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明清思想史有多种诠释面向,其中就明清思想与“启蒙”之间的关联,以主题的形式予以明确探讨的学人,主要有梁启超、侯外庐、萧萐父等三位,他们既有一致的致思方向,也有学思个性的差异。其中,梁启超的明清思想史观可大致归纳为“政治现象———学术变迁———启蒙(文艺复兴)”的阐释路径;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可概括为“革命实践———社会运动———启蒙思潮”的模式,而萧萐父的“启蒙”论说,则可宽泛总结为“思想多元———文化主体———启蒙与启蒙反思”的学术进路,并超越了梁、侯。梁启超、侯外庐、萧萐父的明清“启蒙”论说,大体上呈现为一个“正、反、合”的态势,并统合了明清思想和以儒道为主体的先秦诸子学的思想资源,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展示了更为广阔的面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3.
4.
5.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他在船山学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深入挖掘了船山思想产生的历史情境,全面展示出船山思想体系的方方面面,并运用两点论对船山思想进行了客观公允的价值评判。研究萧萐父先生的船山学思想,不论对于船山学还是对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追随萧萐父先生问学30年,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略有所窥.值此纪念<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之际,我想谈谈对萧先生的船山学方法论的理解.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还请师友和同仁们赐教. 相似文献
7.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对船山学研究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在1962年参加纪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表<船山哲学初探>,即获得广泛的赞誉.在此后的四十年间,船山思想始终是萧先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主编的<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他关于船山研究的散篇著作,已汇集为<船山哲学引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在纪念船山逝世310周年时,他和许苏民合作撰著的<王夫之评传>(以下简称<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此书是萧先生四十年船山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多方位的。在宏观方面,他阐释了自己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及相关问题;在思潮及个案方面,他对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和船山学有着精到的研究。探讨萧萐父先生对中国哲学史若干问题的研究,不论对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还是当下中国哲学史的书写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0年,萧萐父正式提出了“人文易”说。“人文易”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其思想主旨。在继承王夫之以来“明有、尊生、主动”之大易精神的基础上,萧萐父以“时代忧患意识”“社会改革意识”“德业日新意识”“文化包容意识”阐明了“人文易”的精神内蕴,并用“民族魂”一词强化了它的重要性。随后,在“易道三分”说的基础上,萧萐父肯定了“神道意识”,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来看待。在推展“文化包容意识”的基础上,1993年萧萐父超越了民族主义立场,提出了他的文化哲学——通观—涵化说。1999年,萧萐父提出了“意象美”说,认为“意象”是《周易》特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传统诗、书、画的意蕴、意境实际上是通过“意象”表现出来的。“意象美”说与“诗化哲学”说所处理的问题层面不同。萧萐父是珞珈易学学派的开创者,王夫之是珞珈易学学派的远源,熊十力是其近源。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评传》全面揭示了船山思想中主导性和创造性的方面。作者注重概念分析,善于从旧概念中发掘新内涵,在思想上相互抵牾的方面强调其晚年之定论,突出王夫之思想中的内在联系,并立足于对“近代意义”的合理认识。理解其道德伦理和政治经济思想。在此基础上,作者继承和推进了喉外卢先生倡导的“早期启蒙说”,追寻传统与现代之“接合”,力求为现代化运动寻求思想和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1.
萧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卷),确实使人耳目一新。编者力避那种把哲学史写成“一堆知识的聚集”的作法,以雄辩的论述向读者揭示——“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3页)。以笔者初读的印象,这部著作为了阐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系统,在如下几个方面刻意求索,每每有工力独到之处。第一,力求准确地把握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论梁启超的启蒙“三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社会科学》1986,(4)
<正> 孙中山有三民主义,梁启超也有“三民”主义.不过,前者经过孙中山本人和他的追随者的概括,已为世所公认;后者却未经梁启超本人和别人概括,故世人不知,而笼统以“改良主义”称之.以“改良主义”统称所有维新派人士的言行是否科学,本文暂且不论;而以此称呼梁启超的一切主张,起码显不出其个性,正如以革命民主主义称呼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必将失却孙文学说的特点一样,毫不足取.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中,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知名学者萧基父先生南来广州,我们趁便作了一次学术性的访问,萧老即以‘冲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为题旨,纵谈了近年的思考和新观点。我们深为先生的谈话所启发,谨征得先生俯允,将谈话内容略加整理,复经本人过目后,公诸学界同好。萧:最近学术界有一种新气象,就是高品位的民办学术刊物比较活跃。象北京刘梦溪主编的《中国文化》,出版了好几年,全靠自己向社会募捐。四I!I的《中国文化论坛》,也是企业界支持。你们广东有个《现代与传统》,听说是由霍英东基金会资助的。北… 相似文献
14.
《天津社会科学》2019,(1)
鲁迅"改造国民性"和奴性批判的思想与梁启超"新民"和反奴性的思想一脉相承,都把奴性归为中国国民性的病根,进而批判造成奴性之根源的专制主义。但维新派政治家梁启超与批判知识分子鲁迅的启蒙思想又不无分歧:梁启超的"新民"以英国式公民为典范,旨在以中等阶级为基础而陶铸公民;鲁迅的"立人"则以尼采的"超人"式审美乌托邦为理想,旨在以"天才大士"为桢干而达致个性解放的"人国"。与立宪派领袖梁启超之拥抱民主的启蒙主义相比,无政府个人主义者鲁迅对民主之以多数压制少数的"多数暴政"和平庸化的批判,则使其启蒙思想具有"反启蒙的启蒙"色彩。梁启超追寻之现代文明的"社会现代性"与鲁迅崇尚之精神自由的"审美现代性",表征着一个现代化改革者与一个现代性批判者、一个启蒙政治家与一个启蒙文人深刻的思想分歧。梁启超之民族自由主义的政治启蒙与鲁迅之浪漫主义的精神启蒙,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评传》被誉为"用马克思主义解读王船山的集大成者",其特点如下:首先萧萐父先生集成了自己在船山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哲学诸领域的成果,并且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其次,汇聚了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成果,如全面继承了侯外庐先生的船山学研究成果、对冯友兰、嵇文甫的船山学研究成果有所吸收、在自己以前少有涉及的领域广泛吸收了新时期以来的船山学研究成果等,还吸收了新儒家的船山学研究成果;第三,在继承和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船山哲学的唯物论特性与启蒙思想的阐发等方面都有更精深的阐释;第四,萧萐父先生在船山学研究方面巨大的成就是得益于他的研究方法即注重研究的生发点,重视史料鉴别,学贵涵化融通。 相似文献
16.
在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 ,侯外庐先生以其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和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 ,凸显了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其“早期启蒙说” ,通过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和对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的精微辨析 ,突破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传统偏见 ,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 ,论证了中国有其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历史性根芽 ,以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接着侯外庐先生往下讲 ,文章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启蒙反思”的思潮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说 ,深入探讨了“早期启蒙说”对于突破体用两橛、中西对峙、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 ,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官督商办”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督商办是清代华资民用企业的一种经营形式 ,系于晚清洋务运动期间由李鸿章倡导和推广 ,及至清末“新政”期间 ,又有张之洞极力推行。尽管同是“官督商办” ,李、张二人对之理解和操作却有明显差异。以往论者多有不分李、张而一并评价的倾向 ;也有一些学者虽意识到二人在“官督商办”方面的差别 ,但不曾有人展开过深入讨论。“官督商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为不致误用清末张之洞的“官督商办”来评价晚清洋务运动时李鸿章的“官督商办” ,很有必要就两者在“官督商办”上的异同进行比较。一、股本构成之异同李鸿章… 相似文献
18.
肖父先生的论文集《吹沙集》终于由巴蜀书社公之于世了,这是广大后学者所期望的事。这本文集名为“吹沙”,乃取自唐代诗哲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它表现了著者数十年在中国哲学文化这片丰腴而荒芜的田野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记载了淘漉与吹觅的艰苦历程。透过这些“足迹”和“历程”,读者可见识到著者的博学精 相似文献
19.
"境界"和"趣味"作为王国维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诉求与人生诉求相谐的致思路径,发扬了中国美学融审美艺术人生为一体的精神传统。从生命之欲到静观到无我,王国维的"境界"最终回到了生命之欲不可消、人生之苦不可解、艺术与审美终不能拯救人生的审美救世之悖论中;而从生命之力到迸合到化我,梁启超的"趣味"则将人生审美推向了春意蕴溢的超拔之境,既是诗意的也是乌托邦的。两种人生美学旨趣呈现了民族美学和谐蕴藉的人生情致在中国现代的演化与分化、深入与拓展,是中国现代人生美学精神自觉的重要始源。特别是梁启超之后,经朱光潜、宗白华等的丰富发扬,远功利而入世的趣味化诗性精神蔚成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之主脉,聚焦为人生艺术化等命题。这种追求现实生存与人生超越相统一的诗性张力品格,跳出了王国维式的纠结,在今天这个实利化、技术化的时代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末党争激烈,东林、复社深陷其中,时人目之以朋党.东林党人在欧阳修等前人朋党论的基础上展开议论,阐述了朋党存在的合理性,并从道德层面辨析了君子、小人结党的不同基础与本质差异.而“小东林”复社诸生则在较前辈东林党人更深刻和细致地探讨了朋党问题,并对明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其中侯方域将造成党争的原因归结为君主政治,并将兴国的希望寄托在在野生员身上;夏允彝则对东林、复社的党派之争和门户意识提出批评,认为东林、复社与阉党一样都该对明王朝的灭亡承担责任,并提出调停之议;黄宗羲则坚持君子、小人泾渭分明,不具备调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