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2001年4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原省长储波的陪同下,对花垣县进行视察。朱总理反复强调“生态建设十分重要”,并鼓励花垣人民“一定要把花垣建设成为山川秀丽的新花垣”。文选德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宣传湘西关注湘西支持湘西开发湘西唐之享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湘西州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省唯一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湘西自治州,进一步加快扶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步伐。石昌禄湖南省民委主任花垣山水风光秀丽,自然资源富饶,民俗民风古朴,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谈到花垣县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人们往往会想到花垣丰富的矿产。然而有一个同样突出的事实,那就是花垣在湘西州全州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花垣的通乡公路改造、农村客运站建设等等也在全州名列前茅。如今,人们喜欢谈论花垣交通的枢纽作用,对吉茶高速、张花高速更是津津乐道,这一切都在传颂着花垣交通人凭着顽强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造就的一个个传奇般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解读花垣     
解读花垣(之一)这里的奇崛在于它的故事很古老,古老到要溯至5000年前;这里的人文背景很苍老,苍老到它的主角与黄帝炎帝有关;这里的民族总以为:远古始祖离他们很近,就在身后不远。远古始祖离他们很近,就在身后不远──祭祖开始了 花垣的人文背景投影在一个五千年前的人物身上: 尤。 关于 尤,最简捷的故事的讲述方式可能是这样的──远古,首先活跃在华北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两个──东部的九黎集团,西部的炎黄集团。据文献所载的传说,炎帝族人向东发展与九黎相遇,战败而返;黄帝族再次东来,同样为九黎所阻;后炎黄两族联合起…  相似文献   

4.
我是妈妈的女儿罗洪依巫躺在这块上地上我悄悄地睡去(你这温柔的属于我的故土最动人的谣曲啊我是在你的梦里睡着的)躺在这块土地上我甜甜地醒来(你这自由的属于我的民族最崇高的血液啊我是在你的轻唤中醒来的──吉狄马加大凉山,属于我的故土,尽管她还很贫瘠,尽管在...  相似文献   

5.
沿着群马奔驰般的武陵山脉,迎着清清亮亮的猛峒河,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湘西故土。在盘山越岭的汽乍上,在河风透凉的轮船上,我贪婪地久久张望着,丝毫也感不到旅途的困倦。象游子见到了永别的母亲,望着那张慈祥亲切的笑脸,总也看不厌。聚居着士家、苗、回、白等少数民族的湘西,是全国有名的大山区之一。这里流传着“开门鼻子碰着山”的俗话。度过我整个童年的小山寨,就被四周层层叠叠的山峰严密地包围着。山城陡,山路险,生活在这里不能不爬山。到县城去上学,要翻过大青山,“牛恼火”(牛螺河的谐音戏称)、蜈蚣坡、飞沙坡,连续走上七里下八里的山路,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沈从文(苗族)22岁离开家乡到北京谋求生存和发展,不管是穷途潦倒,倦屈于湘西会馆冰冷的楼梯间,还是后来功成名就,称誉文坛,都时时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因之和这一切都分不开。”“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几十年来他对故土这种深深的眷恋,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湘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今天在报纸杂志上,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或者模糊的概念了。三十多年的久别之后,从五年前起,我曾三次回到那片生我育我的故土:1979年春天,连人带地都刚从极“左”的灾难中复苏过来,到处听到的是一片怯生生的、渴求温饱的浅谈低诉。1982年初夏,恰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开始,一方面看得出来某些盎然生意的苗头,另一方面,不必讳言,也还留存着触摸得到的将信将疑的暗影。去年秋天,这是我第三次回乡访问了,就说我那个属于不  相似文献   

8.
我从18年前的江南水乡走进您,如今却成了您永远的他乡,我从槐树下执手道别的叮咛中走进您,如今却成了您永远的牵挂。 我在56个民族的交往中拥抱着您,我在56个民族的拼搏中寻找着您。您不会衰老,我就是远离了尘世,您依然在学子的震练中笑得灿烂,依然在学子的夜读里步伐矫健。 您是我生命里的重要,如同爱人,如同祖国,如同民族。 您是我生活中的需要,如同阳光,如同挚友,如同时间。 走近您的时候,我渴求得太多太多,离开您的时候,我回报的太少太少。 知识、做人、责任、良心、素质构筑事业的支柱。 那4年,您是花匠,精心…  相似文献   

9.
总理湘西行     
清明刚过,雨过天晴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格外清爽宜人。2001年4月6日,夜幕刚刚降临,一辆南行的列车在吉首火车站缓缓停住。共和国总理朱鎔基和夫人劳安以及中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储波、省委常委、秘书长谢康生的陪同下,健步走下火车,和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湘西州党政主要领导握手致意。杨正午同志为总理介绍:“这是州委书记彭对喜,州长武吉海;一个土家族,一个苗族。” 整整两天的湘西之行,是朱鎔基总理57年后的又一次湘西之行,也是建国以后共和国总理的第一次湘西之行。两天…  相似文献   

10.
“明菊,现在政策落实了,你和有全一块回北京也有条件了,何必一定要在那遥远的湘西大山里呆一辈子呢?”“湘西大山也是我的家乡,那里的苗族同胞都是我的亲人,我怎么能离开他们啊!” 1978年10月的一天,回北京探亲才20天的赵明菊,在母亲和朋友的泪眼相送之下,登上了南归的列车。她无心观赏窗外山川田野的秀丽景色,也不与周围乘客答语,独自回首往事,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1.
在北去的2次列车上,我望着窗外.日光跟着列车一起,过长江,奔黄河,脑子里反复思量着这次采访的对象─—宋祖英。她还在心连心艺术团,还是已经回京?列车里播放着她的歌曲《小背篓》,我的思绪也随着歌声问到那湘西的大山里。那是80年代初.全国举行少数民族汇演。歌舞之乡的湘西,当然是要派队参加的。正要吃晚饭时,一位背着小背篓,穿一双棉布鞋,吊着一根长辫的小姑娘来了,一门浓浓的湘西古丈话说:“我是来报到的”。那是头一回听她唱歌,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让大家都停下碗筷,一起参加演出的队员们说:“百灵鸟飞来了”。…  相似文献   

12.
花的红光     
正一条河流,一个山坡,一座山寨。那河流就叫洗车河,是酉水河的重要支流。河面较宽河水清澈,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不时地飞来些水鸟在河边觅食,毕竟是大山里流出来的乳汁——她就是那么的纯洁。这座山寨就叫红光。她隶属湘西龙山县苗儿滩镇,离镇政府约二三公里。山寨建在山坡上,背靠大山。寨前一条清澈见底的洗车河,予山寨以灵气。前有长流水后有大靠山,按祖辈人的说法,这寨子风水好啊。的确,这寨子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岁月静好,那一栋栋依坡而建的吊脚楼、转角楼便是很好的映证。吊脚楼、转角楼是土家族特有的  相似文献   

13.
文明的脚步有人说:“故乡”是个游子“情结”,想想还真是的。因为必须游出去,必须保持距离,才能有感情的牵扯;离开了老奶奶,才能不时地想起她反复讲过的《大灰狼的故事》,那布满皱纹的脸,那青筋裸露的手,使您感到坚实和温馨;只有身处他乡的梦中,门前的那棵歪脖子树,那蝌蚪游弋的水塘……才能令你魂牵梦绕。这方面最典型的数李白,他一辈子不停地游、不停地思、不停地想,就是不回乡。即使回去了,也住不了多久,又步履匆匆地离开。其实他并没什么非要出走的公差要务,然后就会又撕心裂肺地“故乡、故乡”,什么“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14.
北京妈妈和她的湘西女儿田野1997年11月,在湖南长沙师范的一间女宿舍,一位穿着得体气质高雅的中年妇女,操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找石柳红,而好学的石柳红上了图书馆。石柳红的同学望着眼前优雅而又陌生的中年妇女很好奇,“阿姨,您找柳红,您是她什么人?”“...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4月13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我最早知道这个节日,应是小时记忆中的一幅宣传画:一位扎着头巾的慈祥老人,与身穿民族服装的群众一起笑啊、泼啊,仿佛一个纯真的孩子。后来才知道,画中说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1961年那艰难的岁月里,在西双版纳,也曾从日理万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态中摆脱出来,做了一回傣族狂欢节日里的普通人。傣族泼水节,也许就因这动人的一幕而名扬全国。 长大以来,足迹一次次踏上原本离我很远的地方。我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匆匆过客,也到过一回西双版纳。版纳旖旎的热带风光固然令人心怡,但留在…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只有相信科学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只有依靠科技,路才越走越宽”,这是吉首市吉首乡五里牌村苗族兄弟龙清贵经常挂在口头的话。从80年代开始,他相信科学、依靠技术,成为湘西有名的蘑菇大户,人们称他“蘑菇大王”。1997年,他又利用大棚实验种丝瓜,摸索出一套种丝瓜的经验。他利用设施栽培早丝瓜,反复多次地实验,终于做到了比当地提早3个月上市,实现了人迟我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设想。1998年龙清贵开始栽培大棚丝瓜,在2个大棚里种早丝瓜0.6亩,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收入5000多元。199…  相似文献   

18.
谈酒鬼     
酒鬼,这个名词听起来让人牙齿打颤。不做酒神,不做酒仙,偏做“酒鬼”,这就是湘西人的独特。在那片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爱枕着唐诗宋词睡觉,喜欢嚼着沈从文的文字下酒的地方,“酒鬼”这个名字的确意味深长,就象湘西那地方的气质:既人文,又蛮荒;又象湘西那地方的人的气质:既温婉,又强悍。所以,“酒鬼”的确切表义应当是:鬼到大俗处,就有了神气和仙气——真正地俗到极点,就登了大雅。   “酒鬼”是湘西一家著名酒厂生产的一种酒的名字——虽然“酒鬼”已经很有名声了,但作个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喝酒。但…  相似文献   

19.
“为民书记”郑培民,曾担任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从富饶发达的湘潭市平调到全省最为偏僻贫瘠的自治州,他没讲半点价钱,只说“来湘西,三生有幸”。在湘西工作的岁月里,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眼中,他是领导,更是兄长,是朋友。在那片险峻贫瘠的土地上,他无数次来到“毕兹卡”的火塘边、苗家的吊脚楼里,体察民情、嘘寒问暖;他跋险涉危,为土家苗寨找寻脱贫之路、致富良方。郑培民,留给湘西人民的是无尽的思念,这是一个永远活在湘西百姓心头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正> 沈从文是一位二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的有影响的作家,也是一个出色的“乡土文学家”。他怀着对故土和乡亲的深沉的爱,在作品中极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湘西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这些美的人情美的山水,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湘西众多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其中湘西少女形象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这些少女不仅有着健美的外形,也有着纯洁的内心,表里一致,形神和谐,或聪慧沉静、天真无邪;或坦直粗野、率真炽烈。形成了独特的、生长在湘西这片古老、淳朴土地上的美的少女形象群。这些少女形象,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本文想就沈从文笔下湘西少女形象甜美谈点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