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年前,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陈家庄子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而如今,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锻铸声,这里却由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的贫困村成为当地的经济强村。全村138家自然户中,从事刀具、扳手等小五金加工的专业户就有120多  相似文献   

2.
李娟娟 《北京纪事》2009,(12):80-81
一阵阵秋风吹得北京城可大街满胡同地瓜果飘香,爱吃的北京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拨接着一拨的时令水果。眼看着一嘟噜一嘟噜绿色儿紫色儿的葡萄、水灵灵的鸭梨苹果、金黄的哈密瓜……您瞧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是说不清这时节到底有多少种水果上了市。反正是一兜一兜地没少让老百姓提溜回家。  相似文献   

3.
今年本命年又逢60大寿的王成强是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村里的老人儿,老王穿着红袜子,踩着千层底儿,每天在村里忙前跑后,被大伙儿称作"忙活人儿".他是村里的热心人,村里的老礼儿,老讲儿,老规矩,老王对这些都门儿清.村里无论是红、白事儿,还是小孩儿的满月、百天,很多都是老王张罗的.  相似文献   

4.
晓红 《新天地》2012,(6):38-39
在合肥市铜陵路桥露天广场,每天傍晚,一对舞者在这里翩翩起舞,风雨无阻。男的是一名十六七岁的痴傻儿,女的是一位七十多岁、满头华发的老奶奶,他们互相搂着跳伦巴、跳水兵、跳华尔兹,每次都跳得很投入,全然不顾一拨又一拨路人的围观,仿佛忘记了这个世界的存在。2012年2月1日,这对祖孙舞者走进了合肥市社区舞蹈大赛,奶奶张保娥说,患有先天性愚型的孙子不是家里的累赘,而是家里的快乐宝贝。  相似文献   

5.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使学界重新认识《庄子》和《论语》的关系,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庄子》重言和《论语》的关系,发现《庄子·大宗师》篇中子贡助理子桑户丧事和《庄子·天地》篇中的子贡遇汉阴老人两则重言在叙事上对《论语·微子》篇中子路问津和子路遇荷榛丈人两则故事存在模仿的倾向。同时指出《庄子》重言在叙事模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造和扩充,从而超越了《论语》。  相似文献   

7.
情系四合院     
听话匣子 我住的崇文区关帝庙街八号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分里外两个院儿。里院儿坐北朝南是三间大北房。东西两间厢房。我家就住在西厢房。里院儿住着五户人家。外院儿住着三户人家。  相似文献   

8.
49年前,我们53名阳泉市的知识青年,为响应党的号召,到寿阳县羊头崖公社南寺庄村插队落户,组成了山庄的第58户人家。整整七年,我们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洒在了这片黄土地上。我当年插队的地方是个小山庄,老支书马润生是村里公认的大好人。村里不管发生什么事,大多  相似文献   

9.
曹春雷 《社区》2012,(30):50-51
当又一拨村里来的乡亲走后,妻的脸就晴转阴了。这已经是这个月送走的第三拨乡亲了。他很知趣,自个儿拾掇完家务后,拉妻坐在身边,想和她谈谈。他了解妻,其实她是个挺贤惠的人,只不过这几天除了上班,还要在家里忙着给乡亲做饭,很累,可能有点烦。  相似文献   

10.
曹春雷 《社区》2012,(20):50-51
当又一拨村里来的乡亲走后,妻的脸就晴转阴了。这已经是这个月送走的第三拨乡亲了。他很知趣,自个儿拾掇完家务后,拉妻坐在身边,想和她谈谈。他了解妻,其实她是个挺贤惠的人,只不过这几天除了上班,还要在家里忙着给乡亲做饭,很累,可能有点烦。  相似文献   

11.
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提倡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在庄子的学说里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美学内涵,它既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要求,也是对自然万物天性的认识,表现到艺术创作上就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自由、空明的心境,创作出的作品要能表现自然万物的本原性生命,传达万物的纯然本性。庄子的这种自然主义艺术观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主观精神和作品的自然天性上。  相似文献   

12.
庄子逍遥的另一面,是面对人间世的种种不幸时所展现出来的困苦.这种困苦是因为出于对世间的无奈之情.世间的无情、命运的冷酷在人间世一一展现.对此,庄子是困苦与无奈的.在庄子的哲学中,"曳尾之龟"这一意象最能体现庄子的这种困苦与无奈,而从对这一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庄子困苦是隐藏在其逍遥之下的,故此这种困苦又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意味.这是庄子狂狷的一面,而这种狂狷之气,使得庄子以一种游戏的态度面对世间.这是庄子用以消弥生命与世界鸿沟的审美力量,而在此意义上,庄子哲学中体现出一种困苦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春意盎然的午后,老王抱着孩子在小区院里晒太阳.眼看着三五成群的队伍一拨接一拨,这是房产中介和他们的客户.自打过了春节,老王经常在小区门口、电梯里见到他们的身影,但像今天如集会一般,竟突然来了好几十人还是新景儿."哥,您看房子吗?"老王一看,说话的是一位闲等业主无聊、临时招揽客户的中介,"咱们小区新出的一套,正规一室一厅.业主那边已经签了,着急用钱,450万首付才需要150万,就当做个小投资呗."老王心里发笑:"说得好像150万跟掏150块似的."但等他第二天在网上搜索这套刚刚上架、连照片都没有的50平一居时,发现已经下架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经典文本的诠释具有密切的关系。汉代思想家董仲舒通过诠释《春秋》《公羊传》而建立公羊学的思想体系,魏晋玄学家郭象通过注释《庄子》而创构一套新的道家思想体系。他们的解释皆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是“六经注我”的典范。董仲舒认为《春秋》有“微言大义”,郭象认为《庄子》“寄言出意”,这构成了基本的解释理论。微言大义、寄言出意是讨论言意之辨的问题;它们是经典中特殊的言意,而与常言常义相分。微言、寄言,即经典中嫌疑矛盾之言,真假、实虚、有无难辨;大义、出意,即孔子、庄子寄寓于经典中的丰富复杂的意义。微言与大义、寄言与出意存有重大的间距。在解释方法上,这有利于解释者突破经典言辞的限制而自由地发挥孔子、庄子之意;在解释效果上,这有利于解释者消解经典言辞之义与其所阐释的孔子、庄子之意的冲突和矛盾,从而确证解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和《庄子》用较大篇幅书写"死亡",贾宝玉惊心动魄的死亡言说是对《庄子》中死亡意识的接受。贾宝玉和庄子的生命哲学逻辑都是死亡焦虑下的应对机制,他们的死亡观都体现出对"崇高死"和"伦理死"的消解。贾宝玉在生存应对和意义追溯上与庄子存在差异,这凸显了该人物形象的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限制城市养犬,说来已有十年之久,可是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无证养狗的越来越多,狗咬伤人的案件也越来越多。10岁的小陈被狗咬了,咬在她的大腿内侧。小陈家住上陡门十组团3幢。事发那天,小陈像往常一样下楼玩耍,听到对面4-2幢一楼一户人家有小狗的叫声,喜爱小动物的小陈循声找去,发现这户人家的大狗刚生了五六只小狗,只只都憨态可掬。就要求狗主人让她抱一抱小狗。  相似文献   

17.
地里是10套大型指针式喷灌机,90%多的耕地上了喷灌;村里是统一建起的120户标准化新房,小轿车停在房前屋后。杨贵村,这个察右后旗第一个建设喷灌圈的村,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人均收入在1.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林云铭的《庄子因》是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的一部典范之作,在《庄子》散文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较成功地运用了文学批评界流行的"法"的观念来解读《庄子》,不仅总结出了《庄子》中的诸多修辞技艺,梳理出了《庄子》的复杂文脉,提出了《庄子》是"一部有首有尾、有端有序之文",而且发现了《庄子》"文中之理,理中之文"的文学特征。"以法解庄"背后渗透着林云铭悲天悯人的道家情怀,是士人心态的一个时代缩影。  相似文献   

19.
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他提倡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自然”在庄子的学说里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美学内涵,它既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要求,也是对自然万物天性的认识,表现到艺术创作上就要求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备自由、空明的心境,创作出的作品要能表现自然万物的本原性生命,传达万物的纯然本性。庄子的这种自然主义艺术观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主观精神和作品的自然天性上。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死亡进行了深入独特的思考。本文旨在论述庄子对死亡问题的基本思想:从本体论上看,死为气之消散;从认识论上看,死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向;从现实性上看,死是天命之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