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宓认为小说不是生活的消遣,而是人生的表现,赋予了小说对个人、社会和世界以厚重的文明教化功能。他从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流派那里吸收“写实小说”的概念,把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作为小说主旨追求的目标,强调小说对真、善、爱等终极价值的张扬。依此为标准,吴宓展开了对中外“写实小说”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新写实小说,以其丰硕的成果和多元共生的属性而引人瞩目。通过对新写实小说文本的拆解,以还原方式直逼文本的原生状态,可以把握新写实小说的血缘体系,发现新写实小说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3.
李春阳 《南都学坛》2006,26(5):65-66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新写实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致力于再现生活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被评论界称之为“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4.
新现实主义作家们以冷峻客观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强调创作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努力关注当下生活,大胆直面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针砭不良风气,表现出一种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勇气.他们将创作的真实性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创作注重内容的丰厚真实.新现实主义小说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中,接受了在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一些新的因素,努力有所创新,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与气息.  相似文献   

5.
在铁凝小说的欲望叙事中,大多数女主人公都陷入了追逐欲望、背离爱情的漩涡之中,呈现出女性生存中欲望与爱情分立的模式。立足于这种女性生存困境,铁凝从女性所处的困境和自身的缺陷出发,进行审视和反思,试图寻找女性命运的出口,冲出欲望的重围,探寻女性理想的爱情情境。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的角度讨论了"幻想小说"的文类概念,指出幻想小说的叙事习规是非写实性的,是呈现"文本现实"的一种叙事方式。提出要反思既往的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和当代文学领域中对写实性小说的极端关注和对非写实这一类型的失语。指出研究20世纪幻想小说的幻想资源的转化、叙事方式的改变、幻想内容的集中和丰富等问题,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小说向现代性转型的蹒跚足迹,也可以改变以往研究中对人物形象过于纠缠的现象,从而有利于对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把握,对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范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注重社会底层平民生活的原生态描写,作家的零度感情介入,有些作品陷入低俗的泥淖,这些小说总体上鲜有表现时代民族命运的大主题,鲜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鲜有对父老乡亲的大悲悯、大关怀,鲜有对人的尊严、疾苦、彷徨、被伤害等人性问题的强有力表现,鲜有崇高撼人的人格力量,鲜有宏大的气魄和笔力,总之,反思精神、启蒙精神、悲剧精神在新写实小说中趋于弱化。文学一但陷入低俗,这就是文学的悲哀。因此我们呼唤崇高,呼唤更多的具有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的出现,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思想素质是有益的,对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9.
在新写实小说里,爱情是附丽于现实生活的,几乎所有的新写实小说作家都摒弃长期以来被骚人墨客一再渲染的诗性想象本质,更加强调两性之间基于欲望的情爱的社会化内容,特别是突出了义务、责任等社会约束力的影响,将爱情拉回凡俗的本真状态,传统的经典的爱情神话被彻底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具有传统现实主义面向生活的特征,它力图准确、真实地再现现实人生的千姿百态,然而这种再现又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在思想倾向上新写实小说消解深度追求和价值追问,放弃启蒙理想和精英意识,崇高感为世俗欲望所淹没,权威话语为众声喧哗所颠覆;在艺术上则取消宏大叙事,作者意图消泯于零散化、平面化的叙事笔调之中,展示生活本身的目的大于对情节完整与精巧的追求,平凡琐屑的生活现象充斥文本,文学与生活的二元对立关系被淡化乃至消解。这些都体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价值立场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11.
"新写实小说"曾名噪一时,论者如潮,但多限于其现实主义精神.其实,细读作品我们会发现,此类创作在写实性表现手法下,难以掩盖其现代小说的本质,无论是主题、人物还是叙述方式,小说的现代性都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鲁迅的创作及中国传统文化为参照,分析新写实小说在创作上存在的缺陷。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琐屑与艰辛;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环境的销蚀之下丧失个性,满足于平庸的生活,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缺乏挣扎与抗争。新写实小说在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方面陷入平民意识而没有超越,缺乏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写实小说”一员主将的池莉的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池莉的小说也必将带着这种思想和艺术的独特风格,在新时代的文学百花园中,展现着自己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的题材和内容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这种对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的重视是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正是极具中国人性特色和心理模式的题材和内容,表现出对日常生存的整体性思考;小说主人公的"琐碎之轻"实为叙述者的"生存之重";新写实小说对于日常生存的细致描摹体现的绝非抱怨和逃离,而是理解与思考;新写实小说的"零度情感"深深饱含着对一个个普通生命的温暖和爱意,对一段段平凡人生的理解与尊重,所展现的生活之庸碌恰恰充满着文学应有的真实和厚重,引导读者正视平凡的生活,直面庸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简论池莉的新写实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写实小说"一员主将的池莉的小说创作,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池莉的小说也必将带着这种思想和艺术的独特风格,在新时代的文学百花园中,展现着自己优雅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后期,以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并涌现了一大批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人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现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及先锋小说的对比中概括新写实小说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晚生代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作者认为 ,晚生代小说创作有效地继承了前代小说家所积累的思想艺术经验 ,对中国 2 0世纪 90年代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富于艺术意味的表达。文章概括出晚生代小说创作的五大主题 ,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发。  相似文献   

19.
新写实小说与现代西方纪实小说同属现实主义文学大范畴下的两大小说类型,二者在创作形成过程中鲜明地表现出相同或相似文类的构成因素以及构成心态和表现方式、技巧上的异同。比较阐析这两大小说的"异"与"同",力求探寻现实主义文学在现代中西方小说文坛中的某些发展特征或实质。  相似文献   

20.
德拉布尔写实小说中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当代小说家Margaret Drabble的小说以写实为主,作品中渗透着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本文着重分析《夏天的鸟笼》和《冰雪世纪》两部小说,探索Drabble人生哲学在作品中的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