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这一微观视角,通过对我国本轮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可知,由于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动导致的投资扩张,引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加之投资乘数的放大作用,诱发投机性融资需求,进而导致信贷规模扩大乃至广义货币量的增加,最终形成通货膨胀。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的治理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从源头上缓解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在不同股权集中度下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权分散企业,不管是高成长性还是低成长性的企业,负债都表现为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即负债的相机治理起主导作用;股权集中的低成长性公司,负债不仅会产生相机治理效应,而且产生过度投资行为,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后者作用大于前者,企业最终出现过度投资行为;股权集中的高成长性企业,负债融资会导致企业的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3.
股市过度投机是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扭曲,会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10—2020年数据,实证检验股市过度投机对企业短贷长投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市过度投机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短贷长投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股市过度投机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成长期、衰退期企业的短贷长投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股市过度投机会显著提升非效率投资水平并降低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占比,并导致融资约束加剧,提升金融化水平,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短贷长投水平的增加。最后,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金融监管是校正股市过度投机扭曲企业投融资行为的重要渠道。本文从校正股市投机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过度反应作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命题和“反转交易策略”的理论基础,由DeBondt和Thaler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市场有效理论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学者针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进行了大量实证检验,所得出的结论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我们认为分歧主要源自对超常收益率度量方法的差异和数据选取的敏感性。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在长期上存在过度反应,但是不具有对称性;在短期上输家组合存在过度反应,而赢家组合则表现为反应不足;拒绝中国市场弱式有效假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研究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在这一影响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投资者情绪在对企业投资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的同时,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塑造管理者过度自信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使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具有政治联系的过度投资与负债融资的双向影响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治联系会引起企业过度投资;银行贷款对具有政治联系的过度投资不是产生了抑制效应,而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商业信用对政治联系引起的过度投资没有显著影响,而长期债务期限结构则能够制约政治联系引起的过度投资行为;政治联系引起的过度会减少未来期间的负债规模,并且延长未来期间的债务期限;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是双向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7.
市场定价机制会影响参与者的行为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新型信贷模式——网络借贷市场中,借款人定价和平台标价两种利率定价机制对借款效率和投资效益的影响值得研究。借助人人贷2010年至2016年的微观借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探讨利率定价机制由借款人定价变更为平台标价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标价机制下借款满标率下降、违约率和违约期次比增加、资金回收率降低,表明平台标价机制既不能提高借款效率,也不能通过改善借款质量以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最终控制人性质,区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考察在不同产权性质下负债期限结构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样本来说,短期负债对过度投资具有治理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长期负债对过度投资没有治理作用,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问题。从产权性质来看,在国有企业中,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对过度投资都没用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短期负债对过度投资具有治理作用,长期负债不能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先天性制度缺陷以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过度投资"已成为制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上市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更为普遍,程度也更为严重;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加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不仅没有缓解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状况,反而有加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9~2012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FCF过度投资的影响和控制。通过单变量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证明不同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会对过度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和控制。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股权结构的改进来控制FCF过度投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行为财务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上海A股市场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和规模效应现象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受到规模效应的影响显著,小规模上市公司的超常报酬率要远高于大公司,同时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现象,因此不支持市场有效假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钢铁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借鉴Richardson模型研究不同来源的债务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所产生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商业信用与过度投资呈反向关系,并且对上市钢铁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福建省部分县(市)的抽样问卷调查,对农户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调查发现:农户信贷需求较强烈,且以中短期需求为主,但金融机构对其贷款覆盖面不足、满足率低。实证结果表明:农户信贷需求受到其曾经获得贷款数量、家庭拥有劳动力数量和家庭总开支水平的正向显著影响,家庭财产水平对农户信贷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保全银行信贷资产与化解企业过度负债的研究●汪永明保全国有银行的信贷资产与化解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是相互联系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企业过度负债的必然结果,而企业债台高筑的发展,又迟早会把银行给吃垮的。所以,在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居高不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5-2009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情绪感染理论和迎合理论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资本投资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其波动的情绪感染和影响了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投资行为;与一般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管理者使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资本投资之间的敏感性增强,加大了公司的投资支出。相比较而言,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更会感染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情绪,使之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其引发的感染效应减弱;对于投资水平较高的公司,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新兴的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资本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的消费需求不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在经济学者当中已经形成一种共识。本文从理论模型分析入手,得出经济结构失衡会使产品供求既存在超额供给和价格下降,又存在超额需求和价格上升的论断。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失衡所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最后提出了在经济结构上进行宏观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择812家沪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测度每个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参照投资模型估计出投资过度或不足金额,考察了会计稳健性程度与投资过度或不足之间的关系,结论得出稳健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政策能促进管理层理性投资、抑制非效率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8.
面对投资主体秉承的安全性、效益性与流动性信贷原则,旅游业整体产业在这些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具体到企业中,则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既存在融资难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各自的特殊问题.只有理清不同种类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找到其瓶颈因素,如大型企业的上市融资问题与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症下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股东一债权人冲突易引发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不同的后果,而负债水平的增加将会影响出资者的出资行为.如果企业的新增投资项目风险比企业投资新项目前的风险大,则容易出现过度投资问题;如果新增投资项目的风险比企业投资新项目前的风险小,则易出现投资不足问题.当股东一经理利益一致,且其他条件如负债比例、企业经营风险等一定的情况下,新增项目风险越大,过度投资越严重;相反,新增项目风险越小则投资不足越严重,并且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的程度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而加大.由此可见,项目风险是影响负债期限结构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和突出,过度竞争就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具有三个特点:进入企业过多,全行业长期低效益,竞争和低效益不能产生淘汰作用。有人认为市场机制会自动解决过度竞争,也有人认为过度竞争导致供给过剩、价格战及加剧通货紧缩。笔者认为过度竞争总是发生在某一产业内的竞争,它的产生必然有其内在的机理,本文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试图对同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据此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过渡时期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解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