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种理论学说,都要表现为一定的体系并以体系的方式而存在.体系是内容以范畴形式的逻辑展现,它属于理论内容的形式的方面.相应的内容只能体现于相应的形式之中,所以没有一种发展成熟的学科内容不具有一贯性的和严密的理论体系.通常所讲体系,可以有两种涵义.一是指构成某一完整理论的各个思想间所固有的内在逻辑联系,这种联系表现着思想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制约性;一是指一种学说借以表达的理论形式,这种理论形式通常是通过稳定的范畴、原理之间的有机的和统一的联系而表现出来的.前者渗透在思想观点之中,是潜在无形的逻辑,可以称作“思想体系”;后者表现在人们对于业已成形的思想的论述和表达之中,是自觉地揭露于外的联系,属于外显地有形的逻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体系”或“学科体系”.思想是逻辑性的存在,完整的思想在通常情况下都会自身构成一定的思想体系,但这并不等于自然地就具有了它的理论体系.要把思想具有的内在逻辑显示出来,必须通过相应的概念系统,还要建立起自觉的逻辑联系,这只有经过专门的研究才能做到,这就是属于学科体系建构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先秦美学在总体上表现出以"和为美"的理论特征.但在以"和为美"的共同理论特征下,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持一说的局面.先秦和谐美学思想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次出现了三种逻辑倾向:一是在对象的外在形式上求和谐;二是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间求和谐;三是在超感性的内容要素上求和谐.先秦美学奠定了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袁鼎生博士的论著《西方古代美学主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辩证思维,探讨西方古代美学的历史与规律,达到了逻辑的历史化、历史的逻辑化,建构了一个独特新颖的整体流动的西方古代美学体系,并在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和历史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对西方古代美学总范畴的历史与逻辑的整一性定位在这部37万字的美学著作中,袁鼎生首先确定了和谐是西方古代美学的主潮,是贯穿和覆盖整个西方古代历史的美学范畴,是凝聚整个西方美学逻辑运动的包容性、再生性最大的美学范畴。这一整体范畴的确定,意味着整个西方古代美学,主要是在和谐的框架内进行历史与逻辑的运动的。对和谐范畴作最大的逻辑位格与历史位格的双重确定,标志着作者把握了西方古代美学的总规律,把握了西方古代美学逻辑运行的总框架和历史发展的总框架。有的美学史著作,未找到覆盖历史、凝聚逻辑的总范畴,历史与逻辑都缺乏总体的定位、历史与逻辑的运行缺乏既定的起点、过程和终点,美学发展的总规律也就无由显现,也就谈不上构成整一的理论体系,充其量只能是将美学家进行编年史的铺排,将美学家的一些观点进行归纳式的铺陈,形成的只是自然形态的历史结构,而不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结构,学术?  相似文献   

4.
周纪文  戴孝军 《文史哲》2011,(5):95-101
在中国当代美学界,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的"和谐美学学派"具有独特的理论观点与风格,其理论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和谐"为元范畴,提出了"美是和谐"的理论观念;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论;三是建立和完善了一个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不但体现于美学理论本身,而且在学科建设、教学培养,乃至社会实践之中,都具有建设性意义。这个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理论发展中的建构意义、学术追求中的启示意义以及思想传播中的实践意义之中。从这些价值可以看出周先生勇于坚守自己的信仰,而又不断开拓创新的勤勉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 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周来祥同志的《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艺术的审美本质》三本论著相继问世,共近一百万字。《美学问题论稿》全书35万多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审美关系为轴心和中介,对美、审美和艺术进行综合地分析和整体地把握,在东西方美学的比较中探讨了中国古代美学的性质和特点。作者兼取众家之长,又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使其论著显示了比较严整的科学体系和鲜明的特色。《论美是和谐》全书30万字,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较集中的美论专著,它把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有机地化为其美学体系本身,从美的本质特征、美的形态的划分、美的范畴发展的历史形态等方面,全面而细致地论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这不同于历史上的美是和谐说,也不同于建国后国内较流行的关于美之本质的四派学说,它成为作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周来祥美学思想在90年代出现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的理论意义,指出这一转变的背景,是带有浓重黑格尔色彩的周来祥美学内在的两个根本缺陷--由黑格尔过于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和它回归式的封闭性.90年代周来祥美学的自我超越正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的,从美学层面上思考与把握现代社会与历史,则成为和谐论美学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契机,最终导致周来祥美学思想开始了从"体系时期"到"后体系时期"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美学的中国化具体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美的观念和审美的理想规定,是否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的主导精神与根本传统;二是它提出的基本范畴,是否概括了中华文化与中华美学的基本经验;三是它的理论结构、逻辑形态是否弘扬了民族的思维精神;四是它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概念形态、研究及言说方式,是否适应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是否既体现思维的现代性,又具有中华气派、中华作风,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周来祥先生最早提出的和谐美学在这四个方面对美学中国化作出了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自提出以来 ,一直存在赞同与质疑两种意见 ,周先生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它的思考和发展。今天再来解读周先生的美学理论 ,就会发现它更加具有合理性、包容性和发展性 ,从美本质的定义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来看 ,过去许多的质疑不过是一些误读  相似文献   

9.
和谐美学思想经过几次本质超越,发展成为史论并茂、融贯中西、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独特美学理论体系。回望和谐美学的发展历程,从提出到完善,从抽象到丰富,再到一次次的超越,它始终站在美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为中国当代美学贡献了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学术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理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系统性概括。规范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具体说是为其确立规范化的属性、本质、结构、特征等基本理论,既十分紧迫又条件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它的理论属性是科学,它有一个完备的内容体系,它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思想价值层面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学理渊源层面的开放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内容结构层面的承续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本身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它以中庸观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和”为基本范畴,以“礼”为判断标准,以“自然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16,(10)
作为唐代书法理论的代表人物,张怀瓘构建了宏大的书法美学理论体系,不仅在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史意义。其"风神骨气"的审美理想,表征着盛唐美学气象;其"神彩"说则代表着唐代美学理论的高峰;其"神、妙、能"三品的审美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后世书画品评和美学理论的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影响;其推崇"骨丰肉润"的形式美学观念,确立了后世书法形式批评核心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宗白华先生有关中国传统美学论述中的一组二元关系的分析,概括出宗先生生命美学的潜逻辑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从宇宙意识到艺术精神;从艺术表现到艺术意境;从审美理想到人生境界;从具体的"艺"到抽象的"道"等美学的重要范畴,并最终指向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4.
唐莉 《天府新论》2005,(6):124-126
通过对宗白华先生有关中国传统美学论述中的一组二元关系的分析,概括出宗先生生命美学的潜逻辑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从宇宙意识到艺术精神;从艺术表现到艺术意境;从审美理想到人生境界;从具体的"艺"到抽象的"道"等美学的重要范畴,并最终指向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陶富源  张涛 《江淮论坛》2012,(4):84-88,192
“逻辑上在先”,是指在理论展开顺序上,较为抽象的范畴、命题相对于较为具体的范畴、命题具有在先性。体现这种在先性,是建构任何一个理论体系包括哲学体系所应遵循的普遍原则。“逻辑在先”则是指以逻辑称谓的概念体系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的在先性,它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种唯心主义理解。这两个命题在涵义上是迥然有别、不可混淆的。近十多年来流行着一种把“逻辑在先”混同于“逻辑上在先”去加以肯定的观点,这是很为不妥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是围绕自己的主题,从体现自身理论性质的逻辑起点出发,经一系列概念、范畴、思想、观点、论断等在内的逻辑中介,到形成若干具体理论成果的逻辑结论。通过这样的逻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完整的逻辑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科学体系,成为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周来祥 《文史哲》2004,(3):20-22
文艺美学是传统美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谐论"文艺美学体系弘扬、发展了古今中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它对艺术审美本质的界定吸收了康德的思想,又超越了康德把美归于形式的倾向,将美与艺术统一起来。"和谐论"文艺美学对美和艺术既有总体的把握,又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作具体探索。文艺美学的方法论与其理论体系运用以辩证思维为统帅的多元综合一体化的方法,构筑了一个纵横结合、网络式、圆圈型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8.
廖乐焕 《理论界》2008,4(4):96-9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批判继承了斯密、李嘉图开端的初级抽象法,进而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本质、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发展成为系统抽象法。从内容上看,马克思的系统抽象法包括五个环节:从实际出发,详细占有材料;各种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以概念运动为主干;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作为早期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阶级经济意识的代表,马克思的系统抽象法不可避免有其历史局限性。这表明:马克思的系统抽象法不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终结,而是重要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系统抽象法的基本原则,针对发展了的经济矛盾,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美学作为西方美学史的光辉开端,它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第一,它开拓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第二,它确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第三,它提供了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四,它阐发了孕育着后来许多重要理论体系胚胎的观点和结论.古希腊美学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美学家或者美学流派没有从这个宝库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益,而且,即使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诞生之后,它的光芒依然象古老的哈里克岛的灯光一样熠熠生辉.那么,古希腊美学作为欧洲美学的起源和基础,它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起点呢?如果有,那这个逻辑起点又是什么呢?从学理上看,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所说的:“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的组结”①的观点为我们把握古希腊美学的逻辑起点指明了方向.我们知道在古希腊那个特定时代所造就的一大批思想家和理论家的著作(包括残篇)中提出了一系列和中国古代诗学一样独具民族特色的概念和范畴.比如:美、丑、悲剧、喜剧、崇高、优美、滑稽、匀称、和谐、秩序、理式、整一、摹仿、灵感、想像、净化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美学概念和范畴看成美学理论的网上组结,并把这些“  相似文献   

20.
方法论思想和原则,对于一种理论学说和理论思潮具有更深层、更为根本的逻辑结构意义。这一识见的重新获得,激发了美学—艺术理论界积压已久的理论热情。“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终于被不同的解释者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方法论。然而,我们要问: 我们对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有正确的概念吗?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这一方法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阐释精义究竟是什么?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是否已获得应有的展开? 勿庸讳言,这些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研究中,在方法论更新的热潮中,仍是一个最不清晰的领域。甚至可说仍是一个理论“黑洞”。解开这个谜团,已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再也不能延误的期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