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个转变”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张颖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与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引进了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模式。在许多人眼中 ,自由化被视为一个过渡阶段 ,在此期间 ,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国和印度 ,尽管存在着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 ,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却始终建立在“混合”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在印度 ,人们普遍认为 ,其经济体制正在从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换言之 ,即从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中国和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 1 979年 ,而印度的改革则从 1 991年开始全面…  相似文献   

3.
40年来大部分时间里,中印两国的经济政策有某些共同点,比如两国都信服中央计划型经济,均致力于发展农业,又以自给自足为奋斗目标.闭关自守精神在两国根深蒂固,谁也不肯放弃计划经济.1985年两国都公布了新的5年计划.不过两国在许多方面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小规模的改革,使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社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经济是全社会的生命线。既然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严,那么中国社会转型便可以概括为:从计划社会到市场社会。所谓计划社会,简言之,乃是指经济活动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形态。经济运作,唯计划是从,社会生活诸方面以计划为主轴旋转。在计划社会中,单位是功能齐全的社会细胞。企业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机关办社会,个人生活对单位的依附程度,有人戏称,除了火葬之外,单位几乎包办了一切。其实,即使火葬,也是由单位负责送到火葬场的。社区功能严重萎缩。所谓…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分散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 ,上述两个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我们之所以关注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分散化管理的经验 ,是因为存在着两个至关重要的理由 :其一 ,在金融分散化管理方面 ,两国之间的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其二 ,两个国家都实施了相关的经济政策 ,并建立了有关的组织和机构。双方都正在推行旨在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改革 ,并制定了有关的激励政策 ,建立了分散化管理的金融机构 ,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是一个从苏联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试论乡镇政府的职能转换与机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明忠 《探求》2000,(2):43-45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从集体所有制为主转向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市场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但农村的一级基层政府──乡镇政府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政府机构模式和管理方式还没有改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转换与机构改革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乡镇政府当前面临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现代化等新课题的外在压力和自身臃肿,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下的内在压力。自身改革不到位使政府…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发展已走过50年的历程。在改革之前的30年,由于人为的因素制造了许多外生的矛盾,使中国的发展跌入低谷。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出现的矛盾以内生为主,随着各个层面改革的深入逐渐显现,到了90年代,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所有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出来,累积成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相关的问题。一从经济领域来看,矛盾主要表现为两种体制的并行及其磨擦。体制的变化使我国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集约经营问题及其对策王朗玲高兴民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两个转变王启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行两个转变,既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  相似文献   

10.
中日流通比较研究专题讨论会综述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导向型改革的目的在于要消除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使市场机制能够在经济活动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通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可以看到,由于中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前从未存在过一个发达的市场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即...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发展中国农村市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和发展中国农村市场体系徐柏园农村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须培育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市场体系。回顾中国农村改革17年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从1985年开...  相似文献   

12.
加强金融监管是市场化改革的现实选择杨忠海赵景乐市场化改革是我国“九·五”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的目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一前提下,探讨金融监管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加强...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必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选择的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综观改革十几年来走过的路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改革总是以市场为取向向前逐步推进的。改革的实践不断开辟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理论的不断深化又把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推向新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2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即将迈入21世纪时,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关注:持续增长的美国经济,80年代强劲发展而90年代处于低迷的日本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发生动摇的“东亚模式”,艰难地转轨的东欧经济。中国的改革,主要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无疑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因而,研究转轨经济国家的改革对中国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处于转轨经济阶段的几个国家与中国的改革情况作一比较,以期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一、关…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经济运行体制的改变:从以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为表现形态的传统经济向以市场经济为表现形态的现代经济转变。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等其他方面的改革,并最终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和中国社会的未来命运。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以市场经济为表现形态的现代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困惑和障碍。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表现在,许多传统经济观念和理论还在束缚和困扰着我们的实践。例如,近年关于所有制问…  相似文献   

16.
政策是最大的政府行为,体制也是重要资源。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经济国有化基础之上的,所以国有经济的改革实质就是为了创造自负盈亏的非纯粹国有的市场经济主体与基础。为此,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以实现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积极创立股份经济以实现经济体制的转换,就应成为政府的两大经济行为。至此,我们只能以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来更新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全部观念。作者还认为,政府与其重视对财产的直接占有,不如强调对财富的间接分配,即从“财产政府”走向“调节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了15年艰难探索的历程。15年改革的成就集中到一点,就是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但当我们回顾这一重大转折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历程时,就会清楚地看到:改革的理论远远落后于改革的实践。不是改革的理论指导改革的实践,而是现实经济生活所发生的变化迫使理论一步步地变革自身,以使理论符合改革实践发展变化的要求。造成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忽视了对改革的内在原因、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几乎所有的改革研究都停留在指出传统体制的种种弊端这一现象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论利税分流及企业改革吕全一、我国企业改革的现状我国的企业改革自1978年起步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继而逐步推行企业内部的各种经济责任制,建立厂长负责制、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以后,随着改革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方式与统计改革杨忠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大变革。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下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福利型时期、改革探索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的完善期三个阶段。在福利型时期,政府对房屋实行统分统配,但是这种制度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取消而终结;在改革的探索期,我国迈出了住房商品化的第一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建立了以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六十年来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而分析各个时期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问题,以期对即将出台的《住房保障法》有所资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