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的建筑艺术是祖国建筑艺术宝库里的珍品,而西藏山南地区的民居院门艺术更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精品,堪称藏区一绝。笔者经调查研究西藏山南地区民居院门的结构、功能、理念、装饰和民俗,发现其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试论藏族民居装饰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藏族民居装饰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藏族民居装饰的表征,它已不拘泥于传统藏族固有的石木结构与白墙形成的装饰特征,而是融入了过去王宫、园林、寺庙等建筑装饰艺术特征,无论在结构的布置或形式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融合,使民居建筑装饰呈现多元化与丰富多彩。这可能是当代藏族民居装饰艺术的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我国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拓和提日本,作为我国近邻,其国民对我国维吾尔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日本学术界对维吾尔族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和文物古迹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笔者在此试就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维吾尔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和田阿以旺民居是南疆维吾尔族物质文化的代表,而其建筑艺术所展现的精神内容和文化价值则使其具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没有认识到这类民居的价值,以至于对它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滞后。本文对阿以旺民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及性质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认为阿以旺民居是可以媲美喀什高台民居的历史文化遗产,只要研究保护工作到位,就能在当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柱式是欧洲建筑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典柱式分为古希腊三柱式和古罗马五柱式。罗马五柱式是希腊三柱式的继承、延续和发展。西方古典柱式艺术是西方建筑文化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成为西方古典建筑文化的典范。鸦片战争后,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对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已一千多年,然而在一元化伊斯兰信仰体系下,建立在巫术逻辑基础上的萨满信仰依然存活于维吾尔民间.如果对维吾尔族当前的萨满信仰进一步了解,维吾尔人的萨满信仰呈现出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本文通过来自田野作业的第一手资料,简单梳理了维吾尔族萨满信仰现状的“混杂状态”,并粗浅地分析了维吾尔萨满文化存活至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2001年8月5-22日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住与生活环境的调研活动,对喀什维吾尔民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干栏式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性文化,以营造技术、装饰工艺、居住方式为载体的行为性文化和以建筑仪式、居住信仰、习俗及审美情趣等观念性文化构成的建筑文化体系,是壮侗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地制宜、富于创造、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是壮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壮侗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本文以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9.
世界民族艺术史上极为罕见、在中亚地区特别是维吾尔人民居住生活的西域地区影响最广泛的民间演唱艺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今天终于走红全国及世界乐坛和舞坛。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这块瑰宝,是勤劳而充满创造精神的维吾尔人民智慧的结晶。她从千千万万民间乐调、民间歌谣中汲取精华,用音乐、舞蹈、诗歌演唱等形式表现了维吾尔人民的情操和理想。所以,与维吾尔人民的历史文化同步发展的十二木卡姆音乐,已经深深地根植于维吾尔族人民的心中。维吾尔人民的音乐舞蹈历史非常悠久,原始社会首先在民间产生了很多音乐,同时也有职业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0.
古民居记录着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习俗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江西受到周边徽商影响,地域的民居风格偏向徽派民居,每个徽派民居的建筑形式根据地域的不同有所差异。汪山土库又名"江南小故宫",为故宫的总设计师所设计而成,是徽商的民间建筑和皇家的宏伟分布形式相结合的官员府邸,具有特别的建筑形式及装饰艺术,独特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德宏州延绵不绝的群山间,常能看到藏于林中山腰处的栋栋竹舍,其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民族建筑工艺,同时也展现了景颇族的民居建筑中蕴含着悠久深刻的历史文化。文章阐述了景颇族的民居的建筑概况,以及蕴含于建筑中的习俗,展示出景颇族的文化传承、精神寄托以及浓厚的民族艺术。通过分析景颇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生态理念,旨在加深对景颇族民居建筑礼仪习俗研究,弘扬景颇族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敏 《西北民族研究》2012,(1):134-141,188
文章通过梳理归纳维吾尔族巴扎(集市)的时间集合,论述了维吾尔人在巴扎日中存在的三种隐形时间集合,进而分析了这三种隐形时间集合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现实意义,认为巴扎日的隐形时间不仅在建构维吾尔人的日常生活进程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约定性、控制性与多重性,在揭示维吾尔人的观念意识和文化心理方面彰显重要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维吾尔族巴扎正是通过其隐形时间背后的文化模式成为维吾尔人独特生活方式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通过对中国新疆喀什的一位乐器制作工匠的采访发现,维吾尔族的技能手工业是以维吾尔家庭为单位的,维吾尔族家庭的文化支持着维吾尔人的产业,并允许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广告投放的今天继续生存下去,具体来说,维吾尔族家庭文化是制作工艺的强大后盾,所有权世代继承,同时客户也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6.
和其他民族的谚语一样,维吾尔民间谚语也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意义,是维吾尔语言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涉及维吾尔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着维吾尔族的思想信仰和精神素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角度论述维吾尔民间谚语里所反映的民俗文化现象,以求交流。  相似文献   

17.
乡土建筑研究近年来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课题,民居建筑则是乡土文化最基本的载体。昌都地处藏、川、青、滇结合部的民族走廊与文化交流通道,是多元文化交汇与融合之处,昌都民居中极具地域特色的三岩民居和东坝民居,是该地区民居的代表和典范。从三岩民居和东坝民居研究着手,可以为藏东乡土建筑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晋中大院建筑艺术特色,首先探究晋中大院建筑模式,然后分析建筑装饰艺术的组成和特点,并从私人城堡的角度切入,总结晋中大院建筑艺术特色,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呈现不同的汉字造型,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建筑法式。最后探究晋中大院的地方特色,在良好应对晋中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晋中大院建筑是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室内设计受到高度重视,得到空前发展。不同设计能使人产生不同心理感觉及情感效应,传统民居木雕门窗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设计元素,提高设计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视觉需求,增强设计的地域文化魅力,使人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徽州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其传统民居木雕门窗装饰纹样有着别样艺术魅力,非常值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本文将针对徽州传统民居木雕门窗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和分析,以提高室内设计质量,增添其文明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刘樾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12-213
彝族建筑艺术实际是非物质文化和工艺艺术文化的综合体,它可以为文化的体验提供一个综合的场所,它依托于凉山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综合文化呈现的载体.彝族民居的研究最早是集中于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其后从现代建筑科学的角度对彝族建筑发展、彝族传统民居形式传承和彝族现代居住环境观点有诸多探讨;近年来对彝族建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更注重建筑与文化的多方牵引作用,如陆铭宁的《彝家新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化途径探讨》就是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探讨.但是目前还鲜有从文化体验角度出发,对彝族建筑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