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得”共出现687例,其中动态助词“得”共出现49例,占“得”出现总量的7.1%。其作为动态助词出现的句法格式有“动+得+名词(包括时间名词)”、“动+得”(在分句末)、“动+得+数量短语(包括时量、动量、名量)”、“动+得+动词(包括动词性短语)”、“形+得+名词”,动态助词“得”在这之中全部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而不表动作状态的持续。动态助词“得”的功能在宋元明时期开始逐渐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2.
“复用”是指疑问代词在句子中重复出现两次以上的使用现象。笔者整理了近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多少”复用的主要格式,如“V1+多少+V2+多少”、“多少+N1+多少+N2”、“N1+多少+N2+多少”。现代汉语中“多少”的复用在已有格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产生了新的格式,如“多少+多少”、“多少+N+多少+量词”、“多少+量词+(N1)+多少+量词+(N2)”。  相似文献   

3.
论“著(着)”语法化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同音是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同音现象说明了六朝以后共同语中“V+在+N(L)”逐渐取代了“V+著(着)+N(L)”,汉语方言却保留了“V+著(着)+N(L)”格式。“著(着)”从动词到介词再到体貌标记语法化的过程存在着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北方话完成貌标记“了”的大量出现,阻止了动态动词后面的“著”字虚化为完成貌标记。  相似文献   

4.
广州话与壮侗语的后修饰成分比较研究黎意0.1在修饰关系中,上古汉语可能曾存在过“正+偏”的结构,即被修饰语在前,修饰语在后。如甲骨卜辞中的“丘商”、“自喜”,《左传》中的“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等地名都反映了这种语法规则。当汉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如下形式:[x(t)-cx(t-r)](n)+p(t)x(g(t))=0(t≥t0>0)(1)的高阶泛函微分方程非振动解的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判定准则。这里0≤c<1,r>0都是常数,p(t),g(t)∈C([t0,+∞),R+),g(t)→(t→∞)且n是奇教。本文证明其非振动解仅有四种情形。  相似文献   

6.
王欣 《中文信息》2013,(9):100-100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取决于判别式△=b2-4ac的值,当判别式的值大于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判别式的值等于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当判别式的值小于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相似文献   

7.
“了1”的形成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从“V+了”后添宾,从“V+O+了”前移,“V+O+了”中“了”的句法位置,相关句法结构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了”的虚化。考察《敦煌变文集》中的“V+(x)+了”,其中的“V”的不同类型影响到了.的产生方式。在吴福祥(1998)的分类基础上,我们认为还应该考虑动词的及物性,“了”首先是在“Vi瞬间+了”组合中发生虚化的。“了,”“了:”都是从表“终了、完结”义的动词“了”发展而来,但从事态助词“了。”到“了:”的演变过程和“了。”的功能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8.
“数列是一种规则”。作为给出这个规则的方法多种样,如:①给出通项,②给出前若干项,③给出前n项和Sn,④给出递推式,等等。递推式是指数列相邻几项之间的一般关系式。而递推式是数列问题中较常见、很重要的一种,这类问题一般较难,它的形式各种各样,但每一形式都有求通项公式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现就逐一归纳总结于后。I:an 1=an f(n)型: 一般方法:由an 1=an f(n)知an 1-an=f(n)它表示差分数列{an 1-an}是数列{f(n)}, n-1 n-1 此时an=a1 ∑(ak 1-ak)=a1 ∑ f(k) k=1 k=1 注:当f(n)为常数时,原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结构主义对维吾尔语中复杂动词结构“抽象名词+bol-(qil-)”研究现状及研究局限的基础上,认为“抽象名词+bol-(qil-)”这一结构是维吾尔语伊斯兰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试论“V+了+T+的+N”岳辉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些例子,如“骂了几个钟头的人”,“戒了五年的酒”,认为“所有这些表数量的宾语修饰语实际上都是修饰整个动宾结构”(《汉语口语语法》第164页)。然而仔细观察、分析,却不难发现这种...  相似文献   

11.
谈述宾短语带宾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汉语里,“动+名_1+名_2”这种结构形式,虽说早就存在,但它的大量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尤其是报纸的标题用语。目前,对这种结构的分析,一般都把“动+名1”看作述宾式动词,把“动+名_1+名_2”看作述宾短语。我们认为可以开放一点,把“动+名1”看作述宾短语,把“动+名_1+名_2”看作述宾短语带宾语,整个结构式可列为[(动+名1)+名2]。  相似文献   

12.
张莹 《兰州学刊》2011,(8):134-138
“谁、什么”属于名词,分别用来表示无特定特征的人和物,它们的语义特征由常量[+人]/[+物]和变量组成。由“谁、什么”所构成的疑问句、否定句、反问句其实都和“谁、什么”独特的语义特征有关。“谁、什么”和疑问句不过是焦点的实现关系,如果它们所具有的特征变量要求赋值,就会携带焦点特征[+F]进入句法结构,从而形成疑问句。反之,在句中表示所有的人或物,因此否定它们也就否定了全部。带“谁、什么”的反问句表示否定不过是一般疑问句的语用功能。语言中有两种范围限定式——前加式和后加式来限定“谁、什么”的指称范围。  相似文献   

13.
“来”在“(PP/VP)+来+VP”句式中的功能纷繁复杂,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个性的挖掘,进而不断地分裂出新的属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那些分布于不同旬法环境中的“来”,虽表现不同,但其本质上还都保留了“位移”这一核心特征,因此在属性上仍可统一处理为动词。  相似文献   

14.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很多,利用凹凸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定义:设凸集D为R~n中的一个集合,X;,XD,λ_1>0,λ_2>0,且λ_1+λ_2=1f:D→R~1(1)若恒有f(λ_1X_1+λ_2X_2)≤λ_1(X_1)+λ_2f(X_2)(或f(λ_1X_1+λ_2X_2≥λ_1f(X_1)+λ_2f(X_2)则称为凸(或凹)函数。(1)若对X_1≠X_2,恒有f(λ_1X_1+λ_1X_2<λ_1f(X_1)+λ_2f(X_2)(或f(λ_1X_1+λ_2X_2)>λ_1f(X_1)+λ_2f(X_2))则称为严格凸(或凹)函数。定理:设D为R~n中的一个凸集…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人力资本产权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作了进一步分析,并从产权博弈角度讨论了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中如何达到均衡的安排。本文认为,企业所有权安排并不存在所谓的“究竟应该是谁(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雇佣谁(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的“准则”,“究竟应该是谁雇佣谁”的问题也不应该成为确定的“模式”。企业的所有权安排实际上是基于市场环境、企业组织形态和制度环境等现状点之上、由产权主体间行为和谈判能力决定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探讨“ There + be + 名词词组( + 状语)”结构的某些特殊用法,尤其是该结构在非正式文体中及在方位句、存在句和状态句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7.
本证明了如下结果:设R是半质环,则R可交换当且仅当对于每个x,y∈R,都存在整数n-n(x)>1,s=s(x)>1,t=t(x)>1(或n=n(y)>1,s=s(y)>1,t=t(y)>1),使得(xy)^n,x^sy^t∈Z(R)。这里Z(R)为R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有关史料的整理,力求对西夏官吏的“禄食”标准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屠”(肉食)+“米谷”(粮食)+“马食”+童仆食物构成了西夏具体餐饮标准。这一标准,从侧面又反映了西夏社会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物质相对匮乏的现实。另外,本文对史金波“一屠应是指屠杀羊一只”的解释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新10年指的是广袤的西部地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和经济周期。从时期来看,西部地区将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导向下,再度克难攻坚;从周期检视,西部地区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往后再看十年,谁能够在地区崛起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上拿捏得当,谁就可以拔下头筹。这里的谁,当指西部地区的十二个省(区、市)及其属下的各层级政府。不过,如是层级的政府究竟如何走好下一步,直接考量其战略思维,其肯綮在于谁能在省际联动中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把+NP”的“把”的隐现陈信春一介词“把”(包括“将”)可以同名词性词语相组合。“把+NP”作为一种语言单位不存在“把”的隐现问题。但进入语句以后,则有一个“把”的隐现问题。在一些场合,介词“把”必现,在另一些场合,“把”则可以隐现自由。不管是必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