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现代企业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表现为现代企业的整个科技创新的过程从不在场的科学人员的创新劳动到准在场的技术人员的创新劳动,再到在场的生产工人的创新劳动的不断创新的过程。相对剩余价值在实质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分析得出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的结论。而张太增同志在今年第5期《学术研究》上撰文指出:“剩余价值不仅是工人劳动的产物,而且也是资本家劳动的产物。”从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产生和实现的全部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不应该被看作是仅仅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而应该看作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归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同时并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二者之间不存在一种替代的关系;超额剩余价值不仅仅来源于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而且也来源于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特别低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流动资本中属于劳动力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并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创造出来的.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划分根据也并不是资本不同部分"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而是资本不同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是以“双重自由的”雇佣工人的存在为基础的;并且,在从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渡,是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出现的。一些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则表明:资本积累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互动。不仅会使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形式隶属长期延续下去,而且会重新创造出各种形态的非自由劳动关系,以维持资本的赢利能力。这些研究证实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在特定条件下退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资本论》学习中,我们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所产生的超额剩余价值,到底是本企业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还是本部门企业之间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发生转移而形成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造就高素质智能化劳动者的同时,产生了相适应的优质高效现代化设备和新工艺(物化劳动),它表明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支出的新变化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脑力劳动比重增加,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创造是生产力特别高的"总体工人"活劳动支出的结果.物化劳动仍是活劳动的凝结,它在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只能依赖活劳动转移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引导激励公务人员最大限度地生产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价值和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劳动是否也创造剩余价值?应该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人的劳动也是创造剩余价值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仍要通过一个中介,在全民所有制形式下,这个中介就是国家,集体所有制就是某一群体,其实国家也是一个群体。有人说工人是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普遍原理的一般性和金融业劳动的特殊性的结合上进行分析后认为,金融业的劳动作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着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功能。金融业劳动创造的价值补偿了金融业从业者的劳动力的支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金融业的经营平均利润。理解金融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关键是认识"价值"的确切含义,严格区分金融业劳动与金融业经营的货币资本,明确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标准及充分估价金融业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监督工资是企业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量上也只是企业利润中的一小部分。资本主义企业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家不仅脱离体力劳动,也脱离管理劳动。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没有区分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没有区分资本家的剥削劳动和雇佣工人的被剥削劳动,没有区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认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剥削性质,有利于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视域来审视,现代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趋于相互融合的态势.一方面,我国经济理论界乃至经济哲学界关于"什么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的争鸣,使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不断地从物质生产领域向精神生产领域拓展,以至于将科技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哲学界乃至经济理论界关于"什么是科技劳动"问题的探讨,使科技劳动不断地从知识生产领域向现代经济社会诸领域拓展,以至于使创造价值的各种劳动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成为了"科技化的劳动"或"科技劳动".并且由现代经济社会之劳动方式的转变所呈现的新特征所决定,创造价值的劳动已形成"以科技劳动为核心"和"以准科技劳动为辅助"的新型生产劳动系统,以至于使传统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这一研究,对于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劳动和经营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劳动的复杂性为标准的分类,是与创造、形成价值有关的重要分类标准.文章指出,社会劳动大体上可分为简单劳动、一般复杂劳动、创新劳动和天赋劳动四类.科学劳动和经营劳动是创新劳动中的两种典型劳动,在创造价值和生产财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管理劳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是生产性的、创造价值的复杂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营企业中 ,管理劳动一方面是生产性 ,创造价值的复杂劳动 ,另一方面是为剥削而管理的劳动。独立于生产者之外的科学知识不形成价值 ,它必须与劳动者的劳动结合起来 ,作为生产劳动的组成部分可以形成价值 ,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 ,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倍加价值  相似文献   

14.
深化劳动价值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其创造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承认;其二是要求正确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两个理所当然的现实经济问题,由于过去存在种种理论扭曲,而形成障碍.要克服就必须做到下面四个确认其一,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其二,剩余价值具体表现为实际价值;其三,劳动创造价值主要借助于"刀"和"器"即物化劳动;其四,只有确认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才能使按资本、按技术分配有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8,28(1):117-124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获取利润所隐含的剥削问题,提出剩余价值说,假设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解决"李嘉图矛盾"。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的根在价值,价值包含剥削因素;剥削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而剩余价值在企业内部表现为资本独占式分配,在部门之间表现为利润竞争式分配。马克思要从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数量关系、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的数量关系当中,以微观上揭示价值形成,从宏观上导出生产价格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额,即隐藏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的那个东西同剩余价值总额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价格波动的中心点的是劳动价值。用平均利润率得到的生产价格和用c/v比值得到的生产价格,能否为同一个?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创造大量的剩余产品、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也是价值,所以科技和管理劳动能创造价值.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凝聚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上,体现为先进的设备、材料和工艺(统称为物化劳动),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物化劳动应该是创造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科学技术有了迅速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应该用于生产,出现了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过渡的趋势。在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不断减少的同时,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却在不断增加。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利用这一现象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宣扬什么:“不能再说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了。”“应当说由资本  相似文献   

18.
教育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教育投资是不是生产性投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它不仅是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也是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动的学说,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学说。这里我只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马克思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曾给予了明确的定义,他说:“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固有的产物是剩余价值,所以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能力使用者是生产的劳动者,就是说,只有直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资本的价值增殖而消费的劳动才是  相似文献   

19.
构筑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既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还是一个"先验的结构”和范畴系统."一般人类劳动--社会劳动--活劳动--剩余劳动”范畴序列的每一次限定,都导致"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范畴序列的升华和在思维行程中"具体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 ,流通中的大部分劳动都只是价值实现的条件 ,而不是创造价值本身的劳动 ,从现代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凡是配置资源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流通劳动在资源配置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流通劳动价值观 ,即流通劳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甚至是比生产劳动更为重要而有效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 ,重视流通劳动的重要性及其创造价值的功能 ,是我们在开放竞争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