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从头读起,这是常识。自从马克恩开导库格曼医生的夫人读《资本论》可以先读《工作日》《协怍、分工和机器》,最后再读《原始积累》以后,在研究者中间就出现了《资本论》从何读起的种种意见。有说从《工作日》开始读的,有说从《劳动力的买卖》读起的,有说从《资本原始积累》读起的,就是很少听到从头读起的,似乎《资本论》这部书从哪里读起都可以,就是不能从头读起。而我认为,一本书从何读起,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不必有一样的程序和读法。一般说来,《资本论》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也应该循序渐进,从头读起。 马克思叫库格曼的夫人从《工作日》读起,是从她那时的具体情况出发的,马克思并不是要向大家提出一个规律性的读法。库格曼的夫人盖尔特鲁  相似文献   

2.
论文认为阅读有“精读、略读、快读”三种,突破了“读法二分观”的局限,确立了“读法三分观”的理论体系。探讨快读与精读、略读的区别和链接方法。认为我国要大力发展快速阅读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因为,快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先进精神生产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吴世昌不仅在红学方面多所建树,而且兼擅词章,他的论词学研究,为学术界所注视。一、读词与品词吴世昌曾说:“学习或研究任何学问,总要从读书入手;而属于文学方面的尤其如此。读书的最彻底办法是读原料书,直接与作者交涉,最好少读或不读选集和别人对于某集的讨论之类。”并说:“……我们虽主张读原料书,却不能不讲方法。而在方法中,尤其是对于词,最初,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读法”(《词学导论》第一卷《总论读法》)。读原料书,弄通词  相似文献   

4.
书外寻真 点金成铁──试论新红学的非文学倾向夏荷张竹坡评《金瓶梅》说:看《金瓶》把他当事实看,便被他瞒过;必把他当自己的文章读,方不被他瞒过。(《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把小说当文章读,是一种文学性的研究;把小说当事实看,就是一种非文学的倾向了。胡...  相似文献   

5.
信任的力量     
一叶 《快乐青春》2014,(11):28-29
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的图书馆有10万册藏书,2005年,该图书馆开始实施“无门无管理员,图书任师生自助借阅”政策,借书、还书、借多久、啥时还全靠师生自觉。最初,很多人质疑这一政策,说这样做图书不丢光才怪。然而年底一盘点,10万册书变成了10万6千册。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先生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本文仅就他有关读《史记》的方法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梁启超先生在其《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见《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二)一文中说,读《史记》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常识的读法,一是专究的读法,但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入门准备。这就是:(1)先读《史记·太史公自序》以及《汉书·司马迁传》,其目的是“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2)读《汉书·叙传》论《史记》的部  相似文献   

7.
清初小说批评家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即如读《金瓶梅》小说,若连片念过去,便味如嚼蜡,止见满篇老婆舌头而已,安能知其为妙文也哉?”①这条读法,对于鉴赏小说第75回“春梅毁骂申二姐,玉萧泣言潘金莲”更具有针对性的启示作用。作为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主要描写的是市井小人西门庆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活跃着西门庆及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这一妻五妾又围绕着名利逐鹿家中。因此,苏曼殊说:“盖此书是描写下等妇人社会之书也。试观书中之人物,一启口,则下等…  相似文献   

8.
书的诱惑     
人世间的诱惑万万千 ,一般我都能抵挡得住。唯有一种诱惑我却怎么也抵挡不住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那就是书。书是我永恒的爱人。一次次逛街 ,一次次出差 ,不管时间多紧张 ,我都要去书店 ,看到想买的书 ,就像初恋时看到恋人那样喜不自禁 ,不由自主地掏出钱来。妻 30岁生日 ,我送给她的礼物也是书 ,气得她直说“书呆子”。一年 36 5天 ,没有哪一天能离得了书。节假日经常呆在家里、办公室看书 ,忘了去看父母 ,忘了去走亲访友。读到喜欢的书 ,就像恋爱时读到情书 ;读它千遍也不厌倦。如果谁向我借书 ,我心里一千个不愿 ;如果…  相似文献   

9.
柯云路的“生命科学系列”有不同的读法。一是按字面读去,再就是读出它的寓意。如采用这后一种方法,书中的气功、气功师、气功态、特异功能等等,就成了象征。通过对象征的解读,我们读出了现代人的状况:他们的生态和心态。这样的书,令人想起了历史上的象征主义。一家征和文学从本来的意义讲,没有象征,就没有文学和其它各类艺术。黑格尔认为,“‘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①其次,象征是和语言(文字)并行、同样重要的一套表意系统。对视觉艺术(如绘画)来说,意义主要通过象…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汉乐府《东门行》本词“今非咄行”的理解问题,二十八年前,前辈学者曾在《光明日报》展开过激烈的争论。王季思、段熙仲先生主张余冠英先生的读法,即四字读为三句:“今非!咄!行!”然而,这种读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没有的。萧涤非先生坚持黄节先生的读法,认为“今非咄行”读  相似文献   

11.
缘何抄袭成风收到一份样报,却发现与拙文刊于同一版的一文,其实还是拙文,只是作者换了别人的名字。从那名字看,抄袭者似是位女性。那天下午正好同几位文友见面,我谈到了这件事,想不到一位文友告我说,他正在读的一本谈学人之丑陋的书,一边指责别人剽窃、抄袭,一边就抄了我谈读书的一篇文章。由此话题,我又谈到某研究员如何剽窃甚至全然复述他人观点的事。有位文友说:嗨,这还算好点儿的!于是就向我讲了他们学校研究生、教师甚至教授抄袭的种种劣迹。听后真令人感慨不已,感叹如今抄袭缘何竟成风气,由此自然就想到传媒披露的一起…  相似文献   

12.
史英 《中文信息》2013,(9):25-25
本文从世界读书日谈起,引出书尽其读的主题。从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谈到要实现书尽其读的理想的重要性和采取的实际行动,渴望形成书尽其读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闲话读书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人们对读书的功用早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甚至演变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极端说法,将读书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境地。时代发展到今天,虽然已有一代文学大师提出“万般皆上品”的说法,但是从来也没有人敢于低估或者排斥读书的作用;即或在左倾猖獗、文化遭殃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仍是求知若渴,冲破钦定的拘囿,偷偷地找书读。读书的乐趣,读书的功用,只有真正的读书、爱书人才能深得其中三昧。应该说,倘若剔除封建性糟粕,我国古人关于读书功用方面的议论,还是有许多值得品味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在通俗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读者与市场因素相当突出.《金瓶梅》成书后即受到读者关注,他们的态度和阅读行为对这部小说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金瓶梅》的阅读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抄读、借读,也有购读、赠阅等多种形式;鉴于书中大量的色情描写,“善读”观希望引导读者“善读”以达到劝戒效果,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道德衡量标准,同时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通俗小说的创作、传播与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读者的审美趣味与阅读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金瓶梅》续书的刊行及其人物命名、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语作为强势方言,对客家话影响较大.但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客家话对粤语亦产生影响.本文论述这些影响,内容有古全浊声母的送气读法;晓、匣母合口读f;疑、日母(细音)合流为鼻音;溪母保留送气;特殊的kv、k‘v、声母;精、庄、章组的分混;晓、匣母细音读擦音;韵母缺乏撮口呼;舌尖元音 ;蟹合一帮组读 i或i;山、咸摄细音保持复合元音的读法;古鼻音韵尾的丢失与归并;粤语、在石歧郊区话的混读;四邑话舒声调与客家话声调的类型接近;中山客话与石歧话声调数目.  相似文献   

16.
审视精细笔削生辉──读《资治通鉴》拾零宋怀仁阅读《资治通鉴》,我总喜欢把它和正史对照起来读,比如读汉纪,就查《史记》、《汉书》、《后汉书》;读魏纪,就查《三国志》;读晋纪,就查《晋书》,这样,你就会发现《通鉴》所记,事事有所本,句句有来历。当然也有查...  相似文献   

17.
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写的《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最近已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舜徽认为,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典文献的青年来说,浩如烟海的古籍,如何批判地接受和运用,是一个问题;怎样去读,也是一个问题。古书经过不断传抄翻刻,免不了存在错误。假若不能找到比较好或比较早的本子加以校对,便很难考见古书原来的面目,更无由探索它的内容。因此,读书必先校书。谈到校读古书的一般方法时,作者指出:汉唐以来特别是清代学者下过很大功夫。他们的经验、方法,值得重视。一般说,校勘的方法有两种:用本书以外的实物、记载,直接或间接订正本书的,  相似文献   

18.
书中的自有     
相传是宋朝的人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乍听到这话时,颇有些不懂,长辈们也说那是封建的毒素,所以不懂该说是正好。后来略略知道了些“封建”的东西,再来想这些话,便以为那只是那个时代的道理,虽然是事实,却让我十分的不屑——这当然是“我们的时代”的不屑。读书本是图快乐的事,就像饮食男女,只不过满足的器官不同,是“眼福”而已——当然,也许未必是“而已”,这是题外话。但就像其他很多事情一样,最原本的,有时往往会变得不那么原本,或者根本就不原…  相似文献   

19.
汉乐府<东门行>中"今非咄行"四字,现在通常的读法是:"今非!咄!行!"在当时,这种读法不仅很难演唱,而且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萧涤非先生坚持黄节先生的读法,认为读为一句,文从字顺,比较圆通,也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今考古诗文,确证这一读法可以成立:"咄行",是"咄嗟行"的省文,乃一复词,不能拆开来讲;"今非"二字必须下文连读;"非"解作"若非",是假设词."今非咄行,吾去为迟"是古汉语常见的假设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新开拓──读肖君和著《中华民族精神》陈水根向来,我国学术界都很重视“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对此,近年来开展了很多讨论,出了不少学术论著。在这众多的学术成果中,肖君和先生著《中华民族精神》一书是一本理论体系完整,有独到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