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稻作文明类型,这里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先民适应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创造了稻作农业,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总之,岭南早期文化是由这里的原住民族的先民创造的.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是壮族开始在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生存和发展的时期.但是,从秦到清中期,岭南壮族及其先民的人口一直占绝大多数,因此, 这一时期我们仍然把岭南视为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清中期后直到民国时期岭南汉族人口增多,我们才将岭南的一部分壮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称为壮族地区,并以此为依据来了解和研究壮族经济.一个纯粹的壮族经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僚”是壮族及其先民骆人、僚人、僮人三个发展时期中承先启后的族称 ,也是中国西南岭南以及东南亚侗台语民族的泛称。“僚”作为族称为什么不读“辽” ,而读为“佬” ,文章认为这是受古越语高频词“咱们”的影响 ,“咱们”一词的壮语读音为“佬”。在某些情况下 ,生活高频词会成为族群的他称。“僚”名的“泛称”和“音变”的局限性是其被弃用和替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僚”名能留到今天的印记就是“佬”。  相似文献   

3.
明代初年壮族分布的问题涉及到明、清时期一些文献中关于壮族迁徒的记载。 壮族是否岭南土著,我国学术界曾有不同意见。经过长期探讨,七十年代以后多数学者的意见渐趋一致,认为壮族是土著民族,是从岭南百越族群发展来的。但是,对于明、清时期一些文献中有关壮族迁徙的记载,迄今未见展开研究。照这些记载的说法,明朝初年广西  相似文献   

4.
三千五百年前,商汤从夏桀那里夺得天下,四方朝贡接踵而来。一天,在商都亳(今河南商丘)的大街上,来了一支赤足露臂、断发文身的奇特队伍,他们送来开屏的孔雀和价值连城的文犀,以及珍贵的珠玑、象齿、翠羽等,轰动了商朝京城。这些人就是岭南壮族先民瓯人、产里人、百濮人、桂国人、九菌人。他们的名字,因为这一次朝贡活动,第一次出现在官方的文献(即《逸周书·五会解》)里。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越人。岭南与中原很早就有了交往。相传禹定九州,南界直抵南交。他还把政敌欢蔸流放崇山(今越南中部)。后来他  相似文献   

5.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赞美质地精良的桂布、吴绵的诗篇。桂布,是壮族劳动妇女精心织出的麻纺织品,是唐代广西有名的特产。它能载誉中原,是和岭南地区盛产苎麻,以及壮族先民具有传统的手工麻纺织技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7.
红水河流域是壮族及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也是壮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其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决定了当地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生业方式和以稻米为主食、以自种自养的动植物为副食的饮食模式。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以及农事的繁忙 ,人们的日常饮食较为简朴 ,只有在传统节日里 ,食品的种类才比较丰富 ,且依季节不同而各具特点。本文通过对红水河流域壮族饮食文化的全面考察与研究 ,揭示其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 ,对发掘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 ,创立桂菜系列 ,提高民族饮食质量和健康水平 ,促进红水河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秃秃麻食是中国清真食品中最古老的食品之一,在多种民族文字史书中,对其都有一些记载,其做法和吃法在史书中略见一斑外,民间则有丰富的活资料。因此,从其历史、称谓、做法、吃法、演变、流传等诸多方面看,可谓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之一,值得整理、研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其中93.7%的人口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是古代“百越”民族(主要是西瓯、骆越)的后裔,壮族及其先民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已有5万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壮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壮药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南民族大学项目组在刘向明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广西地区,对壮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世居广西、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及其先民在其长期生活的岭南地区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作为标志性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咏文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壮族人的生命情感与诗性智慧,涵载着壮族成长的悠悠记忆,建构起壮族集体认同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岭南土著民族的壮族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 ,从女神创世到女英雄救世 ,女性在壮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一直是那么显赫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 ,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从壮族传统文化切入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教育、民间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考察 ,阐述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社会性别的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12.
从古国到方国--壮族文明起源的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文献史料和考古学资料,论证了壮族古代社会曾经历过古国、方国阶段.最早的古国是苍梧古国,与中原华夏集团的尧、舜、禹等古国同时并存,并且有了文化交往乃至战争.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石峡文化和石铲文化等,应是古国的文化遗存.壮族古代的方国产生于商代,它们与商周王朝有纳贡关系,是小国与大国的关系.壮族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向北流动,岭北文化向南传播,这种互动的文化交流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前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3.
壮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学,是壮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壮族医学宝库中,壮医浅刺疗法以其用具简单、操作简便、疗效确实而世代流传,经久不衰。本文拟就壮医浅刺疗法的源流,作个初步探讨。 (一) 浅刺疗法在我国古代应用相当广泛,对保护和延续人类作出贡献。根据古代医学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资料,它可能起源于广西壮族地区。《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  相似文献   

14.
钦州汉族的来源、分布及历史作用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钦州是壮族及其先民聚居之地 ,秦汉以来 ,不断有中原汉族迁居。到了清代 ,迁居钦州的汉籍居民剧增 ,其人口逐渐超过了土著的壮族。迁居钦地的汉族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 ,传播汉族文化 ,为钦州地区的开放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民族融合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是汉族移居岭南、开发岭南和壮汉民族及其文化相互交融与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贵州南部及西南部是壮侗语民族聚居地之一。其地的壮、侗、布依等民族与 广西的壮族,都是来源于古代瓯骆越族。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贵州与广西的石器 文化就有密切联系,属同一种文化类型,青铜文化亦表现出诸多的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壮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其先民就与中原人民有了交流。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壮族文化一直受到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影响、挑战和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壮族没有象楚等民族那样被完全地同化在汉族之中,这当然与壮族所处的岭南地区相对封闭有关,但也体现了壮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先进的中原文化的长期影响却使壮族社会按特殊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壮族干栏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壮族干栏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它有自己独立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汉族民居文化的影响,又对周邻其他民族的民居文化产生过影响。通过对壮族干栏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综合研究,对于加深对壮族历史文化及其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贡献的认识,对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民居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壮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壮族饮食文化的历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从主食、副食、饮料、果品、器具的种类、结构、制作及饮食礼俗和饮食思想几个方面,初步勾勒出壮族饮食文化史的发展脉络和变迁过程。壮族是岭南土著民族,其中绝大部分聚居在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山区和丘陵占土地面积的82%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从很早的时候起,壮族先民就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及其先民又与当地的汉、侗、瑶、毛南等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既具有本民族特色,又揉和有汉、侗等其…  相似文献   

19.
春节,原是汉族的隆重节日,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许多民族受汉族的影响,也过春节。现在,春节成了我国许多民族共同的隆重节日。壮族也过春节,而且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壮族的春节习俗中,有许多与汉族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接受汉文化的反映。据历史记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壮族先民就与中原汉族有文化交往。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汉文化的影响更逐步深入壮族民间。但是,壮族在接受汉文化时,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壮乡饮食文化概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是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无论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非常丰富。以饮食文化言之,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壮族分布南临大海,北靠南岭山脉,山深林茂,大小河流纵横,形成无数的平坝和丘陵,属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温度在17—23℃之间,多数地区常年不见冰雪。这样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为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饮食原料。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民对于野生动、植物的驯化、豢养与栽培、改良,又颇具匠心,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壮族先民就在江南将野生稻种改良为栽培稻,随后又培育成籼稻、粳稻及糯稻品种,为人类的稻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还把野生牛驯养成家畜。水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