发达;反之,就会衰败,以至灭亡。一个国家也如此,如果内部各民族团结,国家就会强盛,向前发展;反之,就会分裂,发生战争,造成国力衰竭,甚至灭亡。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能否团结,主要决定于政策。政策对头,各民族就会发展,就会走向团结;反之,各民族就得不到发展,就可能互相歧视,以至分裂。真正的民族团结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的基础上。音乐,特别是歌曲,能沟通各族人民的心,成为联系各族人民的纽带,有助于促进各族人民相互了解。全国解  相似文献   

12.
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田孟(土家族)我的弟弟叫田树,是我么叔的孩子,他今年农历八月才满两岁。额宽脸圆,身材墩实。大眼睛、高鼻梁,两耳招风,一对浅浅的酒窝在笑起来的时候给人一种亲近的滋味。他笑的时候多,哭的时候少。奶奶和爷爷常说,田树性情温和,将来处理人际关系是没有...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向往     
在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今天,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掌握本民族语文外,广泛地学习汉语汉文,不仅对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特别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各民族本身的发展和繁荣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全国少数民族人民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中掀起一次学习汉语汉文的高潮,使之成为一个群众性的运动,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踊跃地投入这个运动,积极地推广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每一个民族干部的一项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了。  相似文献   

15.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这套木刻组画,是藏族青年其加达瓦所作。作品的内容,就是他自己的血泪童年。其加达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但解放以后,党已经把他从奴隶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他已从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毕业,走上了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战斗岗位。其加达瓦在解放前后的不同境遇,向我们鲜明  相似文献   

16.
我的黄土高原马俊毅(回族)祖母、母亲、我......黄土高原上,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在悠悠时光里走过的道路......一位回族女研究生饱含深情,为你讲述这个故事。列车牵直了身子毫不犹豫地驶入这片黄色。迎面吹来的风是灼热的,漫漫黄沙、浩浩黄土,阳光在砂砾上...  相似文献   

17.
我的歌     
听吧,我的兄弟!过去我是一个农介,从小在澜澹江边放收。六十年的岁月_里,森林里的坡坡玫坎,留下过我的足迹。在那些漆黑的夜晚,我铿过每一个哭泣靓峨的村寨。多少人的眼泪和亥虞,在我的瑟①声中飞摄。我企圈用毖把满天急云吹散,我企圈用情漾的歌声,会把吃人的制度扫葛。我想把大地唱醒,我想把森林唱亮。歌声把受苦的兄弟召嗅,村村寨寨击响金党。为了自由和生存,千百万人举起火把,千百万人举起刀檐,誓死也要把盘踞在森林里的毒蛇,那吃人的镇主制度推翻。农奴的队伍浩浩馨葛,一路上吓跑了吸血蟠蝗,从戛洒街的方向,包圃了召动腊住的地方。不幸…  相似文献   

18.
我的故乡     
是台山下,海兰公边,在那芍荣花般美丽的地方,是我心爱的故乡。无笼是山野还是平原,亥的元弟仍潇怀信心,好象龙园里万弃竞娇,啊,是金达索,达是木桂?无箱是城敛还是农村,亥的兄弟们用歌声帐述哀青,好象林海里百岛争呜,,啊,是云雀,还是黄输?亲爱的兄第典.亥俏的故乡多么优美动人,快弹一曲奋都琴放声高歌吧,在那明月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亲爱的兄弟河,我俏的村庄多么幸福安宁,快赛一蛋杜勒星舞班春吧,、平’在那明月的窗晚,开花的早屋。夏台山是屏夙,海兰江是撇带,啊,在那釜宝不般登先的处方,是我心爱的故乡。(周必忠黔)、杜勒曼黔系安乐舞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的太阳     
每逢情绪好的时候,我们四个就没边没际地瞎扯,尤其是夜里,当人们睡熟了……“你们想过吗?”我对她们三个说:“想过最初的记忆么?”“什么?想什么?”是老四的声音。“也就是最早留在记忆中的人和事。”“怎么讲?”大姐显然很有兴致。“哪怕是一块石头,一个不好的天气,或和某个女孩子打架了。反正就是尽可能把最早留在记忆中的人和事找回来。”我又重复了一遍。老二蒙着被头嘟哝了一句,她准以为这是个馊主意。好在她们都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在这黑夜里,我们四个携手伴着漫天的星星,轻悠悠潜入记忆的深海,在每一片珊瑚丛、和每一块礁石的夹缝里寻找最早遗落在那儿的贝壳、海星。兴许还有一朵没有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