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作为量刑程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但是,我国现在的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立法规定的缺失和不完善、量刑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准确性、量刑建议的高采纳率等问题。应当从检察机关自身方面、律师的量刑辩护和法官的量刑裁判方面对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予以完善和构建,使我国的量刑程序改革达到应有的效果,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2.
何东燕 《天府新论》2005,(Z1):205-207
量刑建议权属于检察机关的公诉权的一部分,并没有侵犯法院的审判权.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量刑建议,不仅包括对被告人的定罪的建议,还包括对被告人的应当判处的刑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轶 《江淮论坛》2010,(5):101-107
完善刑事实体法中量刑基准的立法规定并在刑事程序法中确立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具有法理依据和现实意义。量刑建议制度应是一项有多方主体参与刑罚裁量过程的互动制约机制,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不仅存在于自诉案件中,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也应享有量刑建议权。我国的量刑基准的立法中应增加规定:在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中,法院在量刑时,应考虑犯罪人为补偿损害和被害方达成协议所做的努力,并应合理考量被害人提出的对犯罪人量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量刑监督以审查起诉阶段的量刑建议、庭审中的量刑辩论以及对刑事裁判结果的抗诉为重点.为确保量刑监督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必要将其延伸到刑罚执行阶段,并以构建与完善检察引导侦查制度、控辩协商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公诉人具体明确的量刑建议权应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越  马兵 《社会科学论坛》2005,(4):196-197,139
一、量刑建议权概述量刑建议权就是检察机关即公诉人在公诉词中指控被告人行为构成何种罪名时,提出较为具体的量刑意见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法律无明文规定。但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却已开始试行量刑建议制度。实践中主要是关于量刑情节、量刑幅度的建议。第三种就是现在司法改革中提出  相似文献   

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之后,检察机关积极开展量刑建议精准化探索,在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确定刑量刑建议占比和法院采纳率快速升至高位并常态化运行的同时,也存在确定刑量刑建议标准不清晰、幅度刑量刑建议不规范及法院对不同类型量刑建议采纳程度各异等问题。从理论上厘清量刑建议“精准化”的内涵,反思“形式精准化”与“实质精准化”、部分精准化与全覆盖精准化等不同价值,对规范推进量刑建议精准化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规范量刑建议分类和提出方式,明晰、细化量刑建议的调整尺度,确立与“实质精准化”对应的采纳方法等措施追求“实质精准化”,从而实现“形式精准化”与“实质精准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两个“一般应当”的规定,使检察量刑建议对法官量刑产生了很强的制约力。该规定虽有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落地的现实动因,但法理正当性不足,应当逐步予以完善。量刑建议和量刑情节不属于审判对象的范围,法院对其变更不受控审分离原则的调控。应当建构法院变更量刑建议的正当程序,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法院认为量刑建议明显不当时告知检察机关调整,不应被确立为法院的法定义务,而且告知时间可以灵活化,不限于庭审后。  相似文献   

8.
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是规范法官量刑裁量权,确保量刑的公正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学界关于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的相关理论纷争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概念之争即“主体之争”、“提出时间之争”、“提出方式之争”、“静态与动态之争”;二属性之争,即权力?抑或是权利?还是法律监督权?检察官量刑建议的理论基础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自由裁量权之要求和公诉权内涵的必要延伸;其二是基于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其三程序参与之要求.  相似文献   

9.
量刑辩护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司法活动,量刑辩护是量刑程序的重要内容,即辩方对控方重量刑的反驳、轻处量刑情节的举证和轻量刑意见的呈现,具有重要的纠偏、保障和调节功能.其中,定罪辩护与量刑辩护分离,控方建议与辩方辩护并轨,求法与求情策略并用,是实践量刑辩护的三大命题.而以解释性量刑规范规定量刑辩护制度,以指导性量刑规范细化量刑辩护制度,则是量刑辩护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实地发挥这一题中应有之义,就是量刑公正实现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0.
量刑调查制度是以刑罚个别化原则为理论基础。其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法院提供被告人个人的历史和犯罪行为的信息,以便实现量刑的个别化。虽然该制度自创设以来就在理论和实务界产生了强大的争论,但其却体现出了司法公正、程序正义和诉讼经济的诉讼价值和精神。因此,我国应从量刑调查的主体、内容等方面来考虑量刑调查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量刑监督意义上的类案监督,是指相对时空条件下,检察机关针对经刑事诉讼程序并在量刑情节上具有相同性或高度相似性案件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法院既往判决的不一致、相矛盾之处,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从而使法院纠正对个案(包括已判、未判及将来受理的某个案)量刑不当的量刑监督方法.类案建构主体应是多元而非一元,基层检察院针对基层法院、市级检察院针对中级法院、省级检察院针对高级法院进行类案主体构建,应是合理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不宜作为类案的构建主体.建立类案监督会议制度,以类案监督会议机制为基本途径,将检察机关原来的单一后监督方式拓展为高效合理的事前与事后双监督方式,同时完善检察建议及判决背离、说理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2.
广州许霆案带给法学界的思考有许多。其中,定罪与量刑“合二为一”的弊端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到了控辩双方有关量刑的抗辩,也使人们对庭审程序的正当性产生了质疑。参考正在试点的量刑程序改革,从明确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保障被害人量刑程序参与权和增强法院裁判说理性等方面,建立“相对隔离式”的量刑程序,已经成为规范司法行为和推进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贾春梅  商凤廷 《河北学刊》2013,33(1):168-172
量刑制度改革是中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刑制度,确保量刑公正、适当,是量刑制度改革的终极追求。作为享有求刑权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是求刑权当然之意。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总结各地检察机关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中国司法实践,对建立规范化量刑建议制度及配备机制提出基本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量刑建议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开展的一项改革活动,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确保量刑公正、提高诉讼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探讨改革实践中关于量刑建议制度运作的构建,能够为现行量刑建议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思路,并对检察机关进一步强化量刑建议权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诉因具有衔接实体法和程序法、规范公诉权和审判权、解答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价值;具有引领、指导公诉行为,保障被告人抗辩权行使,决定起诉状表述和要求,分解复杂犯罪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诉因制度符合检察制度改革的要求,切合法院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我国已经具备借鉴诉因理论和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公诉事实是构成犯罪的特定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事实,是检察官为请求刑罚权发生而主张的事实。公诉事实的效力范围是对法院的约束范围,公诉事实的效力及于同一自然事实的整体,公诉事实的变更必须在公诉事实同一的范围之内,并且必须经过严格的变更程序。本文在介绍大陆法系公诉事实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借鉴该制度以保护被告人的防御权利。  相似文献   

17.
一、量刑建议权概述 量刑建议权就是检察机关即公诉人在公诉词中指控被告人行为构成何种罪名时,提出较为具体的量刑意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量刑程序由诉讼主体之间一系列交互的诉讼行为构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辩护方、公诉方、被害方以及法院诉讼行为的全面实证调查,审视中国量刑程序的运作现状.研究显示,我国量刑程序所出问题的原因既有量刑程序本身的不健全,也有量刑程序之外其他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故而中国的量刑程序需要“内修外补”.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公诉转自诉制度的理想功能,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建立审前程序性裁判机制,将重大、复杂案件的起诉决定权交给法官,由法官作出起诉与否的裁定;加强对自诉人取证的支持;建立、完善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完善、扩大适用人民监督员制度.同时,赋予被害人选择适用程序的权利,或者申请程序裁判;或者直接提起自诉.二者只能选择其一,由被害人衡量.  相似文献   

20.
关于韩国禁止裁判诉愿的宪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宪法法院法>第68条第1项明确将普通法院的判决排除在宪法诉愿的审查对象之外,对于禁止裁判诉愿的此项规定,韩国学界聚讼纷纷.合宪论与违宪论之间形成了四大争点:禁止裁判诉愿是否符合宪法诉愿的本质、是否属于立法形成自由,司法行为侵犯基本权利的机率与审级制度对其控制能力是否使得裁判诉愿不再必要,裁判诉愿是否包含在裁判请求权之内,是否导致第四审法院的形成以及案件负担的激增.四个回合的对决式过招中,韩国宪法诉愿制度的内涵,渐次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