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是被害人实体权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被害人的对抗性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确立是必要的.考察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人权利状况,分析我国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的具体表现以及立法的缺陷,对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提出了建设性的立法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及其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犯罪被害人地位及权利的法律保护存在的缺陷 ,基于刑事审判程序公正、正义的最低标准 ,应该保障被害人对犯罪的追诉权、保障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保障被害人获得实际赔偿的权利 ,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加以合理适当的平衡 ,实现对被害人保护的整体性和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全面参与 ,完善对犯罪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而在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至今仍被强大的国家公诉权所掩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而在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至今仍被强大的国家公诉权所掩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刑事被害人的很多 诉讼权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完 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便为日后修改《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现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平衡是刑事诉讼演进的必然规律。在我国,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使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确认,从而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诉讼权利的保障方面,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的现实困境依旧存在。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之根源在于:价值目标的冲突,利益结果的冲突,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益的冲突。为实现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应寻求平衡之法,达成动态中的稳定、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7.
实现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平衡是刑事诉讼演进的必然规律.在我国,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使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确认,从而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诉讼舷权利的保障方面,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的现实困境依旧存在.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之根源在于:价值目标的冲突,利益结果的冲突,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益的冲突.为实现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应寻求平衡之法,达成动态中的稳定、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当事人化逐渐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是否符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是否因当事人地位而得以保障;合理性定位应当如何.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同时具备的当事人角色与实质证人角色之间的冲突,是所有当事人证据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不足以否定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的适格性。由于被害人在公诉案件审判程序中并不具备独立的控诉职能,因此相关之角色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在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构筑封闭式的证据分类体系的情况下,人证及当事人证据在分类逻辑上的要求,决定了被害人陈述不仅是适格的诉讼证据,而且构成独立的法定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10.
对在很多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不仅见证了整个案件的发生过程,他往往还是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相对其他证人而言,被害人对犯罪的真实状况可能更为了解,被害人作证与其他证人作证相比,还是存在一些重要差别的,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随着人们对犯罪的本质认识变化而变化,同时也是随着犯罪被害人权利运动和犯罪被害人学研究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犯罪被害人虽然在立法上规定为当事人,但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地位是准当事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立案程序应当具有输入功能、过滤功能、分流功能和保护功能。然而,我国刑事诉讼立案程序过于扩张了过滤功能,导致其输入功能比较差。分流功能仅仅从不追诉方向上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过滤功能相重合,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分流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功能论的角度审视我国刑事诉讼立案程序。  相似文献   

13.
法与哲学合二为一是我国刑法的显著特点。质、量、度辩证统一的刑事评判系统,关节点原理对行为规范的刑事界定,矛盾理论支持的全面性,客现性认识,普遍联系中的因果逻辑,形式与内容关系中深遂的刑事或非刑事组合,由此而构筑的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刑法典,既是一座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大厦,又是新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成果总结,它为造就能够自觉进行辩证思维的无产阶级司法队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刑法的本质属性、机能、功能与作用是国际刑法学的四大基本范畴。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全面、深入地探讨它们的本质、内涵、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研究它们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笔者从本质属性、机能、功能与作用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国际刑法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刑法学的学科特点,尝试性地论述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修正案加强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基本人权的保 护,《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及“人权保护法”,应该适应《宪法》修改的需要,在人权保护方面有更大作为。公民的私 有财产权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显不足。本文从比较 法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在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分析了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刑法上的错误问题,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从本质上讲,刑法上的错误首先是一种认识错误,其次,刑法上的错误是行为人在实施直接故意过程中发生的认识错误,并且是对与行为人刑事责任有关因素的认识错误。因此,刑法上的错误并无法律上错误和事实上错误区分之必要,刑法上的错误可分为犯罪客体错误、犯罪主体错误和犯罪客现要件错误三大类。  相似文献   

17.
刑法中危害结果概念探析张翔飞【内容提要】'em在刑法理论上,通行的危害结果概念混淆了危害结果与犯罪结果、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之间的界限,因此,未能真正揭示出刑法中危害结果概念的本质。刑法中的危害结果应该是指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所要求的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刑法在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公民人权的保护,体现在强化对直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的惩罚、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强化对犯罪受害人的法律保护等方面,从而有效地从刑法方面加强了对人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庭审形式化是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力图克服的现象。本文试图从审前程序入手,对审前准备程序的含义、特征、建立审前准备程序的必要性以及完善审前准备程序的具体构想等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能为庭审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提起刑事再审程序是这一程序启动的方式之一 ,这种启动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不符合诉讼规律 ,使审判监督程序的公正性蒙上阴影。只有改变这种不科学的启动方式 ,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