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对托尔斯泰塑造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论述.分三部分。首先.论述托氏的心理描写艺术.着重指出托氏的“心灵辩证法”正是性格的辩证法.通过对人物复杂矛盾运动的心理过程和深层心理结构的描写分析,展现出了人物性格的辩证运动过程和性格结构丰富变化的层次。其次.指出托氏肖像描写的特点在于通过包含心理内容的人物肖像描写.着重表现的是人物的灵魂和精神气质,以及托氏在动态地描写人物肖像的过程中表现了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动态的内容。最后,论述托氏在小说中采取的多视角的叙述角度对子增强被描写人物的立体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人物肖像描写的过程中,作家常常采用电影拍摄的“聚焦”技法,即不对人物肖像进行面面俱到的细致描写,而是集中笔墨突现人物肖像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或白描,或工笔细描,使人物形象的外形、性格、精神、品质得以体现,而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常见的“聚焦法”有——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一生,写得最多的是杂文。他创作的小说,数量并不太多,然而,这些小说思想极为深刻,艺术十分完美。它是中国文学创作宝库中重要的财富,也是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鲁迅在小说创作中,拥熟地运用了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技法。有时,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两个传神的细节,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立刻跃然纸上,铭刻在读者心里。一、运用多种笔法描写人物肖像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人物肖像时,或简笔勾勒、或工笔描绘、或用漫画笔法写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神情体态,…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 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时性勾勒”及“追溯性”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描写出人物外在特征的变化,而且更深化了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有其独特的用色特征。黑白的律动是鲁迅作品的色彩基调。黑色突出表现在通过一组黑色人物和夜的描写,渲染一种黑的心理氛围;白色主要表现在对人物肖像和天气的描写;彩色主要用于对童年生活和梦境的描写。这种色彩选择与鲁迅所处的社会现实以及他的艺术倾向、个性心理、艺术传承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写作导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的叙述、描写对象的,它一般是通过对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活动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所描写的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个性的。写人的记叙文一般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其内在的性格,在具体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表现出这个被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作者抽象地给人物作“鉴定“”评价”。同时,所塑造的人物也应力求突显其个性,应多写人物的特征,切忌千人一面的、无个性的、无特色的一般化描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组人。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肖像描写是很出色的。而它又以第三回的肖像刻画最为突出。这一回宝、黛、凤姐三个主要人物均出场亮了相。其中又以林黛玉出场的肖像描写最有特色、最有深意。它不是那种人物一出场就交代脸谱和打扮的“公式化”描写,而是通过旁人的观察和心理感受,随着人物关系的建立和情节的发展,一层一层地出现,好比画家画一张画,不是全部上好颜色再拿出来,而是当着众人的面,先上一层,再上一层,由谈到浓,逐层着色。这样,不但使人物肖像富有生气和层次,而且人物关系和其他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相应的展示,多通道高密度地推动了情节…  相似文献   

8.
肖像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都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千方百计来展示人物的外貌特征。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顶峰《红楼梦》中,作者倾心注血,匠心独运,以传神的线条,浓淡相宜的色彩精心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人物肖像的长卷,达到了“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形神俱化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9.
一、“画他的眼睛”“画眼睛”的手法是鲁迅先生在总结刻划人物经验时说的。原文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划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情理主要兼指性格逻辑与生活逻辑,它是明清小说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发现,其人物形象之所以生动、逼真,在于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尽情着理,在人物肖像描写、人物言行描写、人物性格刻画三个方面恰当地把握了情理分寸,故塑造了合乎情理、真实可信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日本当代剧作家宫本研创作的以中国辛亥革命为题材的多幕话剧《桃中轩牛右卫门之梦》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体现在:(1)在戏剧艺术结构方面,做到多条内在、外在情节线索相互交错地平行延伸,使不同人物的动作具有了完整性与统一性。(2)在人物性格描写方面,采取“点到为止”的描写手法,在较短、较狭窄的演出时空里,塑造了众多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3)在戏剧场面方面,力求做到戏剧场面多而短;戏剧性与抒情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羽林郎》在人物肖像描写上,以华丽衣饰映衬女主人公身体之美,却失之于人物的身份和劳动场景的协调,造成作品内容的缺陷和矛盾。从农耕民族的心理结构、风骚抒情传统的崇德因子、两汉靡丽多夸的社会风尚三个方面尝试分析形成乐府诗中人物肖像"夸饰"描写的思想根源,可以从多角度阅读和欣赏汉乐府民歌。  相似文献   

13.
在记叙文写作中,神态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牵涉到人的整体形象,如眼神、动作、肖像、服饰以及某些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这些描写往往饱含着作者的爱憎感情,通过人物的一颦一蹙的变化透视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五四”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巴金作品的艺术功利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分为前后期,其内涵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前期体现在对于英雄悲剧人物的描写上;后期则表现在对于凡人悲剧形象的塑造中。巴金对艺术功利“善”的追求,也凸现了他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在清初小说创作中,《西湖佳话》颇具特色,令人瞩目。首先,作者所叙写之故事均发生在西湖周围,主人公命运也均与西湖紧密相关,因此《西湖佳话》可说是西湖之佳话;而其背景又是秀丽之西湖,因此,《西湖佳话》又无异是“西湖风景”之“导游用’,其次,作者在故事中着力赞颂西湖之“灵秀之气”,则是通过或追慕人物之丰功伟绩,或赞扬人物之火情实意,或公写人物独特个性表而出之的,因此,其价值又非“导游图”所能范围、总之,该书取材广泛,人物个性鲜明,传奇色彩浓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小说的精美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物肖像描写的精神美,二是景物和器物描写的精致美,三是人物技艺描写的精湛美。这些精美意蕴使笔下的小人物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也反映了作家的审美情感,寄托了作家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的精美意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物肖像描写的精神美,二是景物和器物描写的精致美,三是人物技艺描写的精湛美。这些精美意蕴使笔下的小人物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也反映了作家的审美情感,寄托了作家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刘长虹、陈豪同志的文章《鲁迅笔下的“眼睛”——学习鲁迅小说札记》(《扬州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把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话,简单地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画眼睛,认为描画了人物肖像的“眼睛”就是写出了“一个人的特点”。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鲁迅先生在原话中,没有提到“肖像”二字。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实践中,没有只  相似文献   

19.
曹禺的<雷雨>充满了丰富而复杂的细节描写,比较突出的有建筑与布置、服饰、人物肖像、笑的描写、哭的渲染、骂词、曲调唱词、声响和雷雨意象等几个方面.这些细节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渲染气氛、刻画心理和提纯语言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刘心武对《红楼梦》小说人物秦可卿的分析研究和“揭秘”,不符合小说文本的实际描写,只是一种臆测和猜想;分析人物形象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作品本身,从作品的客观描写中去分析、去体味、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