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马嵬》诗千年来烩炙人口,但感觉诗中明显存在问题者不乏其人。细加玩味,你会发现,李商隐 这首“老调重弹”的咏史诗其实说唐玄宗故事是虚,寄自身情怀是实。在他故意露出破绽的诗行里,竟然别有更深 一层意蕴。  相似文献   

2.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本)卷三《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诗,是苏轼在凤翔府做签书判官期间,重游眉县横渠镇崇寿院时所作的一首题壁诗,诗曰: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这首题壁诗,苏轼后来寄给了其弟苏辙,苏辙也奉和了一首《次韵子瞻太白山下早行题崇寿院》诗,其云:  相似文献   

3.
这是1961年姚雪垠《题<李自成>第一卷原校》组诗中的第一首。作者在该诗的附注中说:“不仅《李自成》第一卷的草稿是在痛哭中写出来的,而且以后我经常为自己创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激动得热泪横流,泣不成声。”这首诗记载了作者在《李自成》创作过程中的艰难起步,抒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激情,也表明了他艺术上的宏大抱负。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王守仁语)“走你的路,让人们去  相似文献   

4.
鼓起来你的浪漫的情绪罢,燃烧起来你的白热的烈焰,歌诵这个“非常时”的狂风暴雨罢.在读过《大板井》里的第一首诗《扬子江》的时候,我是想这样地向作者说的。但是,一首一首地读下去,读到了《割麦鸟》,《卖血的人》,《大板井》诸篇,把这薄薄的小册子的诗作,读了下去,我就起了又一种的感情了。像是作者究竟是一个《割麦鸟》,小市民究竟是有小市民的悲哀的,在这一部诗作里,像是处处都流布着一种忧郁的彩色似的。由于情绪的亢奋移转到一种感伤主义的悲  相似文献   

5.
读张继《阊门即事》施红梅因为《枫桥夜泊》,张继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张继还有一首诗也与苏州有关,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这首诗就是《阊门即事》: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兵源缺乏,遂广征农夫...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优秀的散文作家杨朔在《海市》小序中写道:“我素来善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的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着《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这是一九五九年深秋时节写下的,他以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诗一样的散文作品。《秋声赋》里描写秋声秋色,充满着凛冽萧杀气息,特  相似文献   

7.
一代人的心灵雕塑──论顾城的诗《一代人》黄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在顾城的诗中,最能反映出诗人心境的莫过于他的这首曾经震动整个当代诗坛的《一代人》。这首诗与其说表现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个在荒谬现实中扭曲、压抑...  相似文献   

8.
根据秋寿南在《乡试录》中的记载,他的曾祖秋学礼曾著《补斋文集》《仅礼节读》两种,另有《补斋图册》一种;他的祖父秋家丞著有《八一编》行世;他的父亲秋嘉禾没有著作。这些著作中,只有秋学礼的《补斋文集》流传下来,其它都已流失。最近,又从《晚晴簃诗汇》中发现了一首秋学礼的诗,从《慕莱堂诗文征存》中发现了一首秋寿南的诗,这为研究秋家的家史和秋家的文风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一诗的开头写首:“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尽管这个“我”总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在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个“你”却始终伴随着“我”,歌唱着《我自己的歌》。在惠特曼之前,从未有哪个美国诗人像他这样如此重视过自己的读者。文章从诗人戏剧性地表现“我”与“你”的关系中,探讨这首诗中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创作特点,从而窥视美国现代长诗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首战士诗人写的诗《浪花笺》,摘抄两段如下: 真是太忙了,妈妈,时间不够花, 望东方飘去的云,知道您在牵挂。 不要牵挂,不要牵挂你的儿子, 只有在革命的怀里,儿子才能长大。 真是儿在长江头,妈在长江尾呀, 我一身汗水,变作一江浪花; 您清晨起来洗脸,一拧开水龙头, 水声哗哗,是儿子在跟您说话…… 不知怎的,读了这首诗,使我自然地联想起了五十年代陈毅元帅在访问缅甸时与吴努总理同游伊洛瓦底江的即兴之作: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评析李阳春《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名篇,是他辞去彭泽令不久的作品。诗中揭露、批判现实,又表现农民思想和情怀,还有新的人生旅途的豪情壮志。第一首可视为《归去来兮辞》的妹妹篇,是他断断续续为官生活的总结和反省,表达了对官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有最悠久的历史,《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那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创作,不是个人作品。原作者多是北方的民间诗人,而又绝不止三百首,且有调三千多首者。孔子依其好恶而删诗书,因此《诗经》只留下三百零五首;再经散失五首,故《诗经》仅留下三百首。而这三百首又是怎样的诗呢?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如果不是孔夫子以诗言教的主观意识太强,中国诗的内容一定更加丰富,更加多采多姿。所以严格说来,孔子删诗,是中国先民诗歌的一大损失,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大戕客。他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用意虽然很好…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留痕,《我等候你》是他对陆小曼痴情的见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徐志摩的爱情观、生活观,即追求爱、自由与美;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即诗歌的目的不是表现政治理想,而是抒发内心情感。这首诗按情感的自然流动分行,不讲究压韵和格式的整齐,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同时兼具绘画美与音乐美,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抒情诗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臧克家先生书面发言冯至同志,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与我同庚,但成名比我早。我读初中时,就喜欢新诗,读了他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他的诗作,很有影响,受到鲁迅先生赞扬。当年我读他诗,但不知其人。直到1947年我在上海主编《文讯》...  相似文献   

15.
孙君飞 《可乐》2010,(3):31-31
那年夏天,他们已经相识一年多了,却没有见过一面。在网上聊天时,他忽然说:“我想你。”她忙说:“想我?好啊,你来我这里吧。”他心里猛然间火热起来,像有一种渴望在燃烧。他说:“你等我,我真的要去你那里。”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鲁迅先生写了一首深刻、动人的律诗,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写给“知友”、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的夫人王映霞的。此诗问世已经四十余年了,但是,人们并未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一九三八年郁达夫《回忆鲁迅》,曾对诗意作过一点简要的说明: “后来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鲁迅)也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登遐仍如在。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高压。他从五代史的记录里,曾看到过钱武肃王的时候,浙江老百姓被榨得连裤子都没得穿,不得不以砖瓦来遮盖下体。”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诗《自嘲》,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对这首诗所作的解说屡有所见,读了以后,觉得固然从不同的侧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然而未对全诗作出入情入理的解说。《自嘲》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些特别。特别之点何在?鲁迅自己本来曾经作过说明的。他既在题目上明白指出这首诗系“自嘲”,又在书赠柳亚子的条幅上写有“达夫赏饭,  相似文献   

18.
萧三是著名的文学家,我与他不相识,他却不吝赐教,1962年复我一封信,全文如下:吴海法同志: 来信收到已久,迟复为歉。 朱学勉烈士遗诗是步鲁迅一首诗的原韵的,这的确也是我国诗歌和革命事业中一个佳话、美谈。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烈士的生平已见《革命烈士诗抄》增订本339一340页,现抄上: 朱学勉(1912—1944)浙江象山人。1937年10月奔赴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由党派回浙江工作。曾任中共鄞县县委组织部长,余姚县委书记,诸暨县县委书记。1944年5月在反”扫荡”斗争中牺牲。“有感”这首诗是学勉同志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  相似文献   

19.
诗魂,这样孕育产生——《有的人》探魅崔石岗臧克家的哲理诗《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写下的第一首诗,也是一首登上了高峰的诗”①。它以深邃的思想力量和隽永的艺术魅力叩击着读者的心灵。这首诗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两种人的描绘...  相似文献   

20.
管理科学天地宽求学不畏路途难——王其文教授的管理科学研究在1990年完成博士论文后,王其文教授在赠送朋友的论文的扉页上曾写了一首七律诗,表达他不畏艰险,矢之不渝地在管理科学海洋中遨游的情怀。现抄录如下:管理科学天地宽,求学不畏路途难。决策妙用控制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