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你舒坦地坐在电视机旁 ,凝神专注地观看新疆各民族优美、袅娜的舞姿 ,聆听优美、动人的歌声时 ,你有没有想到 ,这些歌舞是什么时候由谁人将它们带进嘉峪关 ,通过河西走廊 ,翻越六盘山传遍全国的?1949年的冬天 ,西北五省全部解放之时 ,以杰出诗人柯仲平为首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就高瞻远瞩 ,抽调了西北文工团、联政宣传队、西野文工团的部分文艺骨干 ,组成了边区文协工作队 ,由西安出发开赴天山南北 ,向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艺术 ,以便全面发展西北文艺 ,为1950年即将召开的西北文代大会献礼。工作队…  相似文献   

2.
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幅员辽阔,古称“西域”,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疆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47个民族成份。横跨自治区中央的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自然景色各异,风貌迥然不同的南北两部分。天山南麓俗称南疆,坐落于南疆最南端的和田,古称“于阗”,和田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全地区总人口约150万,其中维吾尔族就占到了97%以上。  相似文献   

3.
"出墙红杏鲜艳艳,一枝引得满园春",这是36226部队官兵对二机炮连维吾尔族战士拜克力的一句赞誉.拜克力从新疆乌鲁木齐县入伍来到天山军营.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仔细研读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有关论述,学习军区下发的《民族团结守则》,撰写了35篇民族理论读书笔记.拜克力通晓维、哈、汉三种语言,他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配合连队做好工作.一次,团里组织轻武器和器械训练考核,赶巧维吾尔族指导员和一排长都不在,新入伍的10  相似文献   

4.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1):33-35
提到维吾尔族,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聚居的那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实,在湖南,也居住和生活着部分维吾尔族同胞。据统计,湖南世居的维吾尔族同胞现共有7939人,主要聚居于常德市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汉寿县毛家滩回族维吾尔族乡,鼎城区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除此之外,湖南各地还有很多在湘学习、工作、经商的维吾尔族同胞。在维吾尔族传统佳节——古尔邦节前后,我们特别采访了几位在湘的维吾尔族同胞: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的翦凝松.从当年白手起家的养鸡专业户,现在已经成了带动一方的致富领路人;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维吾尔族学员们,将学院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努力学习技术知识;在郴州经营烧烤的巴图尔,从推着烤羊肉串的小推车走街串巷做起,如今办起了在郴州设有12家分店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些善良、真诚、优秀的维吾尔族同胞,和全省其他各民族同胞一起,共同构建起了团结、和谐的湖南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2007,(10):I0001-I0001
9月10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进京献艺。在中央党校礼堂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歌舞表演。《摇酥油》、《听琴》、《生肖歌》、《裕固萨尔》、《情溢西志哈至》等充满浓郁裕固族风情的歌舞节目,博得了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6.
本刊推荐我们用歌舞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我们用激情演绎这属于中华文明的另一半我们在舞台上翻开中华各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精彩目录地方:云南曲目:《舞彩云》:打造者: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表演评介:这是一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舞台艺术精品”。一群守望精神家园者的歌舞。它蕴涵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彰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维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称为是一座云南民族舞蹈的“基因库”。此台节目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歌舞表现得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世界,具有民族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让观众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7.
买买提沙力·买提肉孜,维吾尔族,现任民族团结杂志社新疆分部主任,《中国民族》杂志维吾尔文版副主编、维吾尔文编辑部主任。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买买提沙力翻译出34万字的《论语》,填补了《论语》维吾尔文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从《突厥语大词典》看古代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邓浩饮食是民族文化中极具稳定性的部分,它受制于民族的经济生活,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鲜明反映。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维吾尔族以自己灿烂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中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2010,(8):1-1
“木卡姆”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被称为“维吾尔歌舞之母”,广泛流传于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作为产生于绿洲民族中的一种音乐现象,新疆木卡姆结构庞大,流传时间长,形态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隆冬,北京,北海公园游人如织。过永安桥,白塔之下一场特别的广场舞在每个午后如期举行。说特别,因为它是风格鲜明的新疆歌舞,参与者大多穿戴着维吾尔族服饰,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不仅舞者全身心投入、自得其乐,更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观赏并随之起舞。此情此景,真像是穿越到新疆,赴了一场当地人的麦西来甫。在维吾尔语中,麦西来甫意为"欢乐的广场歌舞聚会",久远而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已然成为新疆维吾尔族的非物  相似文献   

11.
伊干其乡维吾尔族的婚姻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吾尔族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她的婚姻制度和婚俗习惯与其它民族相比有许多差异,不同地区的维吾尔族的婚俗习惯也各有不同。就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维吾尔族婚姻生活的研究多是描述性介绍,缺乏定量化分析。91年笔者曾在位于南疆阿克苏市城郊的伊干其乡工作过一段时间,利用工作之便对全乡89年、90年、91年部分维吾尔族结婚申请(302件),  相似文献   

12.
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麦西莱甫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有的,集歌唱、音乐、舞蹈、游戏于一体的传统民俗艺术活动,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民间,已成为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俗。麦西莱甫的起源与发展与维吾尔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紧密相关。目前,有关麦西莱甫起源与发展的史料极为罕见,我们只能从维吾尔族的神话故事,配合一些汉族历史典籍和其他突厥语民族的相关材料,对麦西莱甫的产生与发展作一个简单的勾勒。宗时,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虽然《…  相似文献   

13.
高静文、周亚成等著的《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调查研究》围绕社会稳定对新疆四个主要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征展开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民族需要心理、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特点、民族人格、民族交往心理、民族社会心态以及绿洲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等。全书分为新疆维吾尔族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  相似文献   

14.
爱的礼赞──西部边防军和维吾尔族群众的故事展啸,魏衍根,张勇在新疆万里边防线上,当年随王震将军开进天山南北的人民子弟兵,数十年来和各族人民休戚与共,铸造了共和国的边关军魂。他们用真挚的爱,在新时期又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鱼水新歌。特殊母子在乌鲁木齐市河坝...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聚居在天山南北的各个绿洲,还有少量分布在北京市和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市。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信奉伊斯兰教,以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著称。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12月起在广东巡演30多场的中国新疆歌舞团带来的歌舞晚会——“天山彩虹之情满天山”,是新疆歌舞团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引起了很大反响。 新疆歌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观众?按团长卡米力和导演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看到《民族团结》杂志,是60年代初在北京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在北京电影学院工作,我也就常到学院的图书阅览室翻阅杂志。《民族团结》是我喜爱的杂志之一,她介绍的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祖国的边疆,对兄弟民族地区充满了神往之情。怎么也想不到的是,10年以后,我竟参军来到了新疆,而且先喀什后乌鲁木齐,一呆就将近20年。新疆地区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新疆各兄弟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战士时就开始涉猎有关兄弟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典籍,调到军区机关做文化工作后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偶有所得,常向一起工作的兄弟民族战友谈起:在辉煌的《二十四史》中,《辽史》、《金史》、《宋史》都倾注了蒙古、维吾尔、回等民族学者的心血,维吾尔族航海家亦黑迷失,早在元朝初年就曾率领一支庞  相似文献   

18.
短波     
为了加强民族工作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6月1日起,在每周末开设半小时汉语《民族专题》节目,并在当天重播一次。节目对象是全国广大汉族及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节目形式有录音报道、配乐广播、对话、讲故事等等。(民宣) 法国社会语言学家爱克桑·普洛万斯大学柯尔克孜语博士格·依玛额教授应中央民族学院邀请,在该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作了《法国革命时期对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研究情况》及《突厥语族语言的句法研究》三个学术报告,出席了有关我国民族语文政策、新疆民族语文情况、柯尔克孜语文情况及民族文艺方面的座谈会,还参观了民族文化宫、厉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雍和宫以及故宫等  相似文献   

19.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新疆发现有我国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时代最早的有机质类文物,如纸质文书、绢画、丝、毛织品等,其中尤其文书以数量大、保存好、底蕴深、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书中有大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孝经》《周礼》《礼记》《尔雅》等,又以《尚书》《诗经》最多。这些典籍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新疆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实证了中华文明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吾尔族、汉族两个民族的关系是新疆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对。近年此领域的社会学研究表明,两个民族在漫长的相互交往中,在语言上较为集中和明显地表现出文化的涵化和融合。作者认为,经济发展是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方式,西部大开发、新疆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文化上的整合将会促使各民族人民自觉地向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