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五个模式变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营企业正处在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变革 :思维模式上经历了经验性到科学性的变革 ;经营模式上经历了产品经营商到服务运营商的变革 ;管理模式上经历了“人性化”到理性化的变革 ;人力资源上经历了同质性到异质性的变革 ;企业文化上经历了自然性到系统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历经四个阶段,体现了这样的基本规律:在形式上,由运动式为主到注重制度建设,再到构建全方位的惩处体系;在理念上,由强调教育到测重惩治,再到注重预防;在战略上,从单一到综合,再到构建体系。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变迁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反腐败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前后相继、与时俱进的历程,具体体现为:发展的重要性上从"落后就要挨打"到"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的道路上从"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根本任务上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的目标上从"四个现代化"到"四位一体",发展的战略上从"两步走"到"新三步走",发展的导向上从"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党红星 《东岳论丛》2006,27(1):199-200
中国家训文化具有四个特点:在教育对象上,家训具有从贵族向平民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向平民化发展的趋势;在教育内容上,家训由从重道德到重视道德、治生并重的发展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在表达形式上,家训具有从只言片语到成文成系统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向规范化发展的趋势;在表现形式上,家训具有从粗糙到细腻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家族教育思想渗透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结合大庆发展实际,全面落实和实践大庆精神,阐述和论证了大庆人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新认识,落实到大庆发展实际工作中,转化为推动大庆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推进大庆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把“爱国”情怀体现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把“创业”激情体现到实现科学发展上,把“求实”精神体现到民生实事上,把“奉献”理念体现到“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上。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推动大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书院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教育组织,而且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组织.书院的传播活动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传播空间上实现了从私密性到公共性的转变;二是传播层次上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学术谱系的提升;三是传播理念上实现了从个体教化到社会教化的延伸.书院传播活动的发展,是其立足于地方社会和获得制度化赓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古代服饰无论在质料、制作方法和染色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在服饰的质料上,我国古代经历了从草衣兽皮到纺织服饰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方法上,从用骨针简单缝制到纺织工具的发明应用,我国古代的服饰制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绩效考核已成为我国各级组织例行管理的重要部分.然而,绩效考核的实践操作效果与理论价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背离现象.而且这种背离在各个组织中还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本文分析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从传统绩效考核到现代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即管理思想上从科学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管理手段上从行政约束发展到沟通激励,管理基点上从结果管理发展到过程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全面绩效管理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绩效考核已成为我国各级组织例行管理的重要部分。然而,绩效考核的实践操作效果与理论价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背离现象。而且这种背离在各个组织中还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本文分析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从传统绩效考核到现代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即管理思想上从科学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管理手段上从行政约束发展到沟通激励,管理基点上从结果管理发展到过程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全面绩效管理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上的转型期。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旧学到新学,由渐变到兴盛,又从兴盛到衰微,从衰微到重新振兴繁荣的曲折漫长的道路。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十分深刻的教训。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经过历史的磨难和考验,改革开放后,在思想和认识上更加自觉和成熟,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满怀信心地迎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在人道主义的思考上总是不断变化,发生了从唯心人道主义到人本学人道主义到科学人道主义 的三次转变,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反映出马克思哲学思想日趋成熟、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坡度     
我们常爱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悟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发生了五次重大变化。同时,这五次重大变化呈现出三大特点:在成分上经历了从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嬗变,在主体特质上经历了从革命性到知识性的转型,在代表性上经历了从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到强调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的转变。这启示我们:在当前党的组织建设中,应当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变与不变之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提高全党的知识水平和代表性程度,努力践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城市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之路,创造了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回顾其建设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城市建设开创奠基期、改革发展期和深化转型期。归纳其建设特点,主要呈现了三大主要特征:宏观上,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从均衡、优先到协调;中观上,城市建设的功能定位从消费、生产到服务;微观上,城市建设的优先次序从生产、生活到生态。总结其建设实践,主要积累了六条基本经验:在领导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城市建设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根本立场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依靠力量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基本方针上,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其政策经历了由主张城市武装起义到开始注意农村游击战争、城乡斗争并重实际上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再到初步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客观上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三体一体"到"四位一体"的转变,由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整体而言,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中国人经历了由自足到自负,由自卑到自残,由自尊到自信的螺旋上升的心路历程,这给予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启示是,要在文化心态上保持不卑不亢,并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古学、今学与西学结合起来,打造"新国学",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18.
贫困研究存在经济视角、能力视角和社会视角,它们分别关注经济贫困、能力贫困与社会排斥,与此相适应,贫困治理也经历了一个范式转变的过程:在治理主体上,从民间慈善为主到以政府救助为主,进而到政府、企业界、民间组织共同治理贫困;在治理方式上,从救助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进而到参与式扶贫;在治理目标上,从强调改善经济贫困,到强调克服能力贫困,进而到强调缓解社会排斥.贫困治理范式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巨赞是中国现当代最重要的佛教改革家之一。他认为广大佛教徒应树立“先立乎其大者”的人生观,为此,要实现三种改造:在理想境界上从执着到断执的改造,在信仰问题上从旧观念到大乘菩萨行的改造,在践行问题上从消极避世到弘扬爱国主义的改造。其人生佛教不仅及时引导了转型社会中的佛教徒,还促进佛教与社会、与人生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国演艺产业作为依托于线下流量的产业,面临演出空间被迫关闭、演出活动被迫取消或延迟的困境,从国家剧院到演出公司再到独立音乐人,线下演艺活动全面停摆.为帮助演艺产业度过危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税收、稳岗补贴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但仍有大量轻资产企业面临经营窘境,演出各产业链均将目标转移到线上活动,尝试将演出转移到直播平台等渠道,并以品牌合作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演艺产业的线上模式此前虽已有案例,但在疫情之下迎来了爆发期,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在技术手段迭代升级的环境下,未来演艺产业的线上业务布局将成为新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