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与土耳其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两个主要阶段.两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双方在政治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2)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交往不断加深;(3)两国经贸合作突飞猛进,给两国人民带来许多实惠;(4)两国在联合打击"三股势力"方面积极探索合作途径;(5)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不断扩大.从两国关系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只有中国和土耳其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与核心关切,中土才能建立面向欧亚大陆和面向新时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局势多变且冲突频仍,在综合考量国内外影响因素与制约力的基础上,土耳其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中东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并形成了“追随美国”、“亲阿疏以”、“阿以平衡”三个演变阶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了国家核心利益。土耳其政府执行的灵活中东政策,为处在大国夹缝中的中小国家如何执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局势多变且冲突频仍,在综合考量国内外影响因素与制约力的基础上,土耳其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其中东政策不断进行调整,并形成了"追随美国"、"亲阿疏以"、"阿以平衡"三个演变阶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了国家核心利益。土耳其政府执行的灵活中东政策,为处在大国夹缝中的中小国家如何执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以来,土耳其在外交舞台上日趋活跃,在一些国际问题上采取别具特色的政策和立场。无论是其全力推动入盟进程的努力,还是"零问题"外交主张、多元化务实外交的做法等,都引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罗斯诺的层次分析法,从土耳其国内政治的视角切入,在个体、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对正发党政府外交政策的背景和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积极推行多纬度的外交政策,拓展战略纵深,努力成为一个中心国家;对欧盟的失望推动土耳其寻求加入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1月和11月时任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公开表达了希望上合组织接收土耳其为成员国的愿望;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土耳其国内外舆论中有反对土耳其加入上合组织的声音,土耳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土耳其和上合组织关系的发展将促进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安全。2014年9月,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批准两份关于扩员的法律文件,强调开放包容的方针。土耳其和上合组织关系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在能源领域,中国与中东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合作前景广阔.虽然中国与中东产油国间合作的重要性已成为双方的共识,各项制度安排逐渐形成,合作条件日趋成熟,但双方合作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生产设施的滞后、运输瓶颈等,尤其是中东地区的环境安全.双方还面临着如何将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相结合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能源领域,中国与中东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合作前景广阔。虽然中国与中东产油国间合作的重要性已成为双方的共识,各项制度安排逐渐形成,合作条件日趋成熟,但双方合作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生产设施的滞后、运输瓶颈等,尤其是中东地区的环境安全。双方还面临着如何将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相结合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土耳其"积极进取"的外交舞台主要在以中东地区为核心的周边地区,集中表现为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打击为主的硬实力对抗.在国内政治竞争日趋激烈和2023年即将迎来建国一百周年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取"周边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对内确保埃尔多安政权的稳定及其连任,对外努力使土耳其由传统的"桥梁国家"上升为全球国家,并争当逊尼派伊斯兰国家的领袖.实践中,"积极进取"的周边外交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遭遇来自国内外的普遍质疑与严厉批评.未来,"积极进取"之周边外交既要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下土耳其经济的持续衰退、威权主义带来的政治危机和库尔德问题等内部困境,又要面临来自周边地区动荡、域外大国的制约以及阿拉伯世界的敌视等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9.
以埃尔多安为总理的土耳其政府,改变了土耳其以往单维度、不平衡的外交政策,开始向多维度、多样化的方向逐渐发展,积极扩展在中东、中亚、高加索、巴尔干、非洲等地区的影响力,以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其外交政策显示出更大的独立性。尽管埃尔多安政府在外交上主要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作为外交基轴,但并未一味地为迎合美国而在国际事务中处处跟随其后,而是着力扩大国家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寻求独立声音。中东剧变后,埃尔多安政府的外交政策表现出延续性和灵活性。需要指出的是,埃尔多安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以西方国家为基轴的外交战略发生根本性扭转,外交政策的东移不过是亲西方政策的补充,旨在更好地完善土耳其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土耳其和伊朗两国关系在总体上维持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随着2002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两国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入了全面提升期。在地区问题上,土耳其的政策取向与西方盟友产生重大分歧,促成了土耳其与伊朗的趋近。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后,两国关系遭遇重大起伏。叙利亚内战、伊拉克乱局、也门危机久拖不决,库尔德问题、北约雷达部署问题持续发酵,土耳其和伊朗因国家安全利益的差异导致两国关系龃龉不断。总体来看,中东变局引发的地区动荡凸显出土伊两国在国家发展道路和地缘战略利益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然而现实利益又使两国在地区重大议题以及经贸合作方面搁置争议而寻求共识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伊朗、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是中国中东政策的重点。土耳其和中国在国土面积、资源条件等方面相差很大,但在两国关系上却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本文试从经贸发展和国际关系两方面来考察对称性和双边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欧亚大陆,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是密切两国关系最好的平台。建立土中外交轴心有助于消除两国间的分歧与隔阂,推动土中安全领域的合作和中国的中东外交。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为公众参与中国中东外交政策制定提供了机会,参与群体前所未有地扩大,参与途径全面拓展,不同意见的表达开始涌现,公众主动对外交建言献策,开始有意施加民意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公众意见开始成为外交部门对外传播国家主张的背景支撑和参考因素。公众因素开始成为中国制定中东外交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之一,但其影响力有限,更多是参考和制约作用,其影响正处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当代世界的霸权国家,中国则是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地区性大国。在中东,两国在能源安全、反扩散、反恐和维护地区稳定等方面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由于两国在国家实力、国际地位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美在中东地区又存在分歧与矛盾。随着中国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中美两国既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又有相互竞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中东热点问题走向和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不安,继续成为国际形势变化的焦点。巴以争端、伊拉克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三大热点依然是影响中东局势演变的主轴。由于地区内外因素的变化,热点问题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本文探讨了中东地区局势演变的主要动因、最新走向以及中国应对中东热点问题的政策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阿关系是中国重要对外关系之一,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及大阿拉伯帝国形成前,中国就同该地区有友好往来。20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双方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发展。始终贯穿中阿关系的关键词是:友好、合作;贯穿中阿关系的精神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6.
自"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关系的全面发展得益于双方良好的政治特殊关系,这种政治特殊关系既不同于联盟关系,又超越了普通国家间合作关系,具有"战略合作"之特点。未来十年,中阿战略合作将迎来历史机遇期,但"中阿合作论坛"能否上升为类似于上合组织的多边组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促进因素来看,中阿双方拥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对重大国际问题持相似看法,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共同倡导政治多极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文明对话,这已成为中阿战略合作的利益和价值基础;从制约因素来看,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其缓慢的一体化进程和在安全上依靠西方国家,亦影响其与中国战略合作的深度。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还须消除"伊斯兰威胁论"和"中国威胁论"对双方民众的影响,提升对方在中、阿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尊重彼此的核心关切。  相似文献   

17.
1973年石油危机与日本中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限产提价,造成石油危机,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施加压力。日本石油严重依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国内立即陷入危机,不得不与美国反复磋商,最后在美国的默许下发表了基本符合阿拉伯要求的声明。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调整,是在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和受美国控制的夹缝中进行的。日美关系是战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基轴,冷战中如此,冷战后亦如此。  相似文献   

18.
中东局势复杂多变,热点问题无一解决。布什政府面对中东困境了无良策,奥巴马执政后如何调整中东政策令人瞩目。欧洲与俄罗斯积极介入中东事务,与美既合作又争夺。阿拉伯国家面临多种冲击,但联合自强的愿望日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