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晓兵在《开发》1992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东西部联合开发战略的基本点可表述为,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区情出发,利用西部地区富饶的自然资源,优惠的开发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投入,吸引和组织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承包开发项目,发展大跨度、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联合,把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政策倾斜原则。国家要把东西部联合开发纳入“八五”、“九五”或更长一段时期的规划,从宏观上重视东西部联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很不平衡。以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来说,据1981年的统计,全国平均数为752元,东部沿海十省市(即从辽宁到广东七个省加上京津沪三个市)全部超过这个平均数。上海是这个平均数的7.3倍,江苏是1.5倍,辽宁是2倍,而西部九省区(即西北的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都只有平均数的百分之六十,还不到上海的十分之一,不到北京、天津的五分之一。这种差距,不论是从民族关系、国防原则的角度讲,还是从开发西部落后地区的资源,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讲,都是需要逐渐加以消除的。因此,自1980年起,国家财政设置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这项资金1980年至1983年为每年五亿,1984年、1985年为每年六亿,到去年年底累计已达三十二亿。“七五”计划又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展它的横向间的经济联系,要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它反映着生产布局中“均衡原则”,并将为全国经济的普遍高涨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玉林地区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1992年底,全地区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34.47亿元,比1991年净增87亿元,增长183%,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总收入超100亿元的地区和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1993年继续保持高速高效发展的势头,1—10月,总收入达230.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实现利润9.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这样高的增长速度,在全区首届一指,在全国也是少有的。随着乡镇企业高速高效的发展,农村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能人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渗入玉林地区农村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了出其独特的魅力。目前,从整个地区乡镇企业来看,非公有制的“能人经济”比例已超过了乡镇公有制经济而占主导地位,其总收入已经占整个乡镇企业总收入的77.42%,有的乡镇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主要靠“能人经济”提供。“能人经济”现象的出现,对整个地区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能人经济”现象,对玉林地区乡镇企业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多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八五”时期乌鲁木齐地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概况。“八五”时期,乌鲁木齐地区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工业企业发展的后劲加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61.6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94亿元,年均增长8.9%,市属工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23,3亿元,增加到34亿元,是乌鲁木齐市工业生产继“七五”之后又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GDP平均增长49亿元,比“七五”时期11.9亿元增长37亿,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八五”期间的第一年经济处于调整时期,GDP和固定资产增长率都属适度,1992年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1…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给新疆经济注入了活力,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十年来,新疆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上层,逐步深化,新体制的逐步确立,旧体制的变革,外引内联的有效进展,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与生机,经济和社会方面发生了突出变化。到1990年新疆国民生产总值达251.88亿元,比198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0.8%,国民收入204.95亿元,比1980年增长1.58倍,年均增长9.9%,社会总产直达458.65亿元,比1980年增长1.87倍,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4.03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21.78亿元,增长4.4倍;十年来,新疆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连续夺得了农业十三年丰收,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676.89万吨,比1980  相似文献   

6.
倾斜的城乡经济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这种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与此相应的一整套经济政策,使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发展工业。因此,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52~1980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由349亿元上升到5155亿元,增长了14.73倍,年递增率为9.73%(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工业国民收入由115亿元增加到1804亿元,年递增率为9.96%。而同时期农业发展速度就慢一些,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7.
一、东西部差距迫使我们从加强经济联合角度寻求新的发展对策 由于受传统因素、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和人员素质影响和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于东部地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全国性改革开放,一方面给西部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而另一方面,又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压力,与东部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实施沿海开放战略之后,先后开辟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特区、大特区,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重点开发上海浦东等。这为我国沿海地区面向世界,吸引世界实业界投资我国沿海地区创造了良好环境。正是这种良好的开放环境和基础条件,使沿海地区以吸收海外资本和技术,发展“三资企业”、“三来一补”项目,输出产品和劳务为载体的外向型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沿海地区就出现了国民生产总值达200亿元左右的城市,工业产值达100亿元左右的县  相似文献   

8.
一、倾斜的经济与交通结构 中国的西部有丰富的资源,辽阔的地域,多种多样的物产。在历史上,西部曾有过辉煌的一页,在古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时期,它曾是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唐代的长安更是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中心。但是,现在西部落后了,现在的西部,不仅无法和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即使和我国的东部、中部相比,其差距也相当大。造成西部落后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海运的兴起、丝绸之路的中断和由此造成的国家经济重心的东移则是十分关键的社会经济因素。自宋代海运兴起以后,这种格局一直沿续了几百年,即使是解放后国家从生产力布局的角度曾作了相当的努力,加上三线建设的巨大投入,仍未能改变这种倾斜的局面。其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仍是交通!交通作为文化与文明的“先行官”,其步履蹒跚,欲进则止,导致了西部建设的严重被动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9.
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达1092亿元,比1949年增长20倍。近十年,工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一五”到“五五”计划28年间平均每年增长6.6%的速度。广西的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到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440.7亿元(当年价),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71.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68.9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93倍和4.5倍。但是,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仍较低,经济发展较慢,还有相当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不仅  相似文献   

10.
“八五”时期中国西部地带经济发展的简要回顾“八五”时期,中国西部地带与东、中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继续呈加速扩大之势。第一,从1991年到1994年,按当年价格计算,东部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丁2.85倍,中部地带为2.05倍,西部地带为1.90倍。在这期间,因三大地带存在明显的速差,由此而引起的各大地带在全国所占比重的显著变化,即:东部上升了3.4个百分点,中部下降1.4个百分点,而西部则下降了1.9个百分点。第二,从三大地带与全国的平均速度相比较,在这期间,东部地带发展速度高干全国平均速度的省、市、区由9个增加到11个,…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但是,西部地区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差距,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却在迅速扩大;80年代后期以来,差距扩大更快.一、东西部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所以迅速扩大,有历史、地理、交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此应客观地、全面地进行分析;而从西部地区来说,则更应从主观方面寻找原因.十多年来,国家投资向东部地区倾斜,西部地区投资比重下降,这是事实.如四川1993年人均国有单位基建投资200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国家对西部一些省区的投资相当多,但这些省区的经济发展仍远低于东部地区.如1978年新疆人均国有单位基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15年来,在历届地委、行署的领导下,经过全地区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阿克苏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地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工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7.8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30.01亿元,增长1.84倍;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1.87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11.63亿元,增长4.21倍;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5.93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18.38亿元,增长1.09倍;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0.47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3.4亿元,增长5.28倍;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3197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1.43亿元,增长3.47倍;财政自给率由1980年的27.9%增加到1993年的34.21%,增长6.31个百分点。纵向比较成绩巨大,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得到了优先发展,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则落后很多。从经济实力来看,在全国的 GDP总量中, 1998年,东部地区占 53% ,而西部地区 10省区仅占 14%;GDP人均量,1998年全国平均6392元,东部地区为9364元,而西部地区为3838元,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44倍。西部地区仅为全国平均量的60%。虽然地域宽广,西部地区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28%,农村人口就占了本地区的78%以上,且人均耕地、山地较东部地区有较大优势,但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却仅占全国11其中,副…  相似文献   

14.
一、增长与发展及其 所面临的问题 不能否认“七五”时期贵州烟草经济所取得的增长与发展以及对改变贵州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所作的卓越贡献。与1980年相比,贵州1990年“两烟”产值达23亿元,其中卷烟17亿元,比1980年增长5.3倍;烤烟产量达到28.7万吨,增长4.2倍;卷烟产量达到208万箱,增长3.7倍,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结构素质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甲级烟份额由5%提高到22%,嘴烟率由不到1%提高到41%,上中等烟叶比例比1985年提高19个百分点,烟碱含量由0.7%提高到1%以上。烟草效益提高则对改善地方财政预算约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90年“两烟”税收(包括销售税、营业税)达到20亿元,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推动地方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加4.2倍;其中卷烟销售税金17.8亿元,是1980年的10倍多。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筹集资金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西部地区与中部、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人均产值、人均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资金供给严重短缺,其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效率方面的考虑,在投资、金融方面采取了向东部倾斜的政策,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效果显著的政策;二是西部本身资金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根据投资利润最大化的原理,纷纷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前几年,西部各省每年外流资金以几亿、十几亿为计。而这两个因素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并且国家也很难拿出大笔资金予以支持,因为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经过财政、…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以后,我国将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采取梯度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发展。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出现了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地区经济结构不均衡的事实。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使东部失去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而且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实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距(一)从生产力水平来看。1995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83元,中部地区为3704元,西部则为295…  相似文献   

17.
1、八十年代,由于国家投资、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向东部双倾斜,东西差距拉大。表现在西部新增固定资产、经济总量,人均产值和社会发育程度等方面与东部的差距日益扩大。西部11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1%,其中有20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属同一民族跨国界而居,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防巩固来看,西部是众多矛盾的潜在地。因此,对于东西部差距的发展趋势应从战略的高度予以足够的重视。2、九十年代,必须进一步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向基础产业、基础工业倾斜,并根据动态比较利益原则,重点扶植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产业,为进入21世纪完成全国经济发展第三步的战略目标赢得主动权。由于能源、原材料工业空间布局的指向性,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重点落实到地区,就必须相应加快“两源兼富”的西部地区的开发。西部在解决我国产业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专业化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加速作用.人力资本、资本存量因素对于解释区域差距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通过实证检验,从要素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西部地区;而无差别的劳动力投入对东部地区的贡献明显小于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这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规模较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制约我国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为了减小中西部经济增长的差异,应该采取对西部新的投资理念,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深度开发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等一系列新的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尽快消除东西部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十分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但是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国家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等,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九五”开始,国家提出了“开发西部、振兴西部”的战略,与此同时,东部企业、吹响了“西进”的号角,上海白猫合并四川五一日化,苏常柴合并万县三峡柴油机……不仅东部企  相似文献   

20.
1986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各级党政解放思想,在迈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程中,不断探寻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思路,提出了发挥地区优势,充分调动地方、兵团及中央和自治区驻州企业三股力量,走联合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共同开发建设巴州的发展融合型经济的新思路。经过九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巴州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85年的9.02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31.0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下同),增长3.45倍,工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14.3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42.45亿元,增长2.97倍,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6.75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27.04亿元,增长4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985年0.45亿元,增加到1994年2.14亿元,增长4.7倍,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400元,增加到1994年的1020元,增长了2.56倍,通过发展融合型经济,增强了巴州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成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振兴巴州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