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独立人格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迫切要求改革现存的一些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时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这一要求。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在于:建设一个经济政治的现代化国家的同时,还必须建设一种与之适应的现代化人格精神。有鉴于此,本文拟就独立人格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艺 《理论界》2008,(3):78-79
当今媒体因独立资源而享有自己独立的权利,媒体本身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特别的政治机构。本文将就政治与媒体在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尝试分析二者关系的转变,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公众又将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报刊写作,是晚清至五四时期散文最显著而重要的特点。以报刊为媒介载体的散文,其新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外在地影响着散文的体式、语言和风格。同时,媒体的价值取向又规定或部分规定了散文的主题设置。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媒体与散文现代性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以报刊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是晚清至"五四"的主流媒体为中国现代性建设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媒体散文是联结报人志怀、报刊功能和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词。《时务报》等媒体,生成了其时以"维新"、"新民"为宗旨的论说体散文。五四新文化时期,散文的主题由"新民"置换成"立人",散文语言由文白合体转化为现代白话,散文体式由论议体的一枝独秀变为杂文与美文的双流并呈。五四时期的许多散文作家,既是现代散文理论又是现代散文创作自觉的主体。理论与创作的有机互动,实现了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的关键发展阶段。考察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和经验,对中国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美洲三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为分析例证,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受到该国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从属于该国的总体发展过程。在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制约条件下,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经验,提升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无疑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此,可考虑推进城市化由杂乱无序转向科学规划、由粗放扩张转向绿色生态质量提升、由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注重城市文化建设、由单一发展转向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丁力 《兰州学刊》2008,(11):215-218,6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我国新闻教育体系的逐步健全,高校学生媒体正逐步兴起。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媒体本质的再认识,认为在一个泛信息化时代,具体的观念和价值、行为要求灌输已经不能够再取得在封闭的信息环境内的效果。学生媒体在多元信息习得和信息规则的使用过程中实施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为新时期思政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媒体组织传播的功用,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一个有效帮手。  相似文献   

6.
在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层面,导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传播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要求中国政治传播进行角色转变:从政治传播层面促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提高多元行动者政治传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增强制度和治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政治传播促进政府与公民、国家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使治理走向"善治"。在运行机制层面,伴随着自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从三个方面促进中国政治传播运行机制的现代化:一是从政党领导和职能方面促进政治传播的制度化;二是政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促进公共舆论的政策转换;三是政治传播的民主化,通过包容表达、鼓励对话,借助新的媒体技术,促进单向和对流的政治传播向双向互动的政治沟通秩序转变。在价值层面,中国政治传播的现代化需要不断推进"国家能力"、"法治"和"民主"三种现代价值的实现,同时平衡和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慧宁 《河北学刊》2023,(1):215-219
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的蓬勃发展,引领信息传播进入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给处于“央”字号新媒体和商业聚合平台之间的“中间地带”的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更大挑战。作为宣传舆论的主力军,地方主流媒体应牢固树立视频化思维,着力推进短视频转型,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重心、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准心,积极探索“视频化、智能化、立体化、媒介化”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传统主流媒体“破圈”。  相似文献   

8.
台湾政治转型从一开始就与本土化联系在一起 ,本土化体现了岛内民众希望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 ,有其正当性的一面 ,但本土化运动常常被岛内政治利益集团所利用 ,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台湾政治转型始于蒋经国时期的政治民主化 ,基本上顺应了西方民主化浪潮 ,但到了李登辉主政后期和陈水扁执政时期 ,政治本土化成为他们推行分裂主义的政治工具 ,台湾政治转型正在被引向极端本土化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政治系统的政策调整,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实质性的转型,在20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不平等等特征。政治系统必须适应社会结构的转型,积极地对政治结构做出相应的调适,进一步推动社会结构的合理转型,以形成政治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台湾政治转型主要是由台湾岛内外因素、主客观因素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台湾岛内因素来看,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台湾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国民党政权的"法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危机,被迫进行民主改革.从台湾岛外因素来看,大陆"一国两制"政策对台湾政治转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对台湾的专制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而来自美国的压力也迫使国民党进行"政治革新".在这些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台湾出现了多党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二战后实现经济的压缩型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政治的压缩型转型,即从威权政治转向民主宪政体制。但由于东亚独特的政治文化以及时空压缩,东亚民主政治还很不成熟,仍然需要根据亚太地区各国和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适应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趋势,选择适合于亚太地区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的确立给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全方位的震荡,政治观念上由集权转为民主,政治态度上从疏远转向参与,政治方式上从人治走向法治,政治人格上由依附到独立,政治倾向上自激进至变革。如何在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现代政治文化,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格局下城市广电媒体的战略转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新视野审视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提出了全媒体格局下城市广电媒体实施战略转型的新思路:在喉舌功能上,从新闻宣传阵地向适应新型传播格局的舆论引导阵地转型;在制播模式上,从以自制自播为主向适应多媒体播出需求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转型;在媒体合作上,从以公益性为主向公益性与产业性并举转型;在内部管理上,从传统的事业体制向适应事业与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传媒管理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4.
王安华 《理论界》2010,(11):35-37
后发国家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有比较地设计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避免历史上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然而在现实政治过程中,这种设计往往需要和社会基础、执政环境及转型所需成本联系起来,并受其约束——这些内容即构成政治重心,决定一国政治发展的走向。本文认为,主导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逻辑的政治重心,可概括为稳定与繁荣,即以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保障,供给合法性、体制与秩序,从而主导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民族社会正处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变革时代。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思维取向的转换,应从宏观制度环境的营造和具体治理模式的建构出发构建治理转型中的民族政治运作机制。宏观制度环境营造方面,应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完善民族政治体系,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治理模式建构方面,应构建立体化的政治社会化结构,坚持自治与共治相结合,推行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发挥传统习俗、宗教组织在民族政治运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28年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国民政府创办了国立中央研究院,该院是由蔡元培等一批知识分子精英综合各国的中央研究院、国家学会及全国研究会议的组织模式(主要是借鉴法国皇家学院的官办集中型体制),并斟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需要而组建的.本文拟就蔡元培组建中央研究院这一历史过程出发,探讨其如何在学术独立与政治涉入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媒体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推进媒体改革发展,媒体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主题,在观念思路、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实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要求,为媒体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韩国曾经是一个深受儒教文化影响的集权制国家。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社会中间阶层迅速崛起,权威统治的合法性危机也日益加深,到了80年代末韩国成功地实现了由威权主义向政治民主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严泉 《社会科学论坛》2010,(23):145-152
民国国会在国会组织、选举法规制定方面,不仅颇有成效,而且立法运作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与发展。国会政治中的腐败现象,在民主政治早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国会政治最后的失败,更重要的原因来自政治权威性不足、政治环境不佳、第二次直奉战争结局的冲击等外部因素。对国会政治经验来说,政治妥协至关重要,特别是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正处于从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时期。民国早期政治文化在议会政治认知层面,一开始就出现了“民主完美论”的看法,在政治情感方面,则是经历了从“宪政万能论”到“完政无能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王垒 《学术研究》2007,2(5):110-115
儒家孝道伦理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里体现了传统父家长制的家庭伦常与专制政治纲纪的紧密结合。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宣告结束皇权专制统治以后,它仍然像幽灵一样缠绕于国人的脑际,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民族精神痼疾。历来的专制统治者,总是热衷于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以延续儒家孝道传统而肆行专制愚民政策。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在发展民主政治的世界潮流中,儒家孝道伦理道德体系与传统专制政治机制走向彻底的崩溃乃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