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选美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居住着形形色色的动物。每当百花盛开、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它们都要举行隆重的“选美比赛”。  相似文献   

2.
一、起源——礼义之邦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源于上古三代,形成于西汉,盛于隋唐。下面简略追溯这一凝聚力的形成过程。《荀子·王制》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荀况认为人不同于动物而又能制服动物的原因,在于人能聚为群体。《吕氏春秋·恃君》发挥道:人能“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原因在于“先有其备,而以群聚”。古人已认识到,群聚是人类的本性。不少动物也形成群体。与人类群体最为接近的是猿群。猿群中,雄兽对雌兽和幼兽占着优势,强兽对弱兽占着优势。这种“个体优势”,是协调猿群…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奥秘是人。但人是“什么”?我们通常在对人下定义的时候,总是参照着某种类比物,例如动物。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无非是如下的格式:“人是……动物”。“……”被填充上各  相似文献   

4.
在评析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恢复市场竞争权威的重大意义时,学者们往往只沉湎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殊不知,它对人的生理功能优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进化论指出:竞争,尤其是种内竞争,是动物(生物)存在与进化的机制与动力。离开了竞争,其生物体的功能就得不到维持和巩固,其种属能力就得不到优化和提高。“人天生是社会动物”这一命题标示着人具有双重属性:动物(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它作为动物(生物)的本质倾向必然保持着。既然如此,人的生物素质的维持和巩固、类属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有一整套荒谬的思想观点,而“未世论”和“救世论”是其中的两大支柱观点。这两大观点互相依赖,互相联系。“末世论”是“救世论”的基础,而“救世论”则是“末世论”的目的。李洪志打着治病强身的幌子,以虚幻的“末世论”为前提,攻击“现在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哪个政府也解决不了”;攻击法律“在机械地限制人、封闭人”,“使人都像动物一样被管着”;攻击“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由于它的“肤浅……导致了人类社会道德的败坏”,等等。面对“解决不了问题”的政府,“肤浅”的科学、“机械”的法律,人类只能“…  相似文献   

6.
从邮局里取回《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 3期 ),涌出一些想说的话。   十多年来,我一直笔耕不已,苦心经营文字篇章,享受着思辨的快乐的同时,却常有文章公开发表之难的痛苦:刊家或拖以时日,或婉言拒绝,每每免不了的是“孤芳”自赏的叹息。想想那生趣盎然的大自然,凡物皆能鸣,凡生物皆可自鸣,凡动物皆欲畅鸣,何况,人是语言之动物 !但转念一想,在当今“热点轮流转”,知识人把古今中外的“时髦”思潮和各种主义兴个遍的盛况下,刊家能顾及后生们的某种言述并将其表达于世者,确有分身之难。加之,自资本及其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赵国祥 《理论界》2007,(11):160-161
如果说锻造民主理想的工具是观念,那么实现民主的途径必须是选举。选民及“代议士”具有“政治动物”和“经济动物”双重属性,正是选举产生的民主制度使得每位公民有机会敢于、愿意参与政治,从建设和完善选举制度为核心来建设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乃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吴冬梅 《江淮论坛》2014,(5):114-117
在庄子的理想生态模式“至德之世”,人与物保持着本性,没有互相伤害之心,安然相处。要通达“至德之世”,庄子主张人与动物平等,都不能超出特定活动区域;人要顺遂而不能破坏动物的本性;人与动物不分彼此,向道回归。庄子的目的在于论证“道”为万物的本性、认知的对象。有关理想生态模式的思想和实现路径、冲突与纠结的思考,可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智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和讲究群体精神,有人将其概括为“德治”社会,乃切中本质之的见;人们总习惯誉中国为“礼义之邦”,以道德相对中国社会不可替代的整合功能察之,此一冠戴确不虚妄。人乃社会动物,易言之,人是只有在人群整体中方能生存的动物。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①社会道德出自维系人群整体存在的客观需要,从人类诞生之日起,道德便应运而生,协调人类最基本的饮食男女关系是道德的原始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对动物形象的塑造一般有三种视角:“人看动物”、“动物看人”、“动物间互看”。尽管归根结底这三种视角都是人在看,但由于后两种视角尽量“化身为动物,”动物处在“看”的位置,拥有了话语权,可以从自己的立场来评判人及其他物种,而人也在这不同视野下更深刻而全面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1.
这个小故事,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弱小动物在生命攸关之际,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扣人心弦,震人心田。  相似文献   

12.
与生态文学批评领域的“动物转向”相呼应,生态戏剧批评领域也出现了“跨物种表演”问题.该问题并非单纯涉及动物行为的表演,而是在动物批评研究的影响下,探讨戏剧媒介如何发挥其生态批评的功能.近十年来,生态戏剧领域的学者们从“动物参与表演”与“人类表演动物”的双向研究路径出发,反思与批评生态危机中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真实的动物自身具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出发,“动物参与表演”关注动物、动物性与表演的互动关联,并逐步发展为生态戏剧表演实践的固有部分,但却无法回避人类单边确立的物种等级关系;另一方面,“人类表演动物”则围绕“生成动物”与“物种剧场”两个议题,旨在挖掘动物表演者与人类表演者的内在关联性,并将之整合到各种表演情景中,人类与动物的命运由此紧密联系起来,这对于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伦理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动物文学(主体是动物小说)是当代文学的一个独具艺术魅力并拥有充分自主发展前景的文学门类.动物文学在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建设、少年儿童“精神成人”、“精神补钙”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动物文学作家队伍由三股力量组成并在动物文学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倾向与创作风格:一是关注生态文明、力倡生态道德的作家,二是一批以创作人间社会为主业同时也将目光转向动物世界的作家,三是以儿童文学作为自己目标与志业的作家.由于动物文学所具有的思想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艺术呈现方式的神秘性、可读性,艺术形象的鲜明性、独特性,致使其成为当代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的重要门类,影响了亿万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4.
动物拥有权利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权利”话语是现代合理多元主义的结构特征,是后现代生态文明的合法话语。从同情理解的角度系统阐释汤姆·雷根的“强式动物权利论”和玛丽·沃伦的“弱式动物权利论”,可以揭示动物权利论的局限及其合理诉求。只有认真对待和严肃思考“动物权利”话语,我们关于人对动物的责任的伦理观念才会变得澄明起来。  相似文献   

15.
《南方论刊》2010,(9):I0033-I003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深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是深圳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之一,肩负着深圳市动物食品安全把关的神圣使命,成立于1985年,在深圳市农业和渔业局的领导下,二十多年来为深圳市畜牧业的发展工作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幻化怪异喻世讽时──二论《聊斋志异》中的动物描写陈炳熙《聊斋志异》正像鲁迅所说,“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因为不同于普通的社会人生,所以称之为“异”。但它实际上却是在写普通的社会人生。它写的以动物本相出现的故事,固然是社会人生中本...  相似文献   

17.
小猴破案     
在茂密的森林里,动物们都过着太平幸福的日子。 有一天,夜幕刚降临,突然,森林里发出了尖叫声,原来是白兔小姐在喊“救命”。小猴警察马上赶到珠宝店,发现白兔小姐被绳子绑在椅子上,小猴马上帮她解开绳子,问道:“发生了什么事?”白兔小姐哭泣着回答:“我的珍珠项链都被小偷给偷走了,一共好几百万啊。”小猴自信满满地对白兔小姐说:“放心,我自有办法捉住小偷。”  相似文献   

18.
“动物化形”是文学动物叙事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纵观中西方文学史,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动物化形”这一现象,也就是人异化成动物形象的故事情节。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促织》,还是西方文学作品《变形计》,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化形”现象越来越普遍。“动物化形”表现为人的行为活动及其造成的后果反过来转化成了统治人或是与人自身敌对的力量,与此相关的结果还有人从社会的主体变成了被动的客体等。而“动物化形”的表现形式简单来讲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文、现实与理想的分裂。中西文学的“动物化形”叙事都以荒诞怪异的艺术表现手法、离奇的故事情节描绘,深刻揭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底层人们所遭受的心灵和精神的严重摧残。中国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人与动物的统一性,人形与动物形可以相互转化并达成和谐圆满的结局;而西方文学中,一旦化形,则不可逆转,人与动物之间形成对立、对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去殖民主义、去人类中心主义浪潮中兴起的动物史研究,引起了亚洲史学者的注意。在过去20多年中,亚洲研究和亚洲史学者纷纷从人文学科的不同领域转向动物史研究,其中亚洲动物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这些成果虽不如欧美动物史研究的国际影响深远,却是方兴未艾的史学新趋势,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亚洲史研究的“动物转向”。亚洲动物史研究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角度和视野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全球史兴起后,逐渐与动物史研究结合在一起,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创造,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深蕴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蕴着“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改革性”与“定型化”的有机统一,在勇于自我革命、逐步定型优化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深蕴着“传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传承中华文明、包容世界文明中彰显着独特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