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是一部探索人性的小说,在作品中,莱辛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揭露了在殖民社会中,人性被扭曲、被摒弃的过程,最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成为虚空。  相似文献   

2.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作为反殖民主义的书写,小说在批评和反思殖民主义罪恶的同时未能超越殖民话语的限制,暴露出西方文学传统中所特有的殖民性对其产生的影响,呈现出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  相似文献   

3.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玛丽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殖民罪恶、种族歧视和父权制无疑是造成玛丽悲剧的主要根源.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主要是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种族主义、叙事学等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本论文将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来解读《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分析作品中边缘人物在男权社会和种族思想下所受到的极端压迫.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在展现种族压迫和殖民矛盾的同时,也表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小说的汉语原译和改译的译者一为男性,一为女性,翻译时间也有一定距离。分析发现,原译在用词上对女性较为苛刻,对女性贬义评价较多,而改译对女性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表现了改译者对原作的独到认识及其自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与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独特的双重文化经历创作了《群芳亭》和《野草在歌唱》。《群芳亭》通过中国吴太太在意大利传教士安德雷的宗教救赎中走向新生的故事,表现了异质文化融合的可能与希望。《野草在歌唱》通过南非白人玛丽被黑人男仆摩西杀害导致人性救赎失败的悲剧,展示了异质文化的冲突。不一样的救赎:宗教救赎与人性救赎都表达了两位作家对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出版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该书的出版早了莱恩的生存论心理学经典作品《分裂的自我一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整整10年,但是《野草在歌唱》作为莱辛的处女作,不但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如妇女的社会地位及生存状态、种族歧视制度等,还审视了“人类的生存”,凸显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深刻的精神危机.在这点上,莱辛和莱恩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从《野草在歌唱》开始,莱辛就像好朋友莱恩一样对人类生存和命运赋予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7.
由于多丽丝.莱辛在《野草在歌唱》中采用了缺省叙事法,小说中的重要角色摩西,亦即谋杀主人公玛丽的凶手,从出现到退场始终是个"沉默的声音"。这片叙事空白既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部分地导致了评论界历来对摩西单一化的解读。他的谋杀被简单地定性为种族隔膜的"恶之花",玛丽也只是殖民制度的牺牲品。文章拟重构摩西的叙事空间,还原缺失的"声音",探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探寻玛丽的悲剧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塑造了玛丽·特纳这一备受父权制社会压抑与束缚并最终走向疯狂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忽视、被压制的"他者"地位,并指明了成为独立女性是当代社会中仍处在弱势地位女性群体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女作家。其作品风格迥异,其中一大特点就是二元对立结构特征的表现。其处女作品《野草在歌唱》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该作品中存在着鲜明的二元对立结构,探讨这一结构对小说主题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这种对立间接导致了玛丽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小说《野草在歌唱》与《耻》的两位作者相似的种族身份和经历使殖民主义背景下的种族冲突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反殖民主义的写作,两部作品在批评和反思殖民主义罪恶的同时未能超越殖民话语的制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形成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的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中性别与空间区隔的关系:由于父权社会里既有的性别分工和性别气质刻板印象,玛丽被局限于女性化的私人空间里;私人空间也再现和强化了玛丽的弱者地位,阻碍了她掌管自我命运的潜能。性别与空间区隔之间互为影响和加强,而非表面"自然"而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国文学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直被读者解读为反殖民主义和反种族歧视的进步文本。但是,小说叙事中存在的三处裂缝,却暴露了作家的真实立场。透过主观评论与客观描述的裂缝、偶像之建构与解构的裂缝和白人女性玛丽形象的裂缝,我们能发现莱辛的立场是宣扬种族歧视的,由于她出身白人殖民统治者阶层,她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之作,她书写了在男权社会中,南非白人女性的悲惨命运。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该部作品中所揭示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并从这三个方面深层次分析酿造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一生的原因。通过深度解读,笔者感受到莱辛对建立起真诚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的期望,同时该部作品也彰显了莱辛的人道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英国文坛泰斗级的女作家,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自1950年出版以来引起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父权制文化的普遍存在以及女主人公对男性的依赖,揭示女性受支配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5.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英国文坛泰斗级的女作家,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自1950年出版以来引起了文学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通过分析小说中父权制文化的普遍存在以及女主人公对男性的依赖,揭示女性受支配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6.
有关多丽丝·莱辛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的悲剧根源众说纷纭。拉康的主体理论揭示了人在其主体形成的过程中经历的两次"异化"。运用拉康的主体理论,通过对玛丽自童年开始一系列不幸经历的剖析,探究造成其悲剧的原因。对"镜像阶段"所形成的"理想自我"的追寻导致了玛丽主体意识的萎缩。拒绝接受"父亲之名"使她更脱离现实世界,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声乐事业的蓬勃发展,歌唱审美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学术界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如刘大巍的《歌唱审美的三度创作》(《中国音乐》,2000年第3期)从歌曲创作、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三方面论述了审美实践的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8.
莱辛小说《野草在唱歌》为读者提供了殖民时期南部非洲殖民生活的广阔图景。小说运用象征手法,以独特的视角深度剖析各阶层之间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揭示殖民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通过分析殖民时期社会经济与法律制度的演变进程,梳理出殖民地时期殖民权力在南部非洲分布的具体状况。欧洲文明迷失在非洲大陆是殖民主义者追逐私利本性驱使下的必然结果,而由此产生的殖民主义与种族制度赋予了殖民者无上的殖民权力的同时,也完全剥夺了非洲殖民地人民的公民权利,使非洲大陆与这块大陆的主人承受了无尽而深重的苦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众多著作中 ,清人徐大椿撰写的《乐府传声》 ,是一部被普遍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声乐理论著作。该书不仅继承了魏良辅、沈宠绥等诸家声乐理论的精华 ,并且在对唱法的认识上 ,也比前人更为详密、深入。本文通过对《乐府传声》中有关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以便对传统的歌唱发声理论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概括地讲 ,《乐府传声》比较详尽地总结了口法、传声吐字、声韵、顿挫、曲情等方面的歌唱经验 ,并且将这些问题提到美学的高度加以论证 ,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具有一定针对性、同时又比较系统、完整的歌唱发声理论。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多媒体手段以其科学性和优越性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应用。将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歌唱练习中,不仅能帮助演唱者克服传统歌唱练习中的许多弊病,还能使演唱者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从而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