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草原的云     
1 阳光下,你微微含笑月色中,你脉脉含情我不知这是一种寄托还是一种期待 2 为什么你总是慷慨微笑却没有任何表诉你说,微笑就是抒情的诗你说,微笑就是咏调的歌 3 你的微笑可曾掠过阴影可曾印着疤痕莫不是你也有自己难忘的故事 4 望着你的微笑有人说是一种虚幻有人说是一种遥远有人说是一种神秘我说难道就不是一种永恒 5 面对你的微笑我的生命化作彩虹我的热血化作燃烧于是,我在心中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幅画的把握和理解,语言总是苍白和虚弱的。面对邓治平的作品,就有这样一种难堪。你尽可以上天入地高谈阔论一番,可越说,你会觉得越没底气,往往还会觉得离他不是近了,而是愈远。一个画家画到这个份上,我们就有理由尊重他了。  相似文献   

3.
在离喀什30多公里的疏附县乌帕尔乡阿孜克村,有座古老得不知年代的清真寺,寺里有位90高龄的老阿訇,名叫库尔班霍加。他在阅读了大量阿拉伯文献后,准备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写一本传记。但他不知这位大学者葬于何处,找遍了喀什大大小小的麻扎,也没有结果。传说乌帕尔乡有座圣人墓,库尔班霍加就常到墓前去,通过细致的考察,他推测这就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他把自己的推测告诉了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在墓室的屋檐上,发现了11世纪的阿拉伯文字和图案。由此证实了库尔班霍加的推想。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来礼谒圣人墓,就连远在…  相似文献   

4.
悲哀的收藏     
有人说:搞收藏的人都是吃饱了撑的.可我觉得我不是. 你看,临街的住家户扔出来一个半大坛子,那不是辽金时代的“茶叶沫”吗?那造型,那釉色,不是很有一种蒙古大汉的粗犷和威风么? 我找到那户人家,没费很多口舌就卖给了我.老  相似文献   

5.
不灭的书     
<正>在离喀什30多公里外的乌帕尔村有座古老得不知年代的清真寺,寺里有位90高龄的的老阿訇,名叫库尔班霍加。他在阅读了大量阿拉伯文献后,准备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写一本传记。但他不知这位大学者葬于何处,找遍了喀什大大小小的麻扎,也没有结果。传说乌帕尔村有座圣人墓,库尔班霍加就常到墓前去,通过细致的考察,他推测这就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他把自己的推测告诉了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在墓室的屋檐上,发现了11世纪的阿拉伯文字和图案。由此证  相似文献   

6.
独自坐在窗前,透过手中香烟燃起的袅袅青烟,望着洒落在面前的一片清冷月光,我不知为什么想起了生与死的问题,从而想起了我相继逝去的三位亲人,那种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的感受,又一次激荡在我心中,使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的姨夫故去时是我从警的第七个年头。姨夫是一位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公安,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他故去时家中没有留下一件令人羡慕的东西。他给我的印象是又敬又怕。记得小时候我到姨夫家中,对他的一身警服总是非常着迷,大沿帽更是爱不释手,总把它戴在自己头上站在镜子前,这时我真感觉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但姨夫…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2007,(8):64-64
我在北京生活20多年了。比在内蒙古生活的时间长,但我写蒙古高原的人和事比写北京的多。我说不清是因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心里埋藏了一些歌,有一天,当我能够唱的时候,出来的声音是内蒙古高原的。  相似文献   

8.
距离     
年少的印象中,只有花开没有花谢.记得清晨绽开的第一朵鲜花,蘸着露,反映着阳光的七彩斑斓,总使我情不自禁地将鼻子深深地埋入花蕊中,而后,那朵花便会别在我的衣襟上,心中的喜悦为此而盈满……一、曾有过许多梦,美丽而缥渺一度觉得自己不是个凡夫俗子,一度觉得自己很是与众不同.于是,在未来的设计中,为自己绘就了一幅蓝图. 曾有一个幼稚纯真的梦.源于看了台湾作家的几部书,为其中凄美哀怨的故事所动,便想,将来会有那么一天,自己坐在一个温馨的室内,也写那些凄美哀怨的故事……这梦强烈而诱惑,使我为之神魂颠倒.告诉了  相似文献   

9.
邕城听歌     
这是一种别致的合唱,它不是在帷幕高悬的舞台上,没有器乐的伴奏,没有指挥棒的舞动。他(她)们一双双,一群群,挽手搭肩,伴着山泉流水,引吭高歌在峡谷田野。不久前,在南宁,我有幸听了贵州、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的十二个民族七十八位民歌手演唱的本民族世代相传,久唱不衰的九十首多声部民歌,觉得别有一番韵味,象烂漫的山花怒放在神州大地。那散发着山野泥土芳香的歌声,至今一直在我耳边回旋,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相似文献   

10.
甚至,别人问起我兄弟姐妹几个,我总是支吾着然后把话题岔过去,实在没有办法,就说,还有一个妹妹。如果他们继续问,妹妹在做什么?我会轻轻咳一声,然后说,在家。不做任何解释,不多说半句话,极力想出些什么事情把妹妹这个环节跳过去。我的妹妹,3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然后,靠一个轮椅代替了脚。所以,当我长成一米七零的女生,当我亭亭玉立后,我想到的不仅不是妹妹的悲哀,而且常常感觉有一点点的自卑,为什么,我的妹妹不是如我一样亭亭玉立的女孩子?为什么她偏偏是个瘫子呢?很明显地,我的父母以我为骄傲,从小到大,我是一只白天鹅,学习好、会跳舞、…  相似文献   

11.
正1990年11月26日那凄冷的夜晚,父亲那永远在思索的头脑进入了永恒的休息。我从小至大,直到后来工作,都没有离开家。尤其是母亲去世以后,照顾父亲就成了我的重任。有朋友对我说:"你自己就是一个字不写,把老先生照顾好,你的功劳就够大了。"我是努力去做的。我常觉得,我不只对父亲尽孝心,我是对中国文化尽一个炎黄子孙的孝心。  相似文献   

12.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3.
红河是流淌在滇南蔚蓝色天边的一条火红的河流。红河以远的金平县十里村边防站,距我的住地滇池之滨的昆明至少有千里之遥。但我又总是觉得它离我很近,甚至可以说近在咫尺。只要我一微微闭眼,便会看见一朵充满生命力的绿云,那就是十里村边防站的独特的哨兵——营房门口的那棵高大粗壮的红杉树,就能听到红杉树的枝枝叶叶在风中雨里发出的情爱的声音……   十里村边防站于 1963年春天建站。那棵红杉树就是在建站那天被一位来自黄河岸边的老兵种植在哀牢山的红土地上,小树苗是站旁老乌寨的一位苗族老祖母赠送的。不久,育苗的老祖母生病…  相似文献   

14.
新的生命你是我生命的牵引走过生活的每一个释站失散的梦幻里从没有忘却对你的思念你那粗犷豪放的胸怀写下了你从不败于冬天的一生无垠的生命线是血与火的交融你一刻不曾停止的呼唤使我疲惫的步履走出一洼洼泥泞扑向你渴望洒满旅程我是一个新的生命不管大地的土层多么坚硬我总是要带着吟吟的痛苦和孜孜不倦的快乐诞生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只要有春天洒向人间我不怕一次再次的飘落不管深凹还是高崖是生命就会拥有大地的厚爱我是一颗有生命的种子生命的坚强如一块磐石只要岁月磨不去它的棱角不管经过多少次风雨谁的笔墨也无法改变它的性格我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昨日的猎手》 宝贵敏(以下简称宝):最初是在《收获》上读到您的《昨日的猎手》。那篇作品的文字震撼了我,我反复读了几遍,心里很受触动。有一种感觉,觉得作者就在那些猎人身边生活,亲眼看到了作品的主人公结束生命的瞬间及全过程。您是鄂温克族人,熟悉猎人的生活,您以前写小说比较多,那些小说很有活力,和这几篇作品不太一样。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您写出这些作品?什么时候写的?  相似文献   

16.
驼铃的诱惑     
正一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一串"叮咚"的悦耳声音牵引,于是,在多少个梦里与它纠缠。一天,在丝绸之路的一个小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的村庄里,我与这个声音不期而遇,一声叮咚,声声清脆,如清风拂过我的面庞,如清爽的雨滴洗过我干枯的灵魂,如母亲的呼唤轻轻击打着我的耳膜……瞬间,我的眼中不知何时挤满了咸湿的泪水,滴在那赤无雨滴、一点就着的沙粒上,滑过心尖上的磐石,落在圈圈纹路的湖水中,荡漾起一片莫名的清愁。这难道是我梦中的声音,由远而近,是那样清晰,清脆如管弦琴、如葫芦丝、如羌笛,是佛音、是天籁,是我听过最原始、最朴素的清音,如耳边那温柔的叮咛,是一种离别思念的情愫。  相似文献   

17.
圣友寺心象     
到 达泉州后 ,我并没有急着立即就去看它。甚至在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 ,一块块摩挲着那些碑的时候———那是些早就在书本上熟悉了的蕃客墓碑———感慨着它们的古老 ,我也没有意识到这是石头。次日去的是灵山圣墓。一直拖到第三天 ,我才正式去看它。漫步在艾苏哈卜寺的遗址上 ,心底的一丝什么意识渐渐复苏了 ,如一柱袅袅扶摇的烟。我开始不明白 ,也没有沉下意来 ,去捕捉它。而这一次 ,游移的感觉 ,并不一瞬忽就离去。它只是低低蹲着 ,不做声地从体内注视着我。我正在捉摸结论 ,它却扰乱我的思路。我正筋骨疲乏 ,它又添给一分不安。一遍遍…  相似文献   

18.
<正>因为出了两本新书,几位老朋友要我请客。不是这一位出差,就是那一位生病住院,总是凑不齐。端午节才如愿以偿。我上街买酒时,发现处于合肥闹市区的卢江路上开了一家新店,专售湘泉酒厂生产的“酒鬼”。我因为曾给《湘泉之友》写过几篇文章,看到卢江路上  相似文献   

19.
杨蕊 《中国民族》2012,(Z1):154
关于新文化电影,我觉得这个"新"从某种程度上不是说客观的,时间意义上的新,而是我们重新看待的新,是我们主观的角度。大家都知道沈从文终生写苗族,哈佛大学教授金介弗研究沈从文,他就讲过为什么研究沈从文。他说中国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温和内敛,但也是猜疑内耗的文化,而沈从文笔下的原始族群,  相似文献   

20.
这两年在国外的生活,对我这个在家从不下厨的人来说是一种惩罚,我得自己做饭了.质量就不用说了,而且欧洲的食品调料也不齐全,也就是糊弄自己的胃罢了.再加上在法国学校吃了半年的法式饭以后--那实在不是我幻想中的法式大餐的味道,我确定我的味觉品位降到了此生的最低点,以至于有次回国和朋友游海南,旅行社安排的三餐都让我觉得美味无比.看着同伴们皱着眉头难以下咽的样子,我觉得他们很奇怪.当然,他们也觉得我很奇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