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风 《社区》2014,(20):11-11
起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旧还会有不少人会保留纸质阅读的习惯,而有一些书籍,也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纸质书的方式来传播和留存,比如大中小学中那些需要精读的书籍,比如一些重要的经典名著。电子书确实非常方便,但更多的电子阅读,其实是快餐式的,是一种消遣式的阅读,或者说一些技术性、实用的书籍会通过电子的形式去传播,因为这些书籍的消费,本来就是一次性的,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人们对这样的书也没有什么感情寄托。  相似文献   

2.
南洋公学译书院开办时间尽管仅有短短的五年,却编译出版了60 余种图书。张元济与严复为什么会亲密合作译、印《原富》以及对译书院选题的影响;译书院译印图书名目与数量;译书院引进西方书籍的宗旨与原则;译书院创立时间、翻译人员及译印图书产生的社会效益。译书院为中国近代出版史、教育史创下了多项中国之最,对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思想解放,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了解和学习西方军事、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及其国民教育,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3.
明清书籍是中国古代书籍艺术史上一个具有终结意义的时代,也是传统书籍设计的一个高峰,其整体版面结构和内容编排设计有其固有的内在规范和美学特点,在整体设计上强调意蕴美,其版面设计在美学思想上浓缩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现出一种得之自然又超乎自然的自然美,在书籍内容的编排上讲求范式美,强调书籍的功能性。这三种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书籍编排体系和平面设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科技发展、经济增长、时代进步,促使人们对书籍的审美观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书的外包装到书籍形态,从外在到内在的现代书籍设计,既带给人们思想启迪,又能给人艺术美的享受。现代书籍的设计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动态性、连续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最大的伪组织——新民会通过出版报刊、书籍兜售其卖国理论;展开“社会教育”,欺骗大众;开设学校、青训所,毒害青年。它是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实行思想奴化活动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科书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基础知以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读物。但要使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就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还必须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开阔视野,吸取营养。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请你比较一下读书很多的儿童和除了教科书以外不读课外书的儿童的成绩,你会看到,他们在学识方面会有巨大的差异。读书很多的儿童善于独立地学习,会找重点,对于感到兴趣的问题,会从书本中找到答案……”通过对一个中学的调查,我发现该班有些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籍,  相似文献   

7.
概念书设计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视觉表现手法和创造性的书籍表达语言来传递书的内在信息的课程.结合中国书籍设计教育现状探讨了在教学中强调概念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综合学习能力,从而推动我国书籍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晚清政府对书籍的审查,就违禁书籍种类来说,大致有二:其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各个朝代都广泛存在的,如淫书淫画、内容不实、激化社会矛盾和危害国家安全类书籍;其二是具有近代意义的、到晚清才出现的,如侵犯版权类、宣传维新思想和革命理论类书籍。清政府对违禁书籍采取严厉查禁政策,或禁售卖,或禁阅读,或毁版权。晚清政府的书籍审查,虽有某些积极因素,但总的来说,是对进步思想和进步言论的压制,是对人类进步的反动。  相似文献   

9.
文字是传达和记录书籍信息的重要符号载体,同时也是书籍整体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书籍整体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总的设计基调,书籍版面中的文字、色彩和图形应具备符合文章内容的统一的视觉形象和视觉风格。设计师要注意书籍中字体、字形、字号的选择和应用,文字组合产生的黑、白、灰的色彩关系在明度上的版面视觉空间效果,用现代设计思想来处理各种视觉图形元素,从而达到对书籍中文字、色彩、图形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0.
李贽的《孙子参同》既是一部关于历代军事思想的总结的书籍 ,又是李贽个人军事理念的创造和发挥。该书丰富了明代军事思想 ,同时在军事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谈读书     
书籍是建立在时间之大海中的灯塔,是劳动和创造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许多大学问家,莫不得力于读书,并部和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克思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读书”,高尔基曾这样写道:“如果当有人对我说:‘你去读书吧,不过为了这事我们要……用棍子打你一顿!’大概这样的条件我也会接受的。”因为“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读书,可以丰富精神,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启迪才智,发现未来……  相似文献   

12.
从新文化运动开启至抗日战争爆发,中国的图书世界呈现出复杂的流通与阅读图景.经由报刊鼓吹、教材收录等途径,新文化运动旗手们撰译的书籍,在各地得到不同程度的传播.晚清编纂、译介的一些书籍,继续被重印和流通.新出售书账簿、民众读物调查与实体书籍遗存进一步显示,清代大众文本文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仍颇具影响,清代大众文本文化三大板块——教育类、实用指南类和小说与纯文学类——的不少书籍仍旧被改编、重印.在晋南、粤东、河南开封、香港新界等内地乡村乃至上海、北京等都市的下层社会,与传统知识、思想与信仰相关的书籍仍然颇有销路,而与近代知识与思潮相关的书籍则销量不大,新文化运动旗手们撰译的书籍更是难得一见.这些来自清代文本文化的核心文本及其承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可以说构成了后五四时代一般思想史的基盘或底线,是思考这一时期文化进程不容忽视的要素.  相似文献   

13.
编辑思想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出版业综合发展的产物。政治制度影响书籍选题,并作为决定内容是否适合出版的标准而产生作用;丰富的文献典籍著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出版文化,文化大发展催生并影响着编辑思想的发展与成熟。古代科技实用性特征促进了学科发展,也带来了丰富的科技书籍文献,在记载科学技术成果、传播科学技术成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伴随图书出版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编辑经验日益丰富,认识不断提高,由初期浅意识逐渐形成鲜明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素养的提高,社会读书人群逐年增多,尤其是名家学者藏书甚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籍外表不断氧化,表面存灰增多,影响了书籍的外观。  相似文献   

15.
雕板印书是我国古代书籍史上时间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书籍形式。自唐代至近世,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古代丰富的思想文化和宝贵的文献典籍,都赖雕板印书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本应加以保护,以利批判地继承和科学的总结。但是,林彪和“四人帮”推行了一条极左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肆意践踏文化遗产,使大量的古籍遭到灾难性的浩劫。敬爱的周总理坚持毛主席的“古为今用”的方针,坚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还于1975年11月发出了  相似文献   

16.
相当一段时间来,人们对课外阅读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那就是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会影响其它学科的教学成绩,甚至影响学生的思想健康。因而不少教师一见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多是持不支持的态度。为了使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能占有一席之地,有必要使大家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切实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在全面分析了课外阅读的误区之后,并在九襄  相似文献   

17.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书籍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两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书籍装帧设计是一本书的包装,通过艺术形象设计来反映书籍的内涵。从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到插图设计,书籍装帧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作为文化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8.
浅谈书籍设计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设计”已成为 2 1世纪设计的主题。书籍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门类也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书籍封面、插图、版式、文字、材料等元素用设计语言概括书的本质 ,形象地反映书的知识要义和思想精髓 ,强调理性的秩序 ,准确传达知识和思想 ,使之理性的内涵和感性的外延相结合 ,成为读者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书籍史研究中的传播视角——以抄本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工具。传播信息是它最重要的使命。因此,研究书籍,首先应该考察其传播特征。研究古代书籍出版史,重点也应是书籍的传播历史。从传播的角度研究书籍史,有三个问题十分重要:书籍生产、书籍流通和传播效果。以此思路来看汉唐抄本,会发现,抄本的传播特征及其传播效果等问题在中国目前的抄本研究中是完全缺失的。由于这种缺失,我们对汉唐抄本的媒介特征、流通机制、传播功能、社会影响等重要问题的了解均是一片空白。从抄本生产、抄本流通、抄本的传播效果三个层面可以拓展抄本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三感     
正文学书籍起码使我们的内心可以达到这样的三感:善感、敏感和美感。美感不用说,生活不如意时,文学书籍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达到一种比现实更美好的境界。读书,会弥补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堪和粗糙。善感就是别人没有感受到的,你能感受到。当看到书中动人的情节、人物,他会禁不住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