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认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系统考察了《礼记》中的有关资料,具体分析了儒家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内容层次和观点倾向,认为《礼记》中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在继承早期儒家孔、孟、荀的思想并吸收墨、道等诸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春秋战国以降儒家的思想变迁和政治追求,并显示出诸子百家思想趋于融通的时代思潮特点.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理想人格学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具体而言,其学说包含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理想人格的类型、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和理想人格的培养等四个方面。反思及厘清孟子理想人格学说的主旨和精神,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格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庄子与尼采二人的学说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二人学说的思想内容又迥然不同.从理想道德人格的角度来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理想道德人格的基础、理想道德人格的特征、理想道德人格的修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庄孟不遇"是思想史的难题之一。根据现有的文献,我们很难找到二人相遇的直接线索。但是,二人之间存在的人脉关系足以为他们的"相遇"提供条件。学者所营造的"庄学儒源"说缩小了庄、孟思想上的联系。在人性论、认识论和功夫论等问题上的相似观点,我们可以确定庄、孟在思想上的"相遇"。"不遇而相知"也许是化解"庄孟不遇"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孟、荀的美学理论以实践理性为基础。孟子把人的自然属性定性为善 ,荀子把人的生理欲求定性为恶 ,而对作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殊途同归。孟、荀的人格美理论力图从反思人的本质来揭示美的内涵和道德美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取向 ,把道德实践、审美和人生理想统一起来 ,对先秦的审美意识和中国的艺术精神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理想人格的设计、培养和塑造是儒家道德学说的核心 ,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的君子型人格 ,其要求和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仁者爱人”、“泛爱众”的博爱情怀 ;“忠恕”的道德品格 ;“博施济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中庸”的气质和风貌 ;“志于道”、“志于仁”的理想和信念 ;“义以为上”、“见利思义”的义利观 ,等等。尽管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弱点和缺陷 ,但它作为中国社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理想人格模式 ,已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 ,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今天 ,儒家的理想人格学说对于我们社会主义新型理想人格的设计、培养和塑造 ,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荀的美学理论以实践理性为基础。孟子把人的自然属性定性为善,荀子把人的生理欲求定性为恶,而对作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殊途同归。孟、荀的人格美理论力图从反思人的本质来揭示美的内涵和道德美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取向,把道德实践、审美和人生理想统一起来,对先秦的审美意识和中国的艺术精神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现代价值变迁历程的一部分,理想人格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衍化,传统圣人人格观受到质疑,在继续吸收传统儒家人格学说的同时,逐渐蜕去传统理想人格学说的“圣贤”色彩,显露出现代化、平民化人格不断涌现的过程。近代哲学家对传统儒家圣人人格理性主义的批判和结构,并不意味着绝对否定和消弭理性,是对传统儒家理想人格理论的克服和超越。随着科技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人格也必定要发生嬗变,大多数社会成员正在逐步理解和接受现代化的精神,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调整、选择和重塑自己的人格,建立起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理想人格学说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体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经世致用”湖湘文化为其理想人格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思想资源,近代西方进步思想为其提供了时代性内容,马克思主义为其规约了理想人格理论的价值取向。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为理想人格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根本途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实践中,仍然需要强调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理想人格学说仍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孟子在道德起源、理想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修养等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说,孔子的道德学说为孟子的道德学说的阐发提供了理论原型,而孟子的道德学说则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孔子的道德学说。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格类型,其人格类型基本上划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肯定型的人格类型,即君子一类;一类是否定型的有待教化的人格类型,即小人一类。“君子”是《周易》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而“小人”则是君子所要教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教师人格的培养与师德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分析教师理想人格实现途径的基础上,提出要以教师理想人格的培养作为教师人格与师德建设的终极目标,要以理想人格培养的途径来统领整个教师人格的培养与师德的建设,从而最终实现教师理想人格与师德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心理思想不把理想人格当作某种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而总是将其置于感应关系中.感应关系注重相互影响:对理想人格采取感叹、比兴、以具体言行呈现形象的叙事方式能加强其感染力;而以崇敬之情、凝聚的精神去了解理想人格也容易与之发生感通.对理想人格的内在理解须经过人格转化的过程,以自身的体验印证理想人格的言行.诠释、感应、人格转化同时完成.  相似文献   

14.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它体现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的标准。在古代士人的人格建构中,道家思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道家认定天道自然无为,把人从传统的天命论中解放出来,主张强调人性的自然性和真实性,把人的本质归于自然、素朴、无为和虚静。因此道家主张的是自然主义的理想人格。本文通过对先秦道家理想人格的建立依据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可以看出,先秦道家通过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为社会制定了许多道德和政治规范,强化了人的道德良心,启发人的理性,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变成人的内在心理要求,从而达到整合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理想人格。“主体人格”、“责任人格”、“创新人格”、“和谐人格”是现代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道德修养与现代理想人格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是现代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推动道德个体深化道德认知、认同道德规范、开展道德实践是道德修养对现代理想人格塑造的功能外显。  相似文献   

16.
理想人格是人追求自身本质力量而对美好人生形象的预设,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最推崇和向往的人格模式,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社会健康进步和人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从而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正确方向,丰富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道家文化由于其形而上的哲学式论述一直以来就很受西方人的推捧,道家文化中以"道"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宇宙、社会与人关系的存在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影响至深,道家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无为观念、道法自然等人生与政治的思想同社会工作的一些价值观、理论、方法与知识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能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格美是人的美的灵魂。传统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观片面求“善” ,道家思想的理想人格观片面求“自由” ,二者都没有完全体现出人格美的真正内涵。人格美应以“善”为立足点 ,以自由即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中“善”与“自由”的内涵需要重新界定 ,“善”应最终有利于个体自由 ,“自由”也应当体现“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格理论在文化人类学中是关于文化与人格关系的理论,人格魅力是理想人格对同文化的人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施加的影响力.蔡元培的人格是为中国知识阶层普遍所认可的魅力人格,笔者用文化人类学中关于人格理论的某些观点,结合蔡元培的人生阅历及其厉行改革取得的成果对中国新型文化教育的影响,来解释人格与文化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蔡元培在中国文化教育领域里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