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2.
清朝学者钱大昕在《恒言录》(卷三)中认为“婶”由“叔母”合成,乃精当之论。现代汉语方言称叔之妻含“叔”语素者有广东梅县话,称“叔姆”。最普通的是含“婶”语素,如西安叫“婶”,成都、昆明、长沙叫“婶婶”,北京叫“婶儿”,济南、沈阳叫“婶子”,温州、广州、阳江、厦门、潮州呼“阿婶”,福州唤“依婶”或“家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曾拍摄过一部故事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影片里有一个角色叫曹茂林。他老实憨厚、心灵手巧,瓦工木匠没有他不会干的活儿,村里的人都称他为73行。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对影片中的“73行”曹茂林有深刻的印象。而在北京的团结湖社区,居民也同样把心灵手巧的闫振水师傅称为社区的“73行”。提起闫师傅心灵手巧、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还有不少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曾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让众多炎黄子孙为之动容,潸然泪下。曾有一部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令无数观众如痴如醉,回味无穷。歌与电视剧的名字叫《牵手》。 原来,这是借用闽南、粤东和台湾民间古往相通的语汇,人们对外介绍自己的配偶称之“牵手”,甚至未婚情人也不例外。不过,闽南、粤东如今已希闻其言,而台湾至今一直在深情地延用着。“珠影”在闽南拍摄的故事片《寡妇村》中的对白就多次出现“牵手”。这真是一种诗意盎然的称呼!  相似文献   

5.
曲文军 《南都学坛》2002,22(6):51-5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情痴情种”、“天下第一淫人”之称。有人说他是泛爱者 ,有人则说他是专爱者 ,彼此矛盾。指出贾宝玉“性爱体系”的说法 ,并对该体系逐层递进的性爱层次进行界定 ,这将使得人们在“泛爱”与“专爱”的矛盾面前 ,不再显得尴尬 ,对作者的创作动机也会有深入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方言称舅之妻为“舅母”的不少,例如北京、济南、扬州、南昌都叫“舅母”,成都叫“舅母儿”、沈阳、昆明、长沙叫“舅妈”,合肥叫“舅嫫”,苏州、梅县叫“舅姆”。含有“妗”语素的并不很多,如西安呼“妗子”,温州称“妗娘儿”厦门、潮州唤“阿妗”,广州可以叫“舅母”也可以叫“妗母”,阳江可以叫“舅娘”也可叫“阿妗”,福州喊“依妗”或“娘妗”。在宋代以前没有“妗”这个语素,“妗”由“舅母”缩合而成,当于唐宋间。“妗”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是闻名中外的现代京剧《沙家浜》的生活原型地,在阿庆嫂故乡沙家浜镇的春来茶馆附近,有家貌不惊人的小厂,年产1000万只木工钻,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木钻协会的一位理事称其为“中国一绝”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被人们称为当代“阿庆”的晏茂生。正是他,通过艰苦奋斗,将一个作坊式的铁匠铺,发展成为国内木钻行业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如果在中国相声界论资排辈的话,马三立无疑是健在者中辈分最大的了。侯宝林该叫他师叔,马季该喊他师爷,至于姜昆、冯巩等辈,都该尊他为师祖了——当然新社会不讲究这个,我们一般只称他“马老师”、“马先生”或“马老”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经学”盛行的两汉,《离骚》被称为“经”具体始于何时,其被称“经”的含义又为何,在治骚领域中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认为称《离骚》为“经”始于王逸,唐五臣对“离骚经”三字加以具体解释;并进一步论证了王逸称《离骚》为“经”是受到经学注释体例影响,是为了突出《离骚》在《楚辞》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史记·西南夷列传》把西南夷又分成“西夷”和“南夷”。司马迁作这种划分的基准是西汉时期的巴蜀;巴蜀以南的夜郎称“南夷”,以西的邛、筰、冉、駹、斯榆(徙)称“西夷”。《史记》中还有“僰”的记载,或称“僰中”,或称“西僰”。对于僰是属西夷,还是属南夷,人们看法不一。辨清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僰人的族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爹爹”就是我的祖父。湖北荆州地区的乡村长期称祖父为“爹爹”,称父亲为“爷爷”。后来随着村里“走出去的人”(包括大学生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才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语言习惯发生怀疑。现在村里很少有孩子把自己的父亲叫“爷爷”,已经开始改口称“爸爸”。但还  相似文献   

12.
日伪“新民会”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伪“新民会”始末唐志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组织了一个伪团体,叫“中华民国新民会”(以下称“新民会”)。这个伪团体与华北伪政权“表里一体”,是日本侵略者奴役和掠夺华北人民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根据《新民报》、《盛京时报》、《华北治安战》等资料...  相似文献   

13.
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理论家。对他曾经提出过的“象形文字说”,人们历来都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苏联学者福米娜的《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书指责普列汉诺夫“保卫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也称普列汉诺夫“支持了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则说普列汉诺夫“向不可知论作了让步”。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仁政”,以缓和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非常“重视人民生存的权利”杨伯峻《孟子译注·导言》)。因此,“民”成了《孟子》一书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孟子》里,称代“民”的词就比其他书多得多,据统计约有二十个。它们是:  相似文献   

15.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和世界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古代大教育家。他在自述其教学法时,曾谈过下面的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段话,出自《论语·述而篇》(以下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这是孔子从他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教学理论。后人把“启”和“发”这两个单音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启发”,因而称上述孔子的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人们一提到“启发式”教学时,常常引它来作理论根据。本文对孔子“启发式”教学的辨析,就是对孔子上述一段话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名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历来脍炙人口,其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现今的注家几乎众口一词,皆以为是指谢脁。我以为这实在是误解,试述理由如下。首先,李白这首诗中的“小谢”应该是指南朝诗人谢惠连。早在钟嵘《诗品》中谢惠连即有“小谢”之称,如“小谢才思富捷”云云即是(《诗品》卷中)。而谢惠连素为李白钦慕,他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中曾说:“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用他的《阿 Q 正传》,对辛亥革命时的浙东农村作了广泛深刻而传神的描写,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不朽的文学典型阿 Q。如果阿 Q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顶峰的话,我们还要说,在他的旁边还屹立着一座有相当高度的峰峦,它就是与阿Q 同生同长的,为阿 Q 所“深恶而痛绝”的假洋鬼子。(以下除引文外省称“假”)。在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不要当《阿 Q 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他不准阿 Q 革命,  相似文献   

18.
张协为西晋文学家,其五言诗《杂诗》十首彪炳千古,钟嵘《诗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的《杂诗》以辞赋为诗的特点非常明显,刘熙载称其《杂诗》为“辞家之言”。本文就《杂诗》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代聚居在黔东北万山、铜仁、松桃与川东南秀山、酉阳,以及湘西广大地区的苗族,自隋以后逐渐形成在服饰上的崇尚红色的特点,并把这种特点保持到清朝末期。于是,这部分苗族便得了“红苗”的他称。红苗不仅都使用苗族东部方言,而且风俗习惯也相同。关于它的来源,目前有西来说、土著说、北来说等三类。在这里,笔者试图从红苗的风俗来探讨它的族源。1 有一个红苗广泛流传的故事叫“官母犬父”,有的学者把它称为“神母犬父”,苗语是叫“乃拐玛苟”。这个故事的前半部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所载的盘瓠故事,可以说同出一辙。官母犬父故事在红苗中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0.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千百年来,人们对其中“靡室劳矣”一句的训诂,却歧意纷纭。 其一,解为“不以家务为劳”。这种解释始于汉代的郑玄。他为《毛诗》作笺云:“靡,无也,无居室之劳,言不以妇事见困苦。”宋朱熹在《诗集传》中也据此训释为:“靡,不。不以室家之务为劳。”时人邓荃的《诗经国风译注》也解作:“靡,不。不以家务事为劳苦。”这类训释,存在为求谐合诗旨而牵合俯就,曲意附会的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