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其他层次毕业生,职校生的就业优势很明显:由于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性强,因此在择业时他们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在就业市场中能准确找到自身定位。职校生之所以拥有这样的就业优势,就在于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术。不可否认,熟练掌握一项技术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但从个人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来看,仅拥有一项专  相似文献   

2.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个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师范技能水平、实践能力是影响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当年他们的实际职业获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会根据就业形势而发生变化,表现为灵活而理性的主动选择。同时,所学专业、考研、较高的就业期望仍是制约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社会上逐渐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高校毕业生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就业地区、就业方向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与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地区选择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用t检验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歧视与过度偏好高学历;运用方差分析说明了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率,以及到不同性质单位就业,存在明显差异;解释了现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因素背后的社会、经济与观念等原因.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由于各自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经历、所学专业不同,他们的就业期望也不尽相同,因而其所承受的就业心理压力有所差异。本文通过调查,主要从大学生就业心理表现入手,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与心理素质培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低,人口流动性大,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就业选择多样化,自主创业正在逐步增加。所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相当的影响。为促进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我们需要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并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平台。  相似文献   

7.
农林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理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业压力、不喜欢所学专业、经济困难、人际困扰等,其解决这些压力的主要依靠力量有:自己、同学或朋友、家人和老师。学校相关部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努力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毕业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开始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转而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各种技能的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但在就业观念、成才意识方面却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存在着个人志愿与社会实际需要十分矛盾的择业误区.集中表现为:过分追求眼前实惠,把经济利益、工作环境等作为择业的主要目标,不愿意到基层接受锻炼,很少考虑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个人成长成才的因素.这种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的相违背的现象,对毕业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广大毕业生的基层意识教育,引导他们主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要求知识与技能并重,在语言和商务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国际商务实践能力训练也同样重要,因此技能实训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构成。目前各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形式主要包括随堂模拟、上机操练和企业实习,但毕业生就业反馈说明收效并不理想。针对当前方案的局限性,本文提出"让企业进课堂"的创新双赢实训模式,将企业元素引进教学实训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内体验商务实践,历练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上海市教委日前颁布的《2011年上海市中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上海市93所中职校共计毕业学生44529人,就业率达到97.95%,比上年提高0.51%;超过八成毕业生所修专业与就业岗位对口,七成毕业生对当前的薪资持满意态度,55.74%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集中在1500元~2500元(税后)之间。近年来,上海中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良好,就业率逐年攀升——2009年为95.96%,  相似文献   

11.
海外     
韩国7成求职者想海外就业韩国就业门户网站最近针对求职者"是否曾想过出国工作"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显示,76.9%受访者表示"想过"。从求职者希望的就业领域来看,35.6%为服务业,排名第一,其后依次为:IT与电子(23.3%)、经营和经济(12.3%)、建筑与土木(11%)、营业与市场营销(9.6%)  相似文献   

12.
因疫情、国际环境、结构转型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同学为了积累知识、提高就业能力,选择升学。也有不少同学渴望利用升学,换一个自己想学的专业。那么,在填报升学专业志愿时,如何才能选"对"专业?  相似文献   

13.
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生必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全面提升外语技能和职业能力,客观、科学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高校毕业生择业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择业思想渐趋成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趋于理性,对择业心态的把握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规律,对薪酬期望值符合当前工资收入水平,对职业选择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受就业市场容量、就业体制、高校学科设置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对行业和区域选择期望值较高,存在焦虑、茫然等心理问题,感到沟通协调能力和就业信息不足、所学专业就业面太窄、应聘技巧需要提高等。因此,应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机制、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碰到了一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小周,整日往返于各类招聘会的她忍不住抱怨:"现在的工作越来越难找了,跟我所学的专业完全不对口。"那么现在找工作,真的需要专业完全和工作对口吗?如今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想找个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真  相似文献   

16.
突破当前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困境,精准留用优秀外籍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通过NVivo定性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全面分析,深入研究其就业流向抉择时的深层次需求以及当前留用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阻碍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留华就业的各影响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政府就业体系不完善;企业提供职业范围狭窄;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匹配;签证审批严格;企业待遇较低;跨文化适应性较差。因此,文章提出政府、企业、高校三大行动主体应协同配合,吸引、留用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以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中专学校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原打算直接就业。但得知上几届毕业生的工作收入不高,我就认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如本科生和高职毕业生多,技能也不如他们强;二是职业技能水平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  相似文献   

18.
电子电工专业是许多职业中学的常设专业之一.它以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吸引着很多有志于学习电子技术和家电维修技能的青年.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依靠所学的技能活跃于城乡,经营、维修各种类型的电子电工产品,既为城乡居民及厂矿提供优质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又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但同时本专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毕业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二是适应社会能力差,缺乏必要的创业精神.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并没有靠所学的专业技能走自谋职业的路,而是依然呆在家里,消极等待就业机遇.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作为主要以培养技艺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没有形成一套以实践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模式也是重要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造成本专业招生人数的停滞不前,影响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进程.所以,探索一套符合本专业特点的、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模式并有效地予以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不合理,高校就业服务体制自身的不完善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为了开拓就业工作的新局面,高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为主线让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建立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就业工作逐步向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就其性质而言是自愿失业,就其程度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收入水平、个人发展前景、稳定的工作是决定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区域;期望收入偏高、就业价值观呈现矛盾性是大学生就业不可忽视的特征。在大学生眼里,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就业渠道不畅通、毕业生太多是形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供更多的职业需求信息和举办更多的校园招聘会是大学毕业生最希望得到的就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