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发表了方克立的《关于孔子“仁”的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論问题》一文,評冯友兰的“普遍性形式”說。文章說:“馮友兰先生在分析孔子‘仁’的思想时,实际上貫彻了一种超历史超阶級的抽象方法”,例如任分析孔子所說的“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命題时,馮先生認为,“应当区分它們的‘字面意义’和‘具体內容’?幼置嬉庖蹇?这些命題是超历史超阶級的,孔子所說的‘人’和‘欲’都是沒有阶級性的;从具体內容看,这些命題是有阶級性的,孔子所要爱的还是剝削阶級的人。”  相似文献   

2.
馮文炳教授在东北人大学报1957年第2、3期合刊上,发表了研究“阿Q正傳”的文章。这篇論文的基本論点我認为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馮先生对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就做了曲解。冯先生論文第一节就企图指明鲁迅在什么思想情况之下写“阿Q正传”的。他說“鲁迅写‘阿Q正傳’,  相似文献   

3.
学会运用毛泽东思想,来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对于我們哲学史工作者来說,确实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因此,当我們讀到馮友兰先生发表在《新建設》上的《論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問題》一文时,就引起强烈的兴趣,促发了我們的思考。但我們对于这篇文章的基本論点,是不同意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的风格是否有阶級性?力揚同志在“詩国土的百花齐放”一文中,对这个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 “我們不能把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问题同阶級立場問題等同起来,认为某一个阶級的作者必須而且只能采用某一种艺术的形式和风格,而另一个阶級的作者必須而且只能采用另外一种。……艺术上的每种形式和风格,不仅被社会各个阶級所利用,同时它們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还会跨越若干种社会形态而存在。…………这些情况和事例,都說明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是不可能說它們有什么阶級性的。当我們在討論着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的問題时,是不应該輕率地牵涉到阶級立場問题上去的,……”以上的引文已經可以說明問題了。那就是說,艺术上的形式和风格都是沒有阶級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馮友蘭先生,应我校邀請,于八月廾日开始在長春作了为时半月的講学。 馮友蘭先生先后講了三个題目,第二个講題是“先秦哲学发展的阶級分析”。在这个講題中,他詳細論述了我国先秦时期各个哲学派別的基本思想傾向和阶級属性。第二个講題是“秦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阶級分析”。首先,馮先生認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馮文炳敎授发表在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上的論文“阿Q正傳”,对鲁迅写作《阿Q正傳》的思想情况、阿Q的典型性等問題的論述,很值得商確。这里想就这几个問題提出个人的看法,就商于馮文炳敎授。  相似文献   

7.
陸侃如馮沅君兩先生的“中國文学史稿”中“东周的哲学散文”一節,講到“論語”說:“微子篇”記“楚狂接輿歌而过孔子”“長沮桀溺耦而耕”“荷篠丈人”三段,“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儒家的看法。陸馮兩先生在“史稿”中对这三章无詳細的分析說明,只是很簡括的提了这一句。究竟这三章是不是“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需家的看法”呢?我觉得还值得研究。我前兩年也教过此三章,我的看法却与陸馮兩先生不同,現在提出來同兩位先生商榷。正如陸馮兩先生所說“春秋中叶以后,土地逐漸由領主手中轉移到新兴地主手中;到了战國时  相似文献   

8.
最近于几种刊物上讀到一些討論老子問題的文章,不禁見獵心喜,我也愿意談談我对于这个問題的看法。我的看法基本上是同馮友蘭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問題”(1959年6月12、13日“人民日报”)一文的看法对立的,因此卽用上題命篇。还望馮先生和与馮先生的見解相同的同志們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9.
壹“大招”的作者“大招”的作者是谁,有人說是屈原,有人说是景差。我以为是屈原所作。其理由如下: 一、从思想内容上看,“大招”所反映的政治思想和屈原的思想相合。“大招”除去按照一般的招魂通套,說四方多灾害、劝灵魂早回家,并“盛称楚國之乐”以外,在篇末有一段長文,大言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这一段文章的性質和上文極不相称,而且,从根本上說起來,作为招魂的巫歌是不应該有这类話的。这是一个矛盾。它說: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問,什么是概念?或者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概念是一种思惟形式。如果再問:什么是思惟形式?則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思惟形式是人的大腦对客現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样回答,已基本上道出了对思惟形式的唯物論的观点。就是說,这种觀点主張:思惟形式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东西。也就是說,根据这种主  相似文献   

11.
刘节先生在《学术研究》1962年第一期发表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題》这篇文章里說:“按照馬列主义的理論处理中国思想史上的問題,已經有《中国思想通史》这部大著作做我們的榜样……我这篇論文,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中国思想史上的問題,这个問題就是‘天人合一’說。”这里,刘先生明白地把自己置于与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抗的地位。中国思想史和世界思想史一样,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的阶級与阶級斗爭之反映,  相似文献   

12.
如何运用馬克思主义的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相統一的方法来正确闡释中国农民战爭史上諸問題,对我們来說,还是一个学习过程。本文想就起义农民到底是以自己的思想还是以封建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問題,談談个人的看法,請同志們指正。我认为,起义农民是以自己的素朴的反封建思想为指导,而不是以封建理論为指  相似文献   

13.
馮定同志在他写的書和文章中,有好些地方涉及到伦理、道德問題。在馮定同志的道德观中有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所謂“人类感情”論。馮定同志认为:在人与人之間,有一种“根据自然本质而来的”、普遍存在的、共同的“人类感情”,它构成了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基础。他还主张根据“人类感情”来处理道德的继承問題;强調建立家庭中的具有“融洽气氛”的“感情生活”,根据“人的感情”来建立家庭中的伦理关系。本文拟就上述观点作一些初步的剖析。一、以人的生物性来排除人的阶級性  相似文献   

14.
最近,广东哲学学会、广东經济学会先后邀请了学术界一部分参加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同志,座談哲学、經济学工作面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的問題。座談情况如下: (一)不少同志說,自己在沒有下乡以前,对理論要从課堂、从书斋解放出来,变为广大革命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文学課本第一册文学史概述秦代以前的文学段中,有这么几句:楚狂接輿等三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儒家的看法。”文史哲本年第一期上鍾肇鹏君有“楚狂接輿等是人民嗎?”一篇文章:他指出上面的几句話,大概是采用馮沅君陸侃如兩先生中國文学史稿的說法。他根据春秋中叶以后的时代背景,社会經济情况,又根据战國策庄子楚詞等古籍,認为楚狂接輿等是私人占有部分土地的小有產者,是“士”的階級。这种分析,是否正確?暫不多談。只是鍾君進一步地判断他們的思想本質,否認他們是劳动者,并不承認能够代表人民。我觉得还值得研究。我的看法,却和鍾君不同,現在提出來和鍾君商榷一番。本來一个人階級性的形成,固然由于本身的經  相似文献   

16.
在吉林大学1962年第1期和第2期社会科学学报上,一連讀到了馮文炳先生有关美学問題的两篇論文:《美是客观存在和美学》和《美学两大事》;作为一个美学爱好者,从馮文炳先生的論文中,我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美学是一門新兴的社会科学部門。虽然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已經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德国美学家鮑姆加敦正式地  相似文献   

17.
(一) 杜甫的詩是我們文学遺產的宝庫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目前研究它的人很多,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如馮至先生的“杜甫傳”一書就曾以比較謹嚴的态度介紹了杜甫及其作品。但是必須指出:目前对杜詩的研究还存在不少問題。表現得突出的是:在傅庚生先生的“杜甫詩論”一書(以下簡称詩論、上海文藝联合出版社1955年6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和馮文炳先生的“杜甫寫典型”(載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以下簡称学报——1956年第一期)一文中,貫穿着唯心主义观点、庸俗社会学傾向和虚无主义观点。本文試就这些問題,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見。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四年七、八月間,光明日报“哲学”專刊发表了任繼愈先生一篇关于老子思想的文章。一九五六年下半年,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任先生的譯作“老子今譯”,这篇文章也作为附录之一收在書后。这篇文章对老子学說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它的阶級本質,以及老子書中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作了探討,其中包含了一些正确的論断,但也有不少問题很值得商酌。本文打算就老子的政治思想和老子学說的阶級本質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討論老子的学說,有一个困难問题存在。“老子”書不成于老子之手,这在今天差下多已成公論。一般認为里面保存了老子的学說,但也(?)入了后世人的思想。究竟現在的“老子”書里面哪些話是老子的  相似文献   

19.
“論孔子思想”一文是我于1957年上半年写的,发表在同年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第四期。当时写那篇文章,是基于不滿于現在一些書刊中关于孔子若干具体問題的以及对孔子整个思想的簡單化和絕对化的解釋、看法。举例說,如解“天命”之“天”为上帝,“命”为宿命論,說“中庸”为調和、妥协,否認孔子思想中有辯証的和唯物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内部矛盾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唯物辯証法認为,事物是发展着的,而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內部矛盾所引起的“自己的运动”。因此我們必須树立发展的观点,并且要从事物內部的矛盾来观察事物的发展。毛主席一貫坚持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并且解釋說:“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对性这个問題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說,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