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孺义同志对精神产品进行定义式表述时认为,精神产品是脑力劳动的凝结物(《关于精神产品的几个问题》,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6期)。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排除了体力劳动在精神产品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我认为值得商榷。众所周知,任何产品都是劳动创造的,而劳动无非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只耗费体力而根本不耗费脑力的劳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同样,只耗费脑力而根本不耗费体力的劳动也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论什么产品,都既凝结着脑力劳动,同时又凝结着体力劳动,观念形态的精神产品当然也不可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指的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即劳动者所具有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信息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也就是信息劳动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个生产力系统来看,信息生产力处于主导地位。在科学技术落后,信息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物质资料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表现为单一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劳动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手段日益复杂化,社会巨大生产能力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日趋加深,以及社会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劳动的脑力因素与体力因素的辩证关系,去说明人类劳动的性质,并探讨劳动与知识的关系,劳动产生知识成果及其社会价值问题。1人类劳动必然是脑力因素与体力因素的内在有机结合。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的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大多数体力劳动者知识水平低下;而且还由于阶级的存在,体脑劳动的分离(严格讲是指脑力劳动为主和体力劳动为主的分离),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某种意义上处于对立。因此,讲劳动就着眼于体力劳动,着眼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讲劳动价值则着眼干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要是从劳动的本质属性和条件属性两方面定义劳动的,并从三个层次把握劳动的内涵。目前,对劳动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与时俱进。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劳动,劳动是人类改造劳动对象形成使用价值和价值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产品中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价值是凝结在劳动产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5.
在劳动的产品和劳务的服务中,物和劳动者的劳动结合在一起,劳动者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在一起。所以,任何一种劳动产品或劳务的服务中,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消耗的物质,一部分是包含在其中由脑力劳动形成的知识信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劳动产品或劳务的服务中物质消耗日益减少,知识信息含量日益增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体力劳动消耗日益减少,脑力劳动消耗日益增加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产品中物耗减少的速度是很快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主要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推动我国生产力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和客观实践。 科学技术生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以消耗人的脑力为主的复杂型劳动过程,它同一般其它体力生产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生产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科学技术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从事科技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劳动是一切劳动中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及其成果能够生产巨大的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科技生产又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是生产的生产。面对现实,在整个社会生产劳动中,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从事复杂型脑力劳动的人员比重逐步增加;在社会产品中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量逐步增加。这就是生产劳动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脑力劳动也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力劳动是实践,这是公认的。那么,脑力劳动是不是实践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也应当包括脑力劳动。在理论上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四化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脑力劳动的实质和作用来看,它理所当然地要算作一种实践活动。我们知道,所谓脑力劳动,指的就是那种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如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生产以及从事政治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脑力劳动者可  相似文献   

8.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时间与自然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存在着减少体力耗费、增加脑力耗费的情况。因此,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之间,不仅存在反比关系,而且还存在正比、不变这样两种关系。由于脑力劳动的产物科学在价值估价时常常是不足的,因此,后两种关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得不及前一种关系明显与普遍。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是建立在现代技术设备和社会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的。小生产方式下,独立的劳动者控制了整个劳动过程;资本主义时期,产品是由工人共同劳动完成的。机器大生产中,科学技术大规模地进入直接生产过程,劳动者之间就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分工:一部分劳动者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从事越来越简单的操作,操纵机器从事生产商品(这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另一部分劳动者则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艺改进、产品开发等脑力劳动。前者主要是着眼于在生产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后者则着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是以一系列条件为前提的:(1)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2)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保证劳动者能够各尽所能;(3)商品经济已经消亡;(4)劳动者除个人消费资料外,无任何生产资料。马克思指出,“按劳分配”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其中,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只包括劳动者自身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支出,而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资本、机器;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不是劳…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四种基本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社会分工是不可避兔的,脑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也是不可避免的。从本质上看,不论哪种脑力劳动,都是象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智力的支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是人的筋肉、神经、脑等一定的生产消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9页);而且,都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的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但是,具体分析,各种脑力劳动在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结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甚至可以说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流行的观点通常只满足于这样一种解释:它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我认为,这种理解带有片面性.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应当把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包括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富有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人不仅要支出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且还要有起动和发挥这种体力和智力、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生产积极性.只有将生产资料同具有生产积极性的劳动力相结合,才能点燃沉睡于生产资料中的活力,形成现实的生产过程.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生产,都无不渗透着或体现着劳动者的生产积  相似文献   

13.
一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虽然有所发展,但水平还是极其低下的。那时,只有根据性别、年龄和体力的自然分工,还没有社会分工,更没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劳动者的劳动产品除维持自身生存之外,基本上没有剩余。后来,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渐次出现了畜牧业与农业、手工业与农牧业、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社会大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生产力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所获,除了养活自己外,还略有剩余。这不仅为剥削奠定了基础,而且给脑力劳动创造了前提,虽然就个别体力劳动者来说,剩余劳动产品数量极其有限;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体力劳动者群体的剩余产品的总和却相当可观,允许少数人从其中分离出来,专事文化、艺术和宗教等精神活  相似文献   

14.
孙伟平 《社会科学辑刊》2024,(2):5-13+237+2
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性应用,生产和服务的信息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出现了新形式、新特点,工业时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智能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支出早已从以体力为主变成了以脑力为主,脑力劳动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主要源泉;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可以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和劳动职责,它们的活动具有劳动创造价值的一般特性。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脑力劳动、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智能系统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与时俱进地发展劳动价值论,甚至创造性地建构新型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一、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 关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重要论述。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究竟怎样呢? 劳动生产力包括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产品总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平均生产多少产品。劳动生产率的高  相似文献   

16.
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是历史的产物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是历史的产物,并不是象某些入所说的那样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原始社会里是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大家一同打猎采野果,都参加生产劳动。当时的生产力很低,人们的劳动的产品除了勉强维持最迫切的需要以外,不能创造任何剩余产品,因而不可能有人不劳而获;那时工具的改良和发日月,也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没有单纯的脑力劳动者,因此那时  相似文献   

17.
个人消费 马克思把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这样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消费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是指生活资料供人们生存、享用、发展,以使体力和智力不断发展提高,也叫做生活消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管个人消费是以直接将消费资料(通过按劳分配原则)分给劳动者,还是间接通过劳动(社会)保险和集体福利由社会将消费资料供劳动者,最终都是用于全社会个人的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的分化与相应的劳动划分和独立化。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独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分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专门的脑力劳动是生产力带动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有效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抽象劳动是一个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范畴,还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特有的历史范畴?这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也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上不能回避的问题。一、抽象劳动具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含义对抽象劳动,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抽象劳动就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是适用于一切时代的范畴。另一种相反的看法认为,抽象劳动是商品交换、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范畴,它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劳动一般”才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其实,抽象劳动既具有适用一切时代的含义,又具有生产价值而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含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一般人类劳动这个抽象存在于平均劳动中,这是一定社会中每个平常人所能完成的劳动,是人的筋肉、神经、脑等的一定的生产消耗。这是每个平常人都能学会的而且是他必须以某种形式完成的简单劳动。”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借助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而有目的地生产效用物或使用价值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劳动主体(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形成主观目的和计划的脑力劳动与实现主观目的和计划的体力劳动的统一,它进而发展成为专门化的脑力劳动与专门化的体力劳动的统一——专门生产主观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