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日罕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3,(12):182-184
《西藏赋》是清代蒙古族汉文诗人和瑛写的韵文和注释和二为一的赋。赋中描绘了西藏地理、佛教、部族、物产、民俗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内容全面而详实。但问世两百多年来几乎无人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和评析,本人将对该文中的宗教描写部分进行详尽解读。 相似文献
2.
李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36
有清一代,边疆舆地赋的创作蔚然大观,其代表为《西藏等三边赋》,突出地体现了征实的性质和特点,与此相联系,向来被视为地理著作。其征实性,不但体现在作者的意识上,还体现在赋作的内容上。其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征实性,原因概略有四:一是与清代地理学思潮的兴起有关,二是受当时学术风气尤其是考据学的影响,三是作者本身就是地理学者,四是作者都亲历过边疆地区。而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征实性,贯穿了强烈的边疆意识和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3.
乌日罕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5):119-120
《西藏赋》的韵文句式、韵文语言、韵文用典、韵文结构基本遵循了传统骈赋的写作规律,同时作为蒙古族诗人创作的赋也有不同于传统骈赋的自身特色,它延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汉大赋。 相似文献
4.
试论《西藏赋》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日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19-120
《西藏赋》的韵文句式、韵文语言、韵文用典、韵文结构基本遵循了传统骈赋的写作规律,同时作为蒙古族诗人创作的赋也有不同于传统骈赋的自身特色,它延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汉大赋。 相似文献
5.
李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4
以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为代表的清代乾嘉道之际的边疆舆地赋,以其鸿篇巨制和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而最早当在光绪九年(1883年)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新疆赋》,从作者、版本、内容、文学特色、价值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乌日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9-20
《西藏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篇以赋体的形式描写西藏的历史文献,对了解清代西藏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在解读《西藏赋》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又做了简要的评论和概括。 相似文献
7.
房召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0-15
赋体生成演变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但其主要创作特征是铺陈夸饰,这在汉大赋里表现最为突出。汉大赋的这种体裁特征为《药性赋》和《伤寒药性赋》等中医药赋所继承并发展:铺陈篇幅扩大,品物分类细化;句式由散而骈,语词也趋于多样;风格由凭虚夸饰走向征实和科学。这些发展使赋体中医药文献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特色,体现了赋体向原本杂文学方向回归的现实和异于纯文学赋创作的另一条轨迹。 相似文献
8.
春秋赋《诗》的文化渊源及其机制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110-114
周代统治者编《诗》是对原始乐歌文化教化机制的发展应用。在西周礼乐盛世,《诗》乐章演绎了礼义。春秋时代礼仪崩坏,礼义失去所赖以附丽的礼乐仪式,但礼义已凝结为全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规范,《诗》词章成为蕴涵礼义的文化元典。原始乐歌教化意蕴的铺陈展示与参与主体的体验感悟发展为对《诗》词章的赋、比、兴的应用,形成了赋《诗》活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胡武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
《山居赋》是谢灵运退居会稽始宁墅期间所作的山水大赋.其内容上借赋体状山水之美,写山居之乐,抒自适之情;体式上采用汉大赋结构,又为之自注;手法上写实与铺排兼备,而以写实为主.《山居赋》在艺术上的诸多创造代表了山水赋之极高成就,影响了古代山水诗的发展,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一赋而牵动山水赋、山水诗、山水文,其在赋史和山水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及特殊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18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以其鲜明的边疆民族与民俗特色而在光绪九年(1883)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其中《新疆赋》所涉及的新疆民俗,进行了较为详细论述考,如民居、园艺业、物产、商贸、岁时节日、礼乐教化等方面,对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新疆的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95-98,102
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以其鲜明的边疆民族与民俗特色而在光绪九年(1883年)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其中《卜魁城赋》所涉及的民俗,如居住与出行、生产民俗、民风民俗、商贸民俗等方面,对我们了解和研究清代黑龙江的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伟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
光绪双梧书屋俞樾校本《历代赋汇》中所录赋序,除承袭《文选》内序外序不分、以史辞为序之外,还有序、文不分,作者姓名与时代不当,有序而又未予标记等错误。 相似文献
13.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6
以"雅乐"为尊是《历代赋汇》乐曲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体现的是《历代赋汇》辞赋与礼乐思想同源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音乐学知识引入辞赋视域的同时,以《大合乐赋》为例,导出辞赋中体现的乐制、礼制、音乐观念,言说辞赋与音乐互动的礼乐文化内蕴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思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13
赋与小说在形态与体格上是貌似大相径庭、实则一脉相承的两种文类,二者在《红楼梦》的时代形成“参体同构”。《红楼梦》不仅援赋作入小说,秉持“远师《楚辞》而近学六朝”的赋学观念,存“隐曲之笔”;更是援引赋法入小说,以“七体”结构小说第五回,以“曲终奏雅”结构小说全篇。反过来,诸篇《红楼梦赋》又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首次以“赋”体完整组织、重写小说,以“赋法”构筑一个新的大观园世界。“赋—说”同构的文体形态分别在小说文本叙事与赋文本敷陈中得以实现。《红楼梦》与《红楼梦赋》二者的成功“互参”,是辞赋与小说试图以“赋法”同构的一个典型范例,在文体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饶宗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99-101
贾谊属于早熟而宿慧型人物,其著述值得仔细咀嚼玩味;其于24岁时任长沙王太傅,居长沙一段时间,今马王堆出土群籍与其著述互相考证,多有待于抉发。观《鵩鸟赋》末段,贾子之学,以人事为重,所重在人之道德。贾子释神明,从人身精神上立论,故称其所重在人学。 相似文献
16.
李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等《三边赋》,既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史地著作。《新疆赋》对南疆、北疆的历史分别进行了叙述,尤其侧重于清政府统一新疆的历史进程。《新疆赋》对今天了解清代中叶及以前的新疆简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其中也有若干舛误之处,这是在参考和引用时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常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1):68-80
跟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扬雄《甘泉赋》等作品比较起来,班固的《两都赋》并不为文学史家看重。然而它在赋史上却是不可替代的:它化解了传统大赋在审美追求和政教伦理追求间的冲突。消除了传统大赋的结构性缺失,体现了为汉德、汉赋乃至整个汉文定性和定位的高度自觉,真正具备了表征汉文的特性。它在汉赋发展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标志性的意义,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对赋体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尽管《汉志.诗赋略》"杂赋"与《文选.赋》二者所面对的作品有多寡之别,但在分类做法与编次原则上有较多的相同点。分类方面,二者在以作品题材为标准的同时,还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为依据,为特殊赋类命名的做法也相似;编次方面,二者均从儒家的价值体系出发,以政教功用为原则。《文选.赋》的分类与编次当受到《汉志.诗赋略》"杂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普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2-49,102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20.
问永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635-637
一般认为《太玄赋》是扬雄的作品。但在四大赋之后,扬雄已停止了赋的写作;《太玄赋》与扬雄思想不合,与《法言》、《太玄》文风、主旨不同;《太玄赋》不避汉讳而且论及骑马游仙,与汉代现实不合。《太玄赋》不是扬雄的作品。其作者有可能是杨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