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不是90年代的一个创作流派,而只是一个以年龄段为界限的“一茬”小说作家的统称。他们虽然没有共同的文学主张,但客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他们多数人往往以个人的方式感受时代的脉搏,对物化时代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表达着对“当下”状态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和思考。他们中少数人将笔触伸向“历史”,但这种“历史”也是被“个人化”了的。“新生代”中少数人可能有所谓“边缘化”倾向,多数人并未退居生活的边缘。但无论对现实还是对历史的表达,都是相当“个人化”的  相似文献   

2.
每对步入“围城”的男女,元不渴望着尽情享受那灵肉相融的“性福”。然而,一些年轻的新婚夫妻,因为对彼此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缺乏足够的了解,或是缺乏性经验,以致性爱质量与内心的渴望相去甚远。于是,疑问迭起,“性”事重重。  相似文献   

3.
我观晴雯     
晴雯,在《红楼梦》中是个颇引人注目的人物。多年来,大多给予褒评,但我一直有点不顺眼。究其主要原因是,感觉她一直想当“二层主子”.她的这一欲望是相当强烈的“身为下残,心比天高”,这是对她的形象概括。她经常拣机会仿效宝玉的阔少生活,如:有机会就叫小丫头自水给她激嘴,发起牢骚来就大撕扇子,到宝玉才能享用的枕榻子上乘凉,到袭人的“玩宠上围坐”,迟宝玉给她放下妻子,划上划子,勒迫坠儿给他巴“思情头”等等.用*月的话说,经常“装小姐”,用她自己的话说:“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一心想攀高校,“津津乐道地…  相似文献   

4.
妻以前特别喜欢打麻将,业余时间几乎被这“136号文件”给垄断了,无奈牌艺不精输多赢少,被一帮“麻友”戏称为“送大姐”。为她鏖战“方城”,我们家没少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5.
陈国生 《天府新论》1999,(1):96-96,F003
《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和1995年第6期分别刊登了陈增芳先生的论文《“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辨》和李勃先生的论文《扬越即南越,而非东越辨》,见仁见智,各有精义。“扬越”一词不仅出现于先秦史册,而且后世古籍亦频频提及,说明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很有必要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再作阐释。一、“扬越”为古族名直接证据不少,如《史记·南越传》曰:“秦时初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适徙民,与(扬)越条处”,《史记·货殖列传》亦载:“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多夭。……九疑、苍梧以…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近年来关于“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认为论争的焦点在于如何界定“意识形态”概念,以及是否承认“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笔者认为,定义文学艺术的本质,不必一定选择“意识形态”这个具有极大歧义可能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从超市结账出来,儿子天天已经放学。我接他上了车,从后排座位上取一瓶刚买的酸奶递给他。他不接,表情忧郁地说:“妈妈,光头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光头是他同桌。我将酸奶放在扶手箱上,点火,轻轻“哦”了一声,算是回应。他问我:“妈妈,他是不是很可怜啊?”我启动车子,顺口道:“嗯,光头很可怜。”  相似文献   

8.
这是两只兔子的故事。一只是小兔子,一只是兔妈妈。现在,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它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长耳朵不放,它要兔妈妈听它说话。它说:“猜猜我有多爱您?”兔妈妈说:“哦,我可猜不着。”小兔子说:“这么多。”它张开两只手臂,伸得尽可能的远。  相似文献   

9.
“积淀说”:我的怀疑魏之郴李泽厚先生在谈到“积淀说”时讲,他在1956年提出的“美感两重性”(“社会功利性和个人直觉性”),“也正是指的这种积淀的审美心理结构”①。又说,“从那时起”,他“就一直认为”要研究这种“心理结构”,“后来”他“造了‘积淀’这...  相似文献   

10.
“我”之追问及审美体验中“我”之存在董志强(一)人之为人在于其具有反思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使生命主体把自己领悟为一种“此一”的存在物,也就是说,把自己领悟为一个不同于和独立于任何他者的独特的、完整的、不可替代的存在物。生命活动的这种此一性,在死亡的境...  相似文献   

11.
你最熟悉的人是谁?当然是你自己啦!正因为如此,大家最常见的,就是第一人称,即以“我”为主角的作文。那怎样才能把“我”写得更有趣、更有创意呢?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不是我,我是别人”。  相似文献   

12.
给我一杯     
果萱 《家庭科技》2008,(11):9-9
有一位朋友说话非常直接,常常得罪别人。我私下对他说:“你做事能力很强,你说的那些都没有错。可是,你应该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时候可以把话说得婉转一点儿,对你或对别人都有好处。”可是直肠子的他却回答说:“从小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要改是不可能的,了解我的人,都会明白我没有恶意。”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论坛》2003,(11):94-95
杨义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在研究古典文学时,应强化“三文原则”,文化原我、文化生态以及文化通观,意图把中国小说的叙事智慧当作一种富有生命感的精神文化现象,还原出它的本体形态的“我在”,展示它在广泛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他  相似文献   

14.
文浩 《云梦学刊》2006,27(3):8-9
当下的学术腐败已经渐成规模,抄袭者级别也“越来越高”,学生、讲师、教授、博导,甚至校长级人物。其对社会的危害更是方方面面,令人心寒。  相似文献   

1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现行教科书及教学参考和诸多文言文释译中都将中的“行”翻译为“一同走路”,“师”释译为“老师”,笔者认为无论从文意还是逻辑关系上看都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我的祝贺     
10年前,即1988年的龙年仲春,当《阴山学刊》以崭新的面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时候,我作为它的第一任主编,曾经在刊物上写过一篇《写在前头》的文章。我当时就认为,《阴山学刊》将成为包头师专全体师生“各项科研成果的园地”;也将成为学校“对外开放和联系、加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个重要媒介”。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现在《阴山学刊》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并以其鲜明的学科特色、地区特色和师范特色,受到全国教育界、学术界、理论界的好评和喜爱。这里边浸透着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社会各界特别是许多德…  相似文献   

17.
我爱古诗文     
我与古诗文有着不解之缘。 我最早接触的文章就是古诗文。在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教我读古诗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相似文献   

18.
近四十年的理论教员生涯养成了我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的心理惯性,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小教员讲大事,讲台虽低议论高”。退休后,一下子停下了理论教学工作,因此与理论界以至社会,失去了过去曾经有过的密切联系。一种难以描述的心灵“失落”促使我努力去寻回那过去迷恋的生活之旅。于是,  相似文献   

19.
一位日本女士何以如此钟情和痴迷吾徽州文化?作者何以尊称她为“先生”,读得郑刚文,当识其雅意。 醉卧丁香花园,享受太平湖畔的静趣;品尝花鲢美酒,兴至满嘴豪言,作者有诗人心性,也有俗世情怀。一句“豆青”,竟撮湖魂。 陆俊是砚雕艺术工作者,去年被市政府授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于根雕一行颇有心得。因而,虽是“三言两语”,却也匠眼鲜明。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还应该补充一句:不同的时势需要不同的英雄.战争年代里,军人是当然的明星,企业家、教育家躲避战火犹恐不及,更退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而到了和平的年代里,军人长期处于“引而不发”的状态,企业家、教育家才在建设事业中焕发了光彩。由此看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名句并非颠扑不破的真理,每个时代都有大批的英雄,而他们能否成就一番大业,实现生命的辉煌价值,常常取决于他们是否生逢其时。所以,古今哲人在大谈“修身”哲学时常常不能不关注着“时运”对事业的制约。所以才有了诸如“成则英雄败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