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掏空”上市公司行为的法律制度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韬 《兰州学刊》2009,(4):140-144
“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是中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一大弊病,中国证监会从2006年起掀起了一场“清欠风暴”,动用了大量行政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证券法》《公司法》和《刑法》的修订也大幅度提高了对“掏空”行为制裁的法律威慑力。在预防性法律制度方面,公司上市核准过程中对于潜在关联交易的审查已经得到加强,约束控股股东行为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外部市场约束大股东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从体制上为治理“掏空”上市公司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控制权的有效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股权分置改革和企业文化变迁中,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与理财将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后,控制权市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探索控制权的科学安排与有效配置,对于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优化并提升公司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慕濒 《社会科学》2008,73(6):76-81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建立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基础,其本质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协商方式重新分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行为,给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有必要从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效力的角度分析后股改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培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曹廷求 《学术界》2003,(3):179-184
资本市场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有效性和脆弱性的角度分别论述了股权市场和债权市场对于公司治理的作用 ,目的是提供资本市场公司治理机制的分析架构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理论性平台  相似文献   

5.
万巍  李林  郑毅 《社会科学家》2006,(3):156-158
中国证券市场从2005年4月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由试点先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趋势。而T族公司由于其本身资产质量不佳,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中必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T族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T族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必须以完善公司治理为基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以协商方式实现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新配置,而控制权交易则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动态配置的过程.以1997~2004年间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案例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主要是由股权集中度的变化引起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不断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实现了公司控制权格局的重新安排,间接地起到了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其治理效率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公司权力的角度看,公司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权力的治理,是反映公司权力配置的一套制度安排。以此来分析公司治理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与市场的边界;能够把组织结构纳入到公司治理的研究中来,为其提供更为完整的研究图景。  相似文献   

8.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股权分置改革重点推进企业之一被中国证监会列选为第14批股改公司名单之中,在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关心下,在广大投资者的理解与之持下,在中介机构及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过改革小组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公司于2006年月2月圆满完成了该项工作,树立了良好的上市公司形象。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采取单一送股的支付对价方式,该方案在不损害公司B股股东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解决了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有利于优化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为黄山旅游的后续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司维 《理论界》2005,(9):20-21
辽宁地区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该地区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市场形象,同时对辽宁地区资本市场吸收资金、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及市场后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扼要阐述了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应用,总结了辽宁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特点及问题,提出构建辽宁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试图探索符合辽宁省情的治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治理效力最终体现为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借助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对公司绩效构成正向、负向的影响,也可能对公司绩效不构成显著影响,关键取决于公司股权集中度的状态及其变化,控制权转移所形成的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的研究为后股改时期保持适度集中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于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