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国家及其民族—国家主义是现代世界之中极其复杂而又关系重大的现象,而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现实更是这类现象的盘根错节的典型。但是,当代主流的民族—国家理论不仅以西方的社会和历史为模板,而且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共同的基础,从而导致它们的内在矛盾,并且只具有区域性的意义。事实上,任何民族—国家都是通过共同的政治核心因素和基本结构的构建并且同时以特定的族类属性得以普遍化而形成的。这种政治核心因素和基本结构为分析和判断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国家的传统民族—国家的性质提供了衡量的标准,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其实就是这个传统的民族—国家的沉重转型,而非构成。  相似文献   

2.
陈汝东 《江淮论坛》2015,(2):5-10,2
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正在聚焦全球的目光,中国道路已成为各国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对自身道路和文化乃至文明的重新审视和阐释也逐渐成为新的课题,中国需要一种新的话语体系。阐释国家话语体系的内涵、构成,分析其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提出我国话语体系建构、话语能力提高的战略对策,阐述其战略意义,十分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3.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是践行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首先,文化自觉,认清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语境.找准中国话语体系在世界话语体系的定位,客观评价中国发展和中国话语,在改革、发展中辩证地看待“现实的合理性”和“合理的现实性”,丰富中国文化内涵、提倡“中国主义”,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国形象.其次,理论自觉,在竞争中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领导权.防止理论缺席,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有国际文化视野和本土文化立场,用全球性的话语策略阐释中国价值.最后,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不是一个自我命名、自我确认就能实现的工程,而是一种需要广泛传播,被广泛理解和吸收,在实践中检验和兑现的理论系统.要以现代性、实践性和思想性为基础构建基本理论框架,要突出特色、以新人文精神扬弃旧人文主义,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以内容创新和传播运营发出中国的声音,在竞争中夺取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6,(11):155-161
1949年的鲁迅纪念已经具有了"国家纪念"的性质,以毛泽东的"鲁迅论"为核心的鲁迅纪念"国家话语"开始形成,个体纪念话语开始逐渐隐匿在"国家话语"与集体话语之中,呈现出跟此前纪念显著的差异。本年度欢快明朗的鲁迅纪念话语的出现,被重塑或被强调的"苏联的真挚友人""为人民服务的作家"等"鲁迅"形象以及被倡导的"学习苏联""自我改造"等鲁迅精神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连,所有这些都标志着鲁迅纪念已经开始步入"当代"。  相似文献   

5.
从彰显到消失:集体主义时期的家庭劳动(1949-196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时期,为追求经济超速发展实行高积累低消费"以生产为中心"的发展策略。国家有意识地把性别化分工编织进大生产体制,由妇女无酬承担起绝大部分的再生产职责。国家对于妇女的家内劳动并非完全"看不见",而是努力对家务劳动进行理论化,以确立家务劳动及其承担者在社会主义生产体制中的位置。女工、农妇、职工家属/家属工三个妇女群体与生产的关系决定了国家对于她们家内劳动的不同态度以及她们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随着国家形态的嬗变而传承演进.鸦片战争以来,在列强侵凌的逼促下,文学中表现出鲜明的国家话语,辛亥革命以后,更是具备了现代色彩.五四时期,文学中的国家话语并没有因为个性高张而中止,而是随着五四爱国运动以及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等事件的发生,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直接描写历史事件,国家问题的背景化,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国体的认同,同阶级话语、社会话语的交织.  相似文献   

7.
8.
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是国家维系自身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世界各国都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国家软实力.在这其中,符号资源的大力挖掘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牢牢把握话语主导权以实现有益符号之意义的充分展现,有助于激发国民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领土的想象,进而增强其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孟姜女传说在两千余年的发展演变与民间传播中经历了数次被"误解"的过程,并在多次"话语较量"中不断地流传和变异,才奠定了目前的面貌格局."误解"是民间文学发展的导火索,"话语较量"则是原动力.民间文学在二者的合力中得到不断发展,最终是主导话语决定了其内容情节、发展面貌,情感酝酿和民众心理主宰了其最终走向与态势.  相似文献   

10.
习惯于丛林法则思维的人大多认为,国家安全危机化解的关键手段就是国家的实力,甚至只是武力。但是国家实力并不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化解安全危机的唯一手段,国际关系的“安全困境”表明,在国家实力之外,化解国家安全危机还有其他有效的手段,即话语技巧的使用和语言功能的发挥。外交话语视域下,国家安全危机大致可以识别为:舆论攻击、经济制裁、战争威胁、军事包围。这四个方面即便在最有可能发生战争的军事包围,只要战争还没有打响,那么外交行为就不会停止,话语化解安全危机的可能性就依然存在。话语化解安全危机的方式主要在于话语技巧的使用,即把话语技巧嵌入外交声明、说服、辩论、反驳等话语实践中,使不可能的和平变成可能的和平,使可能的战争成为不可能的战争,从而大大降低国家安全成本,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国家文学是探讨文学(批评实践)参与民族国家意识建构的文本形态。抗战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从应对民族危机和改造积贫积弱的国民性出发,大力提倡“尚力”主义和“英雄崇拜”,提出关于民族国家的建构理想:改造旧有的柔弱衰萎民族而成生命力充沛的进取民族,改造受欺凌的民族国家而成具备强大生存竞争力的民族国家。战国策派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虽有矫枉过正的偏颇性,但其挽救民族危亡的文化重建思想仍有超越时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话语"是国内外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回顾和总结30年来国内学界关于"话语"研究的基础之上,认为,所谓话语,是指文学对话关系中的术语和范畴."话语"是文学理论构成的主要元素,也是浓缩着文学思想的理论构件和载体.因此,"话语"对于文学理论的创新来说极具重要性.文学理论"话语"的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大致可以在个人话语、民族话语、国家话语和世界话语四个层面上进行.其中,个人话语的创新是基础.也最关键,其它三个层面的话语创新都要通过个人话语创新来实现.所以,要从中国立场出发,以中国文学经验为基础,不断提出和解决中国文学问题,创造中国文论话语,并进而建构中国文论体系.只有这样,才不仅能够在世界文论中取得"中国话语权",而且还能够为世界文论建设不断地输送中国的新鲜材料,作出中国文论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话语标记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口头话语标记是指出现在口头语体中的话语标记。它与独立成分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又有所区别。把话语标记与容易和它相混的独立成分进行区别和比较,从而明确话语标记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话语标记的本质,对它做出比较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话语的独立与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中州学刊》2004,2(3):129-132
中国的文学理论(主要指新文学运动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沧桑,终于走上了学科化的轨道.但学科化并不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学科成熟的标志是科学化.为使中国文学理论进一步由学科化转入科学化,必须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文学基础理论话语系统,使学人们增强话语独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是两种不同的话语类型:前者的考察单位是整个社会,后者则聚焦于跟世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每一个具体的"人生"。历史话语描述了一个个宏大的巨型景观,文学话语更为关注普通的小人物和底层,对于日常领域的反抗能量具有超常的敏感。历史话语作为强盛的文化传统一度是文学话语仰视的对象,而文学话语的成功建构与"人生"范畴的浮现记录了两者之间漫长的观念角逐。  相似文献   

16.
周平 《江汉论坛》2023,(5):5-14
现代国家是时间进程上的,更是类型学意义上的,最终要落实到一种国家类型上,这种国家类型就是取代王朝国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形态,必然具有深刻的民族特性。在价值层面,民族国家的国家伦理具有突出的民族属性,集中表现为“主权在民”原则,即国家政权的建立和运行皆服从和服务于民族的利益。在制度层面,民族国家的权力设置和运行必须体现由全体国民组成的民族的主权者地位,同时也要在国家体制中采取特殊的安排来保障国内各个民族的权益。在治理层面,民族国家治理中的民族取向分别表现为国民取向和族群取向,前者指向国族即国民共同体,后者指向国族的组成单元即族群,在国家治理尤其是国内民族关系较为复杂的国家治理中如何处理两种取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在行为层面,民族国家的行为受到民族因素制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且形成了趋势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国家在发展中诉诸民族共同体或民族主义,国家行为表现出了突出的民族特性,国家利用民族因素进行政治结盟,国家基于民族文化塑造世界的未来。民族成为了现代国家底层性或本根性的核心内涵,因此要形成完整的现代国家叙事,民族视角的叙事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可以提升话语的叙说质量,破除西方的话语霸权,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也存在现实难题,其症结在于高质量的话语转换不足、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尚未打破、话语投送能力不够等.要推动话语创新,促使国家制度优势及时转化为话语优势,可以从聚焦内容实现转化、积极促成话语赋权、优化话语转化机制等几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8.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纪念日宣传着革命历史,革命人物或革命事件的回忆成为纪念文本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弘扬着革命精神,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现实政治需求的精神资源.并且在国家纪念日纪念话语中将抗日战争“革命化”,将之当作“国民革命第二期”宣传和建构.正是通过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构建出革命话语,强化抗日战争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凸显出革命理念和话语本身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20.
论清代满族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构成其文人文学发生、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资源或推动力量,而清代满族的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分野。清代满族的文人文学是沿着汉文学的发展路径并作为汉文学的一部分兴起并发展起来的,而民间文学则沿着满族文学的历史传统,主要以口传的形式传承,形成了二者的分立状态。其原因首先在于满洲民族入关的历史性迁移使满族在地域上分割为原驻地与迁徙地两大不同的区域,也使原本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成长变迁,其次也是在汉文化的涵化作用下,满族民族文化包括其传统文学被边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