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在(Da-sein)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此在"的存在就是"生存",沉沦描述的是此在的生存论现象。此在在日常生活中沉沦于世,不是作为自己而是作为"常人"而存在。沉沦作为此在被抛入世界的状态,是理解此在的关键环节。在畏中,此在将自己带到了自己面前,在"向死而生"和"良知呼唤"中,此在摆脱沉沦,从沉沦的迷梦中惊醒。本文通过对此在与存在的分析引入常人与沉沦概念,进而结合实际,列举了此在沉沦的当下几种典型表现,以期让此在反省自觉,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毕其一生于“思”。但是,在他那里,求知意志不是思,哲学也不等于思。海德格尔的思就是思在,即对在的思。而思在,就是“对在的到场的召唤作出回应”;同时,思在也意味着“思服从在的声音”,即寻觅言词、进行诗思。作为准备性的思,这是必要的,为能敞亮一个空间,使在本身也许再次把人带入和在的本源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所追问的核心问题是:究竞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该问题所询问的辟头就是在者整体。欲询问在者整体,就必须超逾在者之整体。在以逻辑为最高法庭的传统思维中,在者整体是无法超逾的,询问本身及其问之所得就是在者。因而欲直接询问在者整体必须引入无,以破逻辑之蔽障,使在理智中所固化的在者整体晃动起来,从而问出在者之外去,并且找到消解以忘在为根由的虚无主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道歉     
郑俊甫 《快乐青春》2014,(10):26-27
小时候,父亲对我管得很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是个语文老师,在学校,在他的学生面前,他像一位慈父;在家里,在他的儿子面前,他又像一位师长。父亲总是会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我的行踪,我的谎言从来没有逃过他询问的眼睛。父亲知道真相后,就会大发雷霆,然后让我背着手站在墙根思过,直到我说出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才肯罢休。父亲虽然训起人来很凶,但从不动手打人,他也不喜欢别的家长动手打孩子。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哲学中,人通过对存在的领会而存在的特殊存在方式被规定为生存。此在生存着,对此在的分析构成生存论。历史、历史性及世界都因为此在的生存而获得自身的存在。能在规定着此在生存的本质,只要此在生存,此在就必定以能在的方式成为它尚还不是的东西。生存规定着此在的存在,能在构建着生存的本质。死亡是生存的另一种方式,生存即是死亡,存在与死亡没有之间。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本体论在把抽象的人还原为活生生的人的同时,也解构、摧毁了人的精神与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时期的常熟地区,阶级斗争是十分尖锐而复杂的。在军事方面,这里既有清政府的绿营兵、淮军,还有团练,在太平军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犬牙交错,互相争斗。在经济方面,太平天国不否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但是,佃农抗租风潮不断,使业户收租有名无实。在政治方面,乡官成分复杂,乡民残杀乡官之案屡见不鲜。在文化方面,也冲突不断。如此等等,可以使我们明白,在整个苏南地区,为什么太平天国取得常熟最晚,而失去常熟最早了。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22-26
艺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行为。艺术传播过程中的道德介入,体现在艺术文本的道德传承、艺术传播媒介的道德介入、艺术受众的道德激发等层面。在艺术形成过程中,艺术媒介的参与,使个体道德价值在艺术中内化,道德传统在艺术中得到沉淀和升华。在艺术的公共传播过程中,艺术作品中蕴藉的道德的外化,使道德由个人思想转化为公共意识。这样,艺术传播在审美接受中激发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在价值导向中激发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德性与德行结合,艺术也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其促进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杨庆芳 《兰州学刊》2011,(10):63-67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已婚流动人口流入地生育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已婚流动人口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流动人口有子女在流入地出生,在流入地出生的子女以男性为主,出生在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子女主要出生在2000年以后,在流入地出生的子女大约有七成目前依旧在流入地。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来流入地越久、有父母在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其子女越可能在流入地出生。研究还发现,如果第一个子女在流入地出生,第二个子女也更有可能在流入地出生,体现了两个子女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许多旧的经济范畴在新的条件下有了新的内容。利息就是这样一个经济范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发展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宏观控制。在各种经济杠杆中,利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杠杆。利息这个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出现了的古老的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究竟有没有新的性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族学院的建立意义重大。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的第一所大学,从她成立到现在应该说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现在看来,在古都咸阳创办西藏民族学院是很合适的,既便于联系西藏的实际,又便于借鉴内地办学经验。现在的西藏民族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在不断提升,在民族教育界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回想当年,西藏民院的创建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月18日,黄山市朱子研究会在程朱阙里徽州故土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宣告学会在弘扬传统文化、创建现代文明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为了尊重历史事实、扩大研究领域,2003年8月黄山市朱子研究会又更名为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寒来暑往,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学会已经穿越整整十个春秋。回顾十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在市社科联、黄山学院以及各个方面的支持下,在会长张脉贤先生的主持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作为徽州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层面及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吾 《理论界》2009,(5):11-13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国家应当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统筹规划,并在各个层面突出重点。在宏观层面,亟需解决知识产权意识问题,包括政治国家层面和社会公众层面的知识产权意识。在中观层面,重点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微观层面,应当坚持重点突出,在国有企业中试行专利辅导员制度和知识产权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宋朝的时候,有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小孩儿叫毕升。毕升家里很穷,没钱供他上学。小毕升非常羡慕那些在学堂里读书的小朋友,他经常站在学堂窗外偷听老师讲课。每次偷听、偷看学到的字,他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家里没钱买纸、笔和、圣,他就在地上写,用树枝当笔;在墙上写,用木炭当笔;在桌子上写,  相似文献   

14.
王明科 《东岳论丛》2005,26(4):98-102
中国现代作家对现代文化具有各自不同的建构:在茅盾是经济与物质,在巴金是博爱与忏悔,在老舍是市民,在张爱玲是人性,在沈从文与徐是爱与美,在赵树理是大众与民间。  相似文献   

15.
罗辉 《理论界》2008,(10):236-237
一般来说,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创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断创造中被突破和创新而走向现代的。在这个过程中,滞后的文化总要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古老的传统总会在现代的竞争中被刷新。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化就是先进化。这种先进性是在历史纵向与全球横向的双重比较中被识别和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按摩风池穴以两手中指压在风池穴上,随呼气从上向下按压。吸气时放松,中指上移重新压在风池穴上,手指始终贴在皮肤上,连做36次。按摩合谷穴两手相对,以右手中指尖压在左手合谷穴上,随呼气向小臂方向推压。吸气时放松,但保持指端贴皮肤重新压在合谷穴上。然后左手中指压在右手合谷穴处,要领相同,左右各推压36次。按摩列缺穴两手指方向一致。右手中指压在左手列缺穴上,随呼气向手指方向推压。吸气时中指仍贴着皮肤,再压于列缺处,连做36次。又以相同要领左手中指推压右手列缺穴36次。  相似文献   

17.
学人风采     
《青海社会科学》2014,(6):F0002-F0002
周少来,男,1964年11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1982年至1986年在西南大学读本科,获农学学士。1986年至l989年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读硕士研究生,获哲学硕士。1989年至1992年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学院社科部任教。1992年至l997年在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任教。  相似文献   

18.
鄢青 《理论界》2005,2(12):175-176
法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正义性,而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刑法上体现的正义性有很大不同。其中,英美刑法在时间上的正义性,在事件上的正义性,在处理具有刑法争议性问题时的正义性具有其独特性。本文将对这些问题逐一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美学,历来讲情与理统一,文与道的统一。关于情和理及其关系的认识,受美善统一观念的影响,在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上注重情理统一,在艺术风格上强调中和为美,在艺术表现上注重抒情言志并举,礼乐统一,在人生态度上主张中庸平和。本文将从情理统一论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来解读这对范畴。  相似文献   

20.
吴文翰,字菩默,1910年10月22日生,天津市人。1920—1925年,在天津市市立第二小学就读,1926—1929年,在天津商科职业学校就读。1930—1936年在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大学部本科学习六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45年在甘肃学院法律系任讲师,1948—1949年在国立兰州大学法律系任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