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信任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信任文化尤其是组织中信任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主题涉及了组织信任的涵义、测量、特点,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测量.以及组织信任文化的涵义、测量等方面。依据综述可以看到,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组织信任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组织信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组织内部信任方面。而且相当多的研究是针对组织内部的人际信任方面;没有开发出有效的组织信任文化问卷;缺乏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信任文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从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状态向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致使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冲击。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组织化的社会,一切社会生活和活动都是通过组织展开的。然而,我们正在使用和已经习惯了的官僚制组织却是在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建构起来的,显然不再能够适应于我们在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开展社会生活和活动的需要,以至于我们必须去构想新型的组织,以求实现对官僚制组织的替代。这种新型的组织即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是具有充分开放性的组织,在合作普遍化的意义上,它既不允许任何封闭自我的倾向出现,也不排斥任何可以被纳入合作行动之中的因素。合作制组织将走在人类社会专业化发展的轨道上,但将改写以个体的人为标识的或能够还原为个体的人所承载的专业化历史,从而实现由组织行动体系承载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跨国合作组织间信任修复: 基于制度与文化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组织间跨国合作日益深化,而信任危机是制约组织成功进行跨国合作的重要因素,因此,跨国合作组织间信任修复是一个亟须深入探讨的问题.组织间信任修复的落脚点依然是个体,但修复对象的选择需要考虑众多组织因素.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对跨国合作组织间信任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制度差异影响信任者倾向,文化差异影响归因过程和可信赖性感知.跨国合作组织间信任修复需要在了解对方组织特点、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审慎地选择信任修复的对象、措施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组织整合机制中的信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康之 《河北学刊》2005,25(1):18-23
在关于组织的宏观理论研究中,组织整合机制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人类组织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我们看到三种基本的和主要的整合因素,它们分别是权威整合因素、价格整合因素和信任整合因素。组织发展史也就是这三种整合因素的依次介入。组织协调的基本内涵就是追求组织行为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而这一点只有在信任整合因素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同样,避免组织成员的边缘化则是组织整体效能最大化的前提,而信任整合机制恰恰是解决组织成员边缘化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方信任理论及华人企业组织中的信任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和系统总结了西方文献中关于信任的的界定、分类、中国人的人际信任问题和华人企业组织中的信任问题。对于中国的人际信任问题和华人企业组织中的信任问题,比较了西方学者和华人学者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6.
列宁领导俄共(布)在改造小农经济的实践中提出了通过合作制建设社会主义的合作制思想,揭示了落后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农村第三次改革中,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通过介绍借鉴列宁合作制的思想发展过程,概括了列宁利用发展合作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作关系中的信任问题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程凯 《中州学刊》2001,(2):21-24
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作为发展战略.在影响合作的诸多因素中,信任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的目的在于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信任的涵义和表现形式、信任发生作用的机理及来源,并结合实际探讨了我国企业合作关系中的信任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信任、契约与网络组织治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对单个企业治理的研究已经拓展到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对治理机制的研究也在发生同样的转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组织的契约属性,论证了信任是网络组织形成的基础;进而梳理了国内外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的两阶段论,即网络组织创建时的正式治理机制和创建后的关系治理机制;最后分析了作为网络组织形成基础的信任,这种治理机制的内涵、功能及其与其他关系治理机制的关系,并指出信任治理机制是网络组织基本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献策 《理论界》2012,(1):181-184
工业社会中,大学组织形成了几种经典的结构模式,在社会功能构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后工业化的进程,大学组织在后工业社会中将发挥"中轴原理"的作用,探讨其未来的组织形态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合作制组织理论的视角,意在对后工业社会大学组织的可能模式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公共产品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减少了乡村两级组织的收入,公共产品供给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应调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思路,通过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公共产品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形式,完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以适应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组织中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及构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和管理者间的信任关系既包含了理性交换的成分,也包括情感认同的成分,因而可以分为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两种.论文通过对组织信任的认知和情感维度的对比分析,发现认知信任和合作绩效之间存在"∩"的曲线关系,而情感信任则一直对合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环境的不确定性、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情感认同对于员工和组织间的关系将日益重要.人际网络对认知和情感信任具有重要的影响.陌生人网络更容易建立认知信任,而熟人网络更容易导致情感信任.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从家长型、层级型向高参与型组织的变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实证分析了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的状况以及两者的关系。在现阶段,尽管不同形式的组织资本和不同类别的组织信任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可以说,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较为缺乏;组织资本的建立有助于增强组织信任,而个人特征对于组织信任不产生普遍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建立组织资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以及组织结构的"非中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以及组织结构都出现了"非中心化"的趋势,传统社会及其组织的中心—边缘结构将为网络结构所取代。后工业化是走向合作社会的运动,而合作社会及其合作制组织在结构上就是网络结构,这一结构是与组织中的信任与合作联系在一起的。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社会以及组织的网络结构特征来认识信任与合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任、捐赠与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筹资困难是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障碍之一就是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为此,有必要在确保非营利组织自身值得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具体可以通过政府管制、中介机构评估、媒体监督等渠道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以此提高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促进捐赠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组织化社会中的信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上,工业社会已经可以称为"组织化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与社会的组织化相伴生的是一种契约型信任.契约型信任从属于以分工一协作形式出现的集体行动的要求,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制度化的信任,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从契约型信任在工业社会的表现来看,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能够使整个社会的行为成本降低.特别是在组织活动中,是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信任的秩序功能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今天,信任与合作被越来越多地用来描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主体问关系以及共同行动,已经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础性课题.但是,关于信任与合作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近代的学术语境之中,是在契约精神的框架下去加以探讨的.这与人类社会当下的现实要求相去甚远.无论是法团主义、理性选择理论还是协商民主理论,在信任与合作问题上所作出的理论证明都是不可能付诸于实践的,它们不可能导出解决人类当下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方案.但是,适用于人类当前以及未来的信任与合作方案是可以建立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张康之关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发现和道德制度的构想;它的现实根据就是人类社会正在展现出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论组织从竞争到合作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的组织以及组织间的关系,是一个从斗争到竞争再到合作的发展进程.工业社会的组织中以及组织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是协作与竞争同构的组织形态.经典的组织理论较多地看到了组织协作的一面,对于组织竞争的一面则很少涉及.到了20世纪后期,关于组织竞争的一面得到了认识,并被自觉地引入到组织运行机制的建设中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但是,对组织竞争机制的自觉运用受到了质疑,事实上也产生了许多消极效应.历史发展的最新趋势表明,在后工业社会取代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将会出现一种不同于近代工业社会的主导性组织类型,它将是一个合作制组织,它在一切方面都会用合作替代竞争.  相似文献   

18.
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是提高企业绩效与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集群发挥企业间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着力点。关系能力是集群企业在基于信任与利益的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累积性核心资产,决定了集群企业间合作行为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基于江苏部分典型产业集群内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企业间的信任、利益、关系能力均与合作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能力在信任影响企业合作行为的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关系能力在利益影响企业合作行为的过程中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应将企业的关系能力作为一项战略资产来进行开发与维系。  相似文献   

19.
20.
信任与合作秩序是有效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从我国的实践看,政府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双重缺失及其叠加效应导致了合作秩序的脆弱,并导致社会治理的低效。而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从观念、制度和行动等层面重建信任,扩展合作秩序,创新社会治理路径。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以社会中间组织为载体重构集体认同,以制度政策的完善提供明确的社会预期,大力发展公共交往体系,从而不断深化信任与合作,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