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明代社会思潮与文学风貌的研究,学者似乎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晚明阶段,这是可以理解的。晚明时期,在王学的影响下,士人思想解放,人性张扬,饱受程朱理学压制的思想和才情终于有了一个自由喷发的机会。可以说,在朱明王朝二百七十多年间,晚明时期是士人最“出风头”的阶段,因而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作为一部反映晚明时期人生世相的世情小说,是以对两性关系的揭示来作为展现世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说中人物的两性关系,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李瓶儿在两性关系中,前期表现为狠毒强悍,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合理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后期表现为柔弱善良,是因其生理欲望和其作为"社会人"的"社会属性"的欲望都在与西门庆的婚姻中得到了满足,从而使她的人性趋向于善。这说明人与生俱来的欲望,既可能因其得不到满足而使人性扭曲和异化而走向恶,也可能因其得到满足而使人性趋向善。  相似文献   

3.
晚明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下坡路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崛起.作为理学异己因素的启蒙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渐渐走上意识形态领域的前台.启蒙思潮的兴起,不但对理学思想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颠覆,而且在张扬人性自主精神的同时,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晚明人的觉醒与魏晋时期的人文思想解放相互辉映,绘就了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史上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文史哲等学科的研究中,混乱的晚明时期被越来越清晰地描述成一个历史转型时期。在中国书画史上,晚明时期的部分书画家及其作品同样具有转型性特征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勾勒了该时期以徐渭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在中国书画史上的转型性特征,认为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是形成这股书画转型之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晚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女帮闲的形象,属"三姑六婆"之列.她们的形象较为负面,但在小说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晚明时期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女帮闲的出现与晚明时期的商品经济繁荣、"异端"思潮出现、个性意识张扬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晚明狂飙交起的时代,一批离经叛道的新派文士在思想文化领域造成了以人性自由为核心的新人文思潮。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学理论命题的“贵真”说被他们标举起来,并作了充分的发挥。本文把晚明新派文士这种贵真的理论,放在广义的审美的视角上考察它的具体内涵以及与西方美学史上相关命题的异同性,最后指出晚明新派文士的新派作风。  相似文献   

7.
晚明与晚清是小说理论最为繁荣的两个时期,为提高一向被视为"末技"的小说的地位,两时期的小说理论家们都不遗余力,并分别喊出了小说为"天下之至文"和"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口号.晚明更多的是借手中之笔,抒己胸中之垒块;晚清则不仅更多地着眼于反映社会,而且试图通过小说来改变社会现有状况.小说的地位在晚明虽然与前代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真正成为文学的主流样式却是在晚清.  相似文献   

8.
晚明的科技翻译是我国系统地翻译西方科技的肇始,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西学翻译高潮。以徐光启的科技翻译为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国家翻译实践的视角来审视其科技翻译实践。晚明时期,内部社会的变革和外部科技的发展是晚明国家翻译实践产生的两大背景。翻译学术群体的形成和中外译者之间的合作,保障了晚明国家翻译实践得以实施。徐光启的科技翻译活动具有国家翻译实践的典型特征,这一翻译实践上升为一种国家行为,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并促进国家的振兴与发展。本文通过以徐光启科技翻译为中心的历史探赜,探究与阐释晚明国家翻译实践的主要特征、核心内容和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明人文思潮是一次以人本位为哲学基础的人性解放思潮,受其影响,“三言”尽力张扬和表现人性。作品中封建贞节观淡薄了,“失贞”的妇女不再被写成该杀该剐的“淫妇”,而是突出人的感情,突出对人格和人情的尊重,表现她们在理学压抑下正常人性人情的觉醒;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不再仅仅要求人身解放,更追寻把自己当人来尊重、爱恋的对象,获得精神解放;冲破宗教禁欲主义束缚的佛教徒,也不再幻想“西天”的幸福,而要求人生的现实幸福,发出了人性觉醒的呼喊。  相似文献   

10.
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实学思潮和西学东渐为近代科学体系在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徐光启为中心的晚明“历算派”学人对传统科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在总结古典科学、会通中西方科学、实现中国近代科学启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晚明时期的科学启蒙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但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和实践至今仍不失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山歌》的女性话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其充满一种女权主义的隐喻,是在封建伦理式微前夕男权中心的退位及女权意识的崛起在民间的映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背景上,对汤显祖的戏曲观和晚明心学思潮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汤显祖曲论创新意识和剧作所产生的巨大轰动效应,深刻体现了晚明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以人为中心,把戏曲创作情感意象,深深扎根于对人性和人的性灵的描写,通过求真求美的艺术创作呼唤着人的觉醒,体视了人文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才是汤显祖“主情说”的基本内涵和美学价值。文章还与欧洲中世纪文艺思潮作了一些比较,提出了中西作家反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斗争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相通相似之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通过晚明名妓的艺术才能、艺术活动及其所映射出的可贵的艺术精神,来给予晚明名妓应有的艺术史定位。与其他时代名妓相比,晚明名妓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最为突出。这不仅表现在晚明名妓技艺精绝、数艺兼通等艺术才华方面,还表现在日常活动中她们主要通过艺术表演来娱客,与前代名妓主要以色侍人的娱客形式有较大不同。更重要的是,晚明名妓在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富有艺术史意义,因而使得她们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戚继光的文化交游活动为视角,对戚继光的文化身份进行了解读,并藉此对晚明时期"武臣好文"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戚继光的文化交游活动是晚明社会"武臣好文"现象的典型代表,为晚明社会的多元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时期之一,其魅力在于对个体情感的全面张扬。在晚明文坛上居重要地位的松江诗人宋懋澄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个性解放的典范和表征,他与各类女性的真诚交往和相恋,表现出晚明时期特殊的情爱观,也体现出一代文人对传统两性观念有意识的颠覆。  相似文献   

16.
晚明时期,朝廷内部日益激烈的党争,成为晚明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中心主题.党争是明朝衰败直至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书于清顺治年间的《樵史通俗演义》,是以记叙晚明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党争是其有意识反映的重要主题.《樵史通俗演义》描述明代党争过程全面而详细,评价党争的态度相对客观而公正.尽管该书在史实叙述中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失实之处,但在反映晚明党争方面堪称是一部全景式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7.
晚明时期,中国书法出现了巨大变革,张瑞图、傅山、王铎等书家,以狂放恣肆的笔墨冲击着传统中正典雅的书法风格。借用罗兰·巴特的"刺点"以及文化符号学相关理论,可以发现晚明书法的革新意义。晚明书法在笔法、章法、笔墨方面呈现出"刺点"风格,并体现出一定的异项艺术特质,由此凸显了书法艺术的本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主要以庞迪我的《七克》与王徴的《畏天爱人极论》为研究文本,在晚明的时代语境下,从中探赜出二人思想的相似及会通之处,通过庞迪我对王徴思想及信仰的影响,归纳出王徴天主教的核心义理,其思想呈现出尊识天主从而畏天爱人,以谦克傲故重仁修德的思想特色,并了解西方天主教思想在晚明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以亦官亦商的西门庆作为描写中心,一方面反映官场生活,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写出晚明社会的众生相。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用文学手段绘画出的一幅晚明社会五光十色的风俗画,其中尤以对晚明社会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的展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对小说中所呈现的市民文化包括商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市民文学、宗教文化等进行梳理和论述,以此来揭示《金瓶梅》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玉是晚明至清初的戏曲大师.他在晚明创作的以婚恋为题材的几部传奇,摆脱了明末戏曲创作中宣扬低俗情欲的趋向,承袭了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创作理念,试图以伦理道德来挽救晚明颓靡败坏的社会风气,对情与理关系的处理从汤显祖的"情而已"转变至理为先,把情放在次要的位置,以理辖情,以理代情.若脱离时代背景、单从文本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