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目前至未来的10年,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也是中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好时机。首先,中国正处在劳动力资源存量迅速增长和抚养系数较低的时期。据统计,1990年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97亿人,就业人口为5.67亿人。据预测,到2000年,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将达到7.9亿人,可利用数约为6.6-7.0亿人。劳动力资源存量相当可观,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较高,约为61%,老年抚养系数比较低,约为16%,社会经济负担相对比较小。可以认为,切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尔后,中国将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互间年m岁以上入…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农民参与变革的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接受现代工业和城市文明。要让农民工能够真正融人城市,就必须打破在城市培训中将农民工“边缘化”和只进行技术培训的思维定势.树立一种新的培训思维: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素质培训。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家 《人才开发》2006,(1):39-40
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造成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紧张态势,使得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紧张。明年,共有347.4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开始了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两个转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引发中国城市社会很多经济社会层面的矛盾。其中日趋显著的城市贫困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全社会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加,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已建设和在建设地铁的城市大多发展迅速,并且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地面空间规划面积趋于饱和,城市空间容量跟不上城市建设速度,地下空间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果能够将地铁的地下空间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打造集交通、商业、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多层次结构的大型综合性地下空间,连接地铁与地面交通,不仅能满足各阶层人士的多样化需求,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对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地铁盈利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利于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根据湖州市南浔镇新农合的现状和国外的相关研究,对存在缺陷原因的分析,提出完善以需求为中心的筹资机制;加大报销力度;多种手段加强社会监督等对策。从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劳动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居振 《人才开发》2009,(3):22-24
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近几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作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社区发展与建设的主力军.社区工作者的队伍也日趋庞大。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职业教育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化、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发展城市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推行职业教育很有必要,促进职业教育大规模发展应该放在重要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人才瞭望》2004,(6):62-63
我国162个城市劳资今年“明码标价”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将在全国162个城市全面推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以实现劳动工资“明码标价”。截至2003底,中国已经有124个城市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工资指导线制度,18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劳动部今年将在实施劳动力市场“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试点的162个城市中全面推进这项制度,并逐步扩大到具备条件的其他中心城市。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1日至15日.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成3个调研小组,分赴项城、淮阳、西华3个县(市),深入6个乡镇18个行政村,采取召开村干部、务工人员代表和家长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表格.走访农户等形式,以点代面,对周口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综合3个县(市)的情况.结合周口市劳务输出状况.现将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度依赖油气产业的沙特,虽然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对有限。随着沙特人口结构日益年轻化,未来将有大量年轻人离开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如何满足迫切的就业需求已经成为沙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张玲 《人才开发》2007,(12):17-18
一、唐山经济发展需要以人才为支撑知识经济的来临凸现了人力资源的作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己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是掌握知识和技术创新的载体,所以人力资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1.人才成为唐山经济支撑理论依据第一,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节省和  相似文献   

13.
相关报道     
《人才开发》2008,(10):57-57
2008年第二季度全国10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北京拟投2.8亿元解决教师和公务员工资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4.
陈芹 《人才开发》2011,(6):45-47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高速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为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据有关资料统计,估计有48%的农民工从事建筑安装业。建筑工地具有集中管理、相对封闭的特点,因此建筑企业自然担负起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尽快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节奏,促进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共建和谐的义务和责任。作为拥有着庞大农民工劳动大军的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去应对、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呢?首先,承认建筑农民工对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然后正视农民工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缺陷。企业领导深入农民工生产和生活的第一线,及时、全面、真实地掌握建筑农民工生存现状和物资、精神需求;分析研究农民工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动因和问题发展过程,打好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农民工热情关爱,引导农民工共建和谐。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的工作,劳动力需求非常巨大,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农民工的产生有了条件。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比价贫困的区域,想要实现农民的增收转移农村劳动力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将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需要劳动力的城市,能够有效地让农民增收致富,并填补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为了让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提高农民工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十分重要。本文结合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基本现状,分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提出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劳务输出,又叫劳务贸易,或无形贸易。劳务输出是本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60年代以来,劳务输出在世界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80年代,国际劳务人员多达2000万人,劳务出口总额达5000亿美元,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商品贸易。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形式主要是劳动力输出,即向国外输送一般劳动力和部分技术人员。劳务输出是增加外汇收入,减轻国内劳动市场压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劳务输出视为一项重要的国策,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动力。亚非地区的埃及、巴基斯坦、菲律宾等逐渐成为新兴的劳务输出国。劳务输出在上述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推动我国的劳务输出,吸取这些国家的有益的经验。本文仅就中国与上述三国的劳务输出态势、经济效益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齐卫彦 《人才瞭望》2016,(6):147-148
高校学生就业不仅受到专业技能与学历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劳动力需求与实际结构的直接制约。现阶段,随着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的逐步深化,高校学生就业选择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教学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应及时与劳动力市场的变迁相对接,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以指导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提升学生就业择业的竞争力。基于此,以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为背景,探究高校学生就业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袁铭阳 《人才瞭望》2013,(11):20-22
为了促进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尽早弥补社会养老金收支缺口.国内许多专家倡议延长我国退休年龄。然而.在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女性受教育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投资观点论述了女性受教育水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带来的社会回报。经济发展方面从财富总量、经济结构和家庭收入三方面论述,社会发展从子女的健康、后代的教育、家庭的社会地位等方面论述。笔者认为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且能获得高于男性的社会回报。  相似文献   

20.
陈恭 《人才开发》2009,(3):41-44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如果把经济看成是它的血肉之躯.那么文化则是其灵魂.它是推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上海已经认识到文化的软实力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07年8月21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本市文艺界调研时指出:“上海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更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在经济的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大都市建设。”这是关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言简意赅的阐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