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么多年,记者看过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蒙古国电影,是一部名为《哭泣的骆驼》的纪录片。电影讲的是一户牧民家的母骆驼生产后,不哺育幼驼,主人多方设法无效之后,请来远近闻名的马头琴大师。在草场上,乐师对着母驼十分投入地拉起马头琴。一曲又一曲,悠扬深沉的马头琴声唤醒了骆驼的母性和母爱。母驼流泪了,哭泣过后开始接受幼驼的亲近,然后它终于给幼驼喂奶。舔犊之情重新回到这对母子之间……影片的内容和纪实拍摄方式令人震撼,记者为此还专门请教了蒙古族的朋友——骆驼真的会哭泣吗?蒙古族朋友的回答是肯定的。记者将信将疑。7月底,我们在阿拉善盟就骆驼的养殖问题作专题采访,接触一些专家和牧民,当然也少不了骆驼。至此,记者才知道骆驼确实会哭泣,并且知道了骆驼为何哭泣。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有的文件或报刊,将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撤拉、东乡、保安等10个兄弟民族、概称为“禁猪民族”,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而穆斯林的传统饮食习惯除了喜食牛、羊肉(反刍动物),鸡鸭鱼肉和禁食猪肉外,也不吃驴、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和一切凶禽猛兽的肉,更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的肉。此外,穆斯林还有在宰牲时口诵真主“安拉”名字的宗教习俗(回族一般由阿訇或专职刀师傅专门屠宰牛、羊、驼、鸡、鸭、鹅),否则就是“非礼之妄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作为一部正在搜集整理中的巨型史诗,具有英雄史诗所具有的品格,她的人物,也具有“诗性人物性格”的特征。但是,《格萨尔》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着,在年深日久的流传过程中,自然会衍化、变异、融进许多历史的“溪流”,而使《格萨尔》呈现历史化、社会化的特征,人物性格则开始出现非诗性人物性格的迹象,而有些不傢史诗人物。这是《格萨尔》这部尚未定型的英雄史诗所独具的特色。由于这一特点,而使《格萨尔》人物性格趋于复杂,不再纯粹是毫无个性的一种理想或能力的象  相似文献   

4.
藏族传统文化中,有关防病治病、健身强体、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甚多,但其中许多科学内容被神学的面纱所笼罩,只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去伪存真,就能取其精华,为社会大众强身健体发挥作用。本文介绍的预备式擦身法,被认为是所有健身方法不可或缺的预备步骤,是藏族传统健身方法中最初级、最一般的方法。这一健身按摩,可以预防和治疗血管硬化、堵塞、脑血栓、供血不足等疾病,可以预防脉管、骨节、皮肤、神经等的病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防治各种疾病,强壮体魄。现在,直接研究或介绍藏族健身方法和养生之道的著作或文章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方面是藏学研究有待开发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盘王大歌》是瑶族地区历史悠久并且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歌谣,受到多人传唱。《盘王大歌》的传唱是瑶族人民重要的信仰和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这对瑶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又有很大的帮助,对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盘王大歌》中,处处都表现着对民族文化的信仰和传承,这样的民族信仰和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盘王大歌》传唱至今,仍然有这许多的生命力和蓬勃朝气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南岭瑶族的《盘王大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讨论,更好的了解到《盘王大歌》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清华同志《“绕三灵”并非绕洱海》一文(见《民族研究》1985年第4期),纠正了有同志将绕三灵活动误认为系“绕洱海一周”的说法,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文中对绕三灵活动行进路线等的说明,仍有不确之处。而这种不准确的说法又普遍存在于许多出版物中,至今还在以讹传讹,故有补正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东北二人转发展至今,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剧目,它们是二人转独特的喜剧精神的表现形式.本文以《西厢》这一经典剧目为切入点,研究二人转在故事的内容、故事的叙述及故事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从而阐释二人转所具有的独特的喜剧精神内涵,即追求生命欲望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边多 《西藏研究》2002,(4):25-30
手中没有供品不开门。”诸如此类的各种唱词比比皆是 ,数不胜数。很显然 ,这与《格萨尔》中的任何一种唱词完全相同。对《格萨尔》说唱音乐而言 ,由于说唱音乐与山歌、牧歌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而它虽然没有直接吸收山歌、牧歌等音乐素材 ,但仍利用或吸收了该地区的其他传统民间音乐。如以昌都民歌《美酒献给好头人》为例 :  24 中板  下面是一首《达岭大战》中一个名叫阿滚的牧养人所唱的人物专用唱腔———《牧养随风悦耳曲》 :  24 中板  假如我们对以上两首歌曲的基本艺术风格、音阶旋法、调式调性和节奏形态等进行比较研究 ,从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鲜卑早期历史及其考古遗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鲜卑学发展至今,已有进一步引伸和求索之必要。我国古代文献,诸如《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宋书》、《南齐书》、《北齐书》以及《北史》等有关鲜卑史的记载,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鲜卑学的基础。古代史学家在一些关键问题,如鲜卑族称、拓跋名号的考证上,十分精当,至今仍使后学者信服。至于近代鲜卑学的形成与发展,至目  相似文献   

10.
盘瓠是南方苗、瑶、畲族所共有的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物。崇拜盘瓠反映了诸民族同源共祖的文化特征。五溪作为苗族先民历史大迁徙中最早的栖身之地和定居之域,是盘瓠神话的滥觞之所。苗族的盘瓠(犬)图腾是先民从事采集和渔猎活动的产物,是原始经济在宗教中的反映。在五溪地区至今仍流传有大量有关盘瓠的原生神话和衍生神话,保存有武山盘瓠洞、辛女岩等上古遗迹和盘瓠庙、辛女祠等物态化的产物,还拥有至今广为传唱的准史诗性的《奶夔玛媾》等古歌。因此,追索和探究苗族的盘瓠崇拜,能较清晰地寻觅到图腾崇拜的演绎轨迹,发掘其文化的多…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对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都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为此,我国应根据民族传统知识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保护民族传统知识的国内法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保护目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内容、期限、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有力地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知识的正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八十二种苗图并说》成书年代至今争议较大,但多数主张成于嘉庆时期。该书作者和研究者都认为,白仲家、车寨苗、鸦雀苗、黑脚苗、郎慈苗和六洞夷人等族称,为《百苗图》首次启用的称谓。事实上,这些族称在乾隆时期余上泗《蛮峒竹枝词》中已出现,且其所述内容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十分相近。这足以说明《八十二种苗图并说》中所发现的新族称是在乾隆时期启用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当成书于乾隆中期。  相似文献   

13.
苗族龙舟话龙头文/钟凯琼苗族龙舟是苗族先民流传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龙形船只。它不仅舟身造型别具一格,龙头造型也颇具特色。中国传统的龙正如古代画家郭若虚先生《制作楷模》中描述的是一“九似”物,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  相似文献   

14.
发表在1991年第3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上所谓《美国的蒙古研究》一文,是一篇错误百出、不可卒读而又对学术情报资料为收集、输入、分析、编制等工作造成混乱的文字.众所周知,蒙古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一门综合性的国际学科.其学科内所涉及的有关专名术语早已形成定译——或有约定俗成;或由有关部门制定的音译字表,从而达到规范或标准化的要求.然而通读这篇译作,在没有原文核对的情况下,仅凭常识所及就发现  相似文献   

15.
佚名作者的《Altan Tob i[brevior]》(《简明黄金史纲》)上写道:达延汗幼时寄养在养母家里,一天,因患胃病,遂以银碗摩擦其患处,始愈。就此,《 inggis-qa an-u adia》(《成吉思汗传》)蒙文原文中写道:Dayan-qa an betegi ebe in bolu san a u u.tere ebe in-i temür-qata un eme inu yisün tomi a an temegen-i sün-iyer urban m ngg-ün aya a o orutala ilin emlebei.tere emle(g)sen-dür jama [ amas?]metü dolo an  相似文献   

16.
周爱明 《民族学刊》2019,10(1):47-56, 112-113
《格萨尔》这部世界著名的至今传唱于青藏高原上的口传史诗,究竟产生于何时?为何人所创?又是如何日渐丰盈成为世界最长史诗的?至今讨论仍在进行,亦无定论。本文从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零星记载入手,分析最早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军王的有限描述及形象,进而考“格萨尔传”与“说格萨尔传”之具体丰盈、发展及《霍岭大战》等记录整理本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指出“藏三国”之讹及“谢村版”和“拉达克版”的内容、特点与价值,试图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考证,厘清《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银边的木碗     
我真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居住在锡林河两岸的牧民,差不多每天傍晚,除了在马群上打更的人以外,大家总是集聚在一起,唱歌、喝茶、讲故事、谈理想,真成了他们每天生活里不能缺少的一件事。说也奇怪,我来了没多久,也未经过任何人的动员,便自动的加入了这一项集体活动。这一天,我们照往常一样,都集聚到哈达老人的蒙古包里了。将近八十岁的哈达老人,笑容满面的迎接着我们,并为我们准备了醇香的奶酒和热菜。因为我还是个生客,老人特意请我坐在贵客的位置上,并从怀里掏出银边的木碗,斟满了奶酒,放在桌上说:  相似文献   

18.
一、汉文古籍与民族史料概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古代通史或断代史等综合性的史学著作中,记载着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历史发展概貌及各民族间的关系。从纵的描述看,我国史书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为少数民族立传。《史记》为边疆少数民族立传开了历史先河。《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便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传记。并且将记载和研究会为一体,自此成为史书传统,后来的史学著作多摄此例。从专题文献检索角度考察,整部《廿四史》除了《陈书》、《北齐书》外,都有记载少数民族的专项传记,尤其是辽、金、元三史对有关民族记载不…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龙 宋代罗愿在《尔雅翼》卷28《释鱼》中引用五符的话,说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真是世上罕见的怪物,想必没有人看见过。那么,龙是什么呢?学者们说:龙是蛇(闻一多);龙是蜥蜴(唐兰);龙是蜗牛(刘节);龙是鳄鱼(周勋初);龙是湾鳄(何新);龙是马(张紫晨),龙是蚕(骆宾基);龙是鱼(周国荣);龙是猪(孙守道等);龙是闪电(五笠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的民歌和民间舞蹈都来自于裕固族的生活和劳动当中,充分体现了裕固族人民热爱艺术的生活态度。建国以来裕固族民间舞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50年代,为了保护、挖掘、继承裕固族民间舞蹈,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裕固族舞蹈作品,如《迎亲路上》《摇奶呓语》《山那边的彩云》《那山那水那云》《裕固红缨》等,这些作品均在国内获得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