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佟伟 《中国民族》2007,(2):24-26
每年腊月,总会有一种牵动心弦的情愫,那是老家屯子里漾出的笑脸化成了一阵风推着我的心,梦游般年年于此游荡……这是辽西的一个村子,满族和锡伯族人较多。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9日,北京音乐厅。人们被那雄浑刚劲的乐曲带到茫茫的草原,感受到的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族的崛起。那是嘎达梅林的后代,在创造新的世界时所发出的回音;那是一个历尽磨难的民族的怒吼。在场的人们无不被这新奇而又强劲的乐曲所震憾。带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这部交响乐作者的住地——北京内蒙古宾馆,开始了我的访问。永儒布,一个纯朴深沉的中年蒙古人,从他那满头早生的白发和睿智的目光中,我感到了一种历尽磨难终不悔的坚毅精神。这使我更加想了解他过去的生活经历……今年56岁的永儒布,来自嘎达梅林的故乡——科  相似文献   

3.
故哲,一个藏在大凉山深处的彝族村子。就是在这里的小学校,我喝到了最纯净的山泉,看到了最干净的蓝天,认识了最纯真的彝族孩子……  相似文献   

4.
心底的话语     
那是我从事文学翻译十几年来译得最痛快、最流畅的一篇作品——散文《树梢上的心》,而且是在电话上。这是张承志写我们哈萨克族的文章,很珍贵。听众则是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知识分子——吐尔逊·卓勒木别提夫妇。他们用子母机在那一头静静地听我十分得意的译文,不时发出赞叹声。不久,传来一阵唏嘘声,而我自己也泪流满面。感动、感慨、感激——两代哈萨克族知识分子都有一种被久久地遗忘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片安宁、遥远的净土。我曾经多次去过那里,我的脚印就像邮票,在那一片山水间广为发行。到底是什么迷惑了我的心,使我如此心驰神往?那一种情结是难以言状的。就像爱一个人,当你用生命去追寻的时候,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那是一种身不由己的伟大而又美丽的盲目  相似文献   

6.
1997年9月,沈阳的天气仍有些闷热。可我的心却已飘到了沈阳市起重机设备厂一间13平米的小屋。那里住着本文的主人公翟桂芬和在她背上生活了整整8年的女儿胖娃。感动我的,也许是翟桂芬和女儿胖娃那乐观和面对困境的坚强,抑或是一位平凡母亲那伟大的母爱……她发誓,要在艰辛历程中为女儿创造一个奇迹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日子——1989年10  相似文献   

7.
每当听到这支歌,都令我想起吐鲁番那奇特的风光,甜美的葡萄……很幸运,我曾经到过新疆,并有机会去吐鲁番一游。那是一年初秋的一天,我们出乌鲁木齐东南行,驱车一百多公里,便到了吐鲁番境地。时近中午,天空敞  相似文献   

8.
我曾幻想过自已有一天会在绿色军营里骏马般地驰骋跳跃;我曾幻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炎炎烈日下昂首挺立,在凛凛北风中屹然不动……行云流水般的思绪里,所有想象的田野都是那么诗情画意。在梦中,我是那颗最坚强、最芬芳的绿橄榄。 当我真的圆了自己的梦,走进军营,成了一名女兵,训练了  相似文献   

9.
保安四屯     
闻名遐迩的“五屯艺术”的五屯,并不是一个村子,而是同仁县隆务镇以北呈带状分布在河东西两岸的五个自然村。在历史上不称作五屯,而叫做四屯或四寨子。乾隆时《循化志》称“保安四屯”,有吴屯、季屯、脱屯、李屯。李屯又分上李屯、下李屯,故民间习称五屯,但当地藏族一直称“汉四寨子”。1929年设同仁县后,称“同仁四寨子”,解放初仍这样称呼。五屯的居民是土族。  相似文献   

10.
朝鲜《李朝实录》中关于“明珠之子往战大鼻鞑子”的记载以及关于“大鼻鞑子”与“鱼皮鞑子”关系的记载,是纳兰性德第二次东巡在邻族史籍中的反映。 有些人推测:所谓“大鼻鞑子”,只能指俄国人,或专指清初侵入我国东北的沙俄哥萨克人。我们认为:这样“望文生义”的解释未必是符合原意的。  相似文献   

11.
嫁给凤凰     
是否那入诗入画的浣纱女,只是村野河畔独有的风景;是否那回荡历史余音的石板路,只是现代文明的一种点缀;是否那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客栈,不过是历史片中用于渲染主题的道具;是否自己就这样被市井的喧嚣折腾得日渐枯萎……却不料,一次偶然的湘西凤凰之行,回答了我的疑问,鲜活了我的精神家园。五月的骄阳下,我重拾翠翠与爷爷浑厚的船浆声来了。一脚迈上虹桥,我饥饿的目光倏地一下掠过沱江对岸的古城,就收不拢来了……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城啊?或竹木结构,屋顶歇山起翘;或青砖砌墙,黑瓦盖顶,恬淡朴拙,静默地享受独属于自己的荣耀。而那四翘的檐角像一…  相似文献   

12.
陈真 《民族论坛》2004,(3):37-39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一位哲学家问。是金钱、财富;是名誉、地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没有一个人的回答令哲学家满意。那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人们问。“是眼前你能够把握的幸福!”哲学家说。  相似文献   

13.
1974—1978年,我先后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一个名叫勐哈的傣族学校和一个名叫曼种的寨子当教师。今生今世我都无法忘怀那段人生中最厚重的经历。回老家重庆30多年了,我依然时常牵挂着我的那些孩子,思念那美丽如画的傣家校园。2009年5月14日,我携我的先生终于回到了勐哈,回到了曼种……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爸爸妈妈都加班去了,我自己在家预习功课。正在我全神贯注的时候,“笃笃笃”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路。于是便拿着书快步走过去,很快地打开门——一种哀求的目光射进我的眼帘。“你是……”在发愣的同时,我情不自禁地问道。门外这个陌生的几乎与我同龄的女孩叫出了,“大姐,  相似文献   

15.
王蒙:永远怀念新疆黎曦从29岁到45岁,王蒙在新疆度过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16年。新疆人民的真诚和那片神奇土地上的文化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在新疆的生活使我及我的作品于纤细、温和中,多了一种强烈的激情、幽默、粗犷和豁达。”王蒙如是说──初秋...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17.
那静静流淌的松花江关红雯一我的故乡─—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北兰屯,那是白山黑水间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它是当年宁古塔将军徙驻吉林时所建的一个蓝旗屯。那里一年四季分明,松花江围绕着它静静地流淌。雪飘的时候,素裹的村庄恬静而美丽。自小在松花江边长大的我,...  相似文献   

18.
知道驾驭一匹马的难度是从巴音布鲁克草原开始的。 那一天,我从一个哈萨克人的帐篷醒来,骑上一匹马鬃很长的高大白马,向草原深处出发。起初,那匹马慢悠悠的,边走边啃食着地上的草根,后来那匹马仿佛被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突然在上坡的时候狂奔起来,我拉紧缰绳,胳膊被强大的拉力拽得生疼,四周平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凶猛起来,有好几次我都险些跌落马下。翻过一个山丘,那匹马又慢慢地停了下来,继续它的悠闲,回首间那个帐篷已经从视野中消失,极目之处是一脉天山镶嵌在最远处的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19.
符云亮  龙杰 《民族论坛》2004,(10):42-43
<正>有人说,掬一捧酉水洒向荒野,那激荡的必是野性火辣的山歌;摘一枝河柳插在莽原,那摇曳的必是原始古拙的舞步,漂一段河谷,闯一路险滩,那必是一次生命与激情的碰撞;敲一块青砖,击一片碎瓦,那必是一断苍茫历史的回音……当我走进湘西小城保靖县时,我已完全相信了。  相似文献   

20.
驼铃的诱惑     
正一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一串"叮咚"的悦耳声音牵引,于是,在多少个梦里与它纠缠。一天,在丝绸之路的一个小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的村庄里,我与这个声音不期而遇,一声叮咚,声声清脆,如清风拂过我的面庞,如清爽的雨滴洗过我干枯的灵魂,如母亲的呼唤轻轻击打着我的耳膜……瞬间,我的眼中不知何时挤满了咸湿的泪水,滴在那赤无雨滴、一点就着的沙粒上,滑过心尖上的磐石,落在圈圈纹路的湖水中,荡漾起一片莫名的清愁。这难道是我梦中的声音,由远而近,是那样清晰,清脆如管弦琴、如葫芦丝、如羌笛,是佛音、是天籁,是我听过最原始、最朴素的清音,如耳边那温柔的叮咛,是一种离别思念的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