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三晋文化思想在中国封建文化思想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笔者在《先秦三晋文化思想探析》(《晋阳学刊》1987年第6期)一文中讨论了三晋文化思想的基本风貌及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根由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这里、  相似文献   

2.
文化共识与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逻辑起点探讨中国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首先必须确立一个逻辑起点。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民族凝聚力,它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否则,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我认为,民族凝聚力就是民族内部形成文化共识而促使民族成员相互吸引、团结、统一的作用。文化共识及其作用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它主要表现为在民族主体(民族成员)文化心理的观念层次上形成认同而产生对主体本身的作用。①由此,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文化共识是否形成和处于稳定状态是判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与否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发展的状况。这样,必须在界定民族凝聚力内涵的前提下,揭示民族文化共识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表征状况(内容的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才能真正弄清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因此,我们研究近现代民族凝聚力问题,就主要是揭示近现代社会人们思想行为在近代化过程中的认同特点,即民族文化共识形成的特点。我们知道,文化共识与文化一样不仅依赖于文化本身的传播功能而具有继承性,而且依赖于文化的实践性而具有创新性。因此,一般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随文化的发展而具有不同时期的文化共识,民族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3.
《唐风》、《魏风》与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原 《晋阳学刊》2003,(2):86-90
《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是产生于山西境内的诗歌,多方面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本文主要对二风中所反映的三晋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活风貌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晋文化的特色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宋陈文化与宋陈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区域性特征,一直是文化史家乐于探索的问题。1981年,任继愈先生发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地区性》一文,将中国先秦时代的文化区域一分为四,即邹鲁、燕齐、三晋和荆楚。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这中间,关于前三种文化形态划分的科学性,本文不敢妄评,单就荆楚文化而论,任先生将《楚辞》、《老子》及受老子影响的庄周并称为荆楚文化的精神成果,确有诸多值得辨异的地方。本文认为,在屈宋和老庄之间,其思想实质大异其趣,活动区域相距千里。老庄应属于宋陈文化,屈原、宋玉才是荆楚文化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百家有规律的空间分布清楚地显示出地域因素在其源起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法家源出三晋。三晋自然地理赋予法家浓烈的现实主义底色,四战之地的三晋地缘政治环境是法家独特历史观的生成前提,多元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天下居中的文化地理区位为法家注入了强兼容性特征。与周边文化尤其是齐鲁和荆楚两地的持续交流,法家对儒、道等各家思想得以吸纳再造。地域的枢纽功能将时代精神、地域文化等要素加以榫合,并从思想品格、历史观念等方面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法家学派。  相似文献   

6.
文化融合与排拒中的金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殷都学刊》2002,(3):59-61
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 ,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学风貌的形成 ,是有相当深刻的关系的。研究辽金文学 ,如果对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 ,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切入视角。以金诗为例 ,汉文化与女真文化的互渗及其动态发展 ,在金诗整体特色的形成中 ,是值得重视的成因。金代的文化形态 ,无疑是汉文化与女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金代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其实也正是女真民族接受汉文化的过程。但这种接受与融合并非女真文化与汉文化关系的全部 ,而只是一种趋向 ;另外一方面 ,则伴随着作为民族特质的女真文化教育对汉文化的某些文化质点的排拒。这就形…  相似文献   

7.
理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晚期的意识形态,代表了宋明时期的时代精神,它的思维方式及其内容,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汉唐时期的意识,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形态。理学在酝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三晋学者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三晋学者的理学思想是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文化篇。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 古代文学的宏观研究将研究者从狭小的格局中解脱出来,文化视角则是宏观研究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它经过历史的积淀,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由此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思想风貌。我们常说的所谓传统文化,便是这样的一种历史的积淀物,它既然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那么,它本身的基本特点也就从中表现出来。我们从我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文化透视中,便可清楚地看出我们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来。本文拟从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点入手来追寻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一下古代文学民族化特征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集体行为和精神创造,这种创造是在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一切知识汇集和总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表征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积淀,并渗透于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且突出地体现在地名中。本文从文化表征的视野审视和分析了青海蒙古语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1.
深圳文化的发展,不过十来年的历史。十来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深圳而言,其文化的发生、发展及产生的走向如何,具有怎样的风貌、特色,这种风貌、特色也即文化个性将以怎样的姿态融入整个民族文化并走向世界,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  相似文献   

12.
论档案文化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档案作为人类“文化之母” ,是民族文化的贮存器 ,是民族精神智慧的物态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 ,档案自身也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是“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和“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这种实体文化成果而采取的活动方式及…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风貌是其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要素,加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对维护当地民众共同的空间记忆、传承和延续区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要实现提质增效,需科学构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多维度综合效果评估。从传统村落主体场所形象、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环境、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南岭走廊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级法测算其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可为深化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优化创新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内涵和路径,提升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社科界》2006,(6):38-4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对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何以会受到藏族同胞的关注、学习、运用,并吸收其为自己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呢?我们认为,其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万面:一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三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典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承载着历史赋予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是凝练的语言精华。文学作品中典故的运用对于文章色彩、文章内涵的扩展以及文章的韵味和趣味的增加有着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多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寓言故事、《圣经》、优秀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等。鉴于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如何将英美文学中的典故以一种恰当的语言予以表达而不破坏其原有的语言风貌和要表达的思想精髓是我们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必须思考和重视的。在此旨在分析适于典故英汉翻译的几种技巧从而实现典故的恰当翻译。  相似文献   

16.
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新疆美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使得新疆美术创作风貌迥异于内地任何画派.研究少数民族题材在新疆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传承民族文化的形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晋学"应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不同时代的历史地位与政区演变特征,"晋学"研究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各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重心。如先秦时期三晋历史与文化研究侧重于自然环境与华夏古代文明、三晋发展与华夏民族形成等重大课题;秦汉至宋元时期并州民族与区域研究的核心在于北方民族迁移与王朝政治格局发展的区域性考察;明清以来山西社会研究则集中于由人口大迁移、自然灾害以及商业兴盛所引发的山西区域社会的剧变及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家谱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貌。研究家谱是华夏特殊的文化现象,开发家谱资源,凝聚炎黄子孙,具有经济学研究价值和史实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演变及未来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族精神的产生契因及社会功效 民族精神反映一个民族的气质与风貌,是由行为构成和心理构成体现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区域文化的整体表现。它的产生,依赖于社会存在。而一旦形成,便会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先鹰 《江汉论坛》2004,(7):112-1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重要保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