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教育 ,比起理性因素的教育要艰巨得多 ,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探索非理性因素的培养方法 ,既要从认识论和教育哲学思想上进行理性思考 ,又要构建与理性基础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并以知识观、课程论作为它们的中介。  相似文献   

2.
知识社会为人类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历程,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知识社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创造力培养及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知识社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以自由和发展为精神向导,批判技术理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个体的发展潜能,彰显个体的自由精神。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重新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扩展延伸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调整补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组织方式,创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性架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发现,我国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上存在着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趋同,课程文化落后等问题。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我国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应突显师范性,彰显个性;课程结构应体现整体性,保持均衡性;课程实施应关注教育理论知识修养,重视教育实践知识积累;课程文化建设应重视对学生专业态度的培养、专业精神的塑造和专业身份的确认。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培养能力?这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重大教学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形式教育论者就提出:教育应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是传授大量知识。到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实质教育论者又否认专门培养学生智力的可能性,主张学习实际知识。直到二十世纪这两种教学目的的争论也没有结束。在二十年代,苏联强调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及其实际生活能力;三十年代又主张学习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六十年代以来,列·符·赞科夫又提出:“只有在发展上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巧。”那么赞科夫所说的“发展”是指什么而言的呢?他  相似文献   

5.
作者指出,叶圣陶先生虽没有写下美育方面的专著,但在他的语文教学论中,渗透着美育思想。具体地说,叶老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精确、妥贴地运用语言文字;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又必须注意训练思想、培养感情、进行人格的修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既要重视知识、理性思考的作用,也要重视反复吟诵、展开想象。总之,叶老认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审美教育、人格修养是相互为用、相互渗透的,叶老还主张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创造精神,这其实就是主张把美的规律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能力本位课程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能力是现代人健全人格的核心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现代人理性方向和目标的正确形成和有效实现 ,决定着现代人需要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合理到位和充分满足。现代人必须通过适宜的教育充分开发自身的丰富潜能 ,锻炼强健体能 ,训练娴熟技能 ,培养灵活智能 ,全方位多层次广侧面地全面发展自身能力。这种适宜的教育 ,就是以能力本位课程为蓝本和方案的现代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课程要求传统的知识中心观念根本转变为能力中心观念 ;按着现代人的能力结构要求和能力发展规律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突出实验课程、活动课程和开放性课程等能力本位课程类型 ,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从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宗旨出发,十分推重理论科学的独特作用,因而在课程建设上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他重在学理的大学课程建设思想,目的是要通过高素质的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他特别强调师资质量对教学的决定作用,并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同时又明确把德、智、体、美并列而称之为"四育",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所不可偏废的。他积极主张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同时又要择善而从,重在消化,反对简单模仿和全盘欧化的错误倾向。这为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近代哲学转向了认识论,在真理观上认为理性是保证自我与外部世界符合的的东西,要获得真理必须遵循合理性标准。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对此持批评态度,他认为理性是自我创造出来的,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性,合理性标准也不能绝对保证知识的客观性,相反还有可能导致同一性逻辑和技术统治。但罗蒂并不主张取消理性,而是主张对理性弱化,认为理性只是一种命题态度和对知识共同体成员伦理性的要求,这同时反映罗蒂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直理是体现协同性并非追求客观性的东西,它是不断证明与重新编织的信念系统,它总是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资格课程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是在职前教师培养过程中,以解读教育学问题及相随生成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模式设计的策略主要是从教育现象中寻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的教育经验为依托,促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适切性;把握好问题的主要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学生的教育经验与知识库存的有限性;教师应常与同事沟通讨论教学内容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晚清马建忠是汉语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马氏文通》中的汉语教育观值得重视。诸如尽快学会语言后再去学技术,语言能“群”,颇能体现马氏对理想主义教育观的追求;语言有人文性,语言的结构分析和人文精神之道须兼顾,则表明马氏主张用人文精神校正科学主义机械论;围绕语言能力、注重以修养选拔人才,则反映了马氏教育观中的实践理性。马氏的语言教育哲学是重视整体综合教育,重在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教育课程是世界师范教育发展的潮流。教育课程应成为师范院校的主干课程 ;师范教育课程在目标和模式上应突出能力培养 ,突出综合 ;在体系上应注重职业和专业性 ;在实施上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育行为展开 ,保证各课程内容间的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241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教师知识状况。结果发现,小学教育师范生的数学知识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提高的趋势;综合培养的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在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上的表现要好于分科培养的小学教育的师范生;教育见习与实习、数学教法课和家教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教师知识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认真总结师范学校在培养小学师资方面已有的一些传统经验和改革举措。本文结合当前师范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实际,对师范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课程方面进行了探索,认为教育课程的专业性和整合性决定了其在整个师范课程体系中应有的核心地位;教育课程对师范生应能起到丰富感性、培养理性、发展个性的作用;师范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宽基础、专实务、重行思”,学术课程、实务课程、行动课程三大块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八大山人是曹洞宗传人,禅学修养深厚。《个山小像》上四则自题是他禅学思想的表征。第一则表现了他对禅宗无佛无典、无门无派之旨的认同;第二则表现了他对禅门无生法忍之观念及活泼流转之禅法的推重;第三则表现了他反对研磨经文、赞成摆脱知识、主张当下妙悟的观念;第四则表现了他对禅门超越理性和情感、在平常心里悟道之宗旨的赞同。  相似文献   

15.
整体知识观是美国大学新一轮本科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主张本科教育应该是一种完整的教育。美国整体知识观指导下的本科课程改革出现许多亮点,对我国大学课程综合化改革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我国大学课程综合化改革,要融合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完善大学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和能力培养,重视发挥大学校长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毕生积极倡导美育,他认为美育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它的实施包括了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他尤其强调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他针对时弊,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进步主张。他的这些美育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素质教育在加强学生的培养、教师形象的塑造、学校的建设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张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人才。面对我国日益发展的商务活动对兼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商务英语翻译人员的需求,高职教育应该对培养目标进行系统优化,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化设计,形成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实施通识教育的看法。研究认为:大学通识教育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培养人才方式的趋势是实施通识教育,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模式离实施通识教育相差很远,关键问题在于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终生有思想的公民、具有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判断的能力为准则,彻底改革现行的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逐步实施通识教育,是我国大学改革与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在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虽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不仅驱动了加拿大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也推动了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加拿大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发展的动力源于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要、社会公平发展对跨越数字鸿沟的诉求以及数字化教育形态变革对数字化学习能力的要求。加拿大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数字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能力目标,以培养胜任全球竞争的数字人才为高阶能力目标,以建构数字社会的公共理性为社会价值目标。在实现路径上,加拿大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数字素养教育的实施环境,通过完善课程建设保障数字素养教育活动有效落实,通过加强师资培养确保教师具备数字教学胜任力,以此推动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应该立足于突破我国现有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困境,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引领者。现今,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的困境集中体现在师范生从教志趣不高、大班教学效率低、优秀教师短缺、部分教师教育类课程性质界定不清,以及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上。在此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需要明晰卓越教师的标准,做好"卓越教师计划"项目中学生的选拔、严控班级规模;再次,在培养方案设计上明确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性质、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增强实践课程的比例;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学校优势资源,创建最佳培养模式,同时,与中小学密切合作,搭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