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蒸汽渗透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本文以水蒸汽/丙烯为分离物系,采用蒸汽渗透技术考察了制膜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聚乙烯醇复合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蒸汽渗透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本文以脱除丙烯中微量水份为目的,对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和分离性能进行了探索。首先研制了蒸汽渗透膜,选用聚砜中空纤维支撑膜,采用涂布法制备了壳聚糖复合膜。其次,考察了制膜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热处理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复合膜蒸汽渗透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膜分离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液相色谱检测样品的前处理,加速了膜技术的进步。概述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点,重点综述了多孔膜和非孔膜分离技术原理和模型,以及 pH、温度、压力、膜组成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食品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液相色谱检测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应用与其存在问题。同时指出如果能解决膜材料、膜分离装置和自动在线联用技术等制约因素,膜分离技术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制冷剂流过毛细管时压力和温度沿管长分布规律的试验过程及从试验数据确定汽化起始点的方法,并对影响汽化起始点位置和汽化欠压的各有关因素造行了分析,为关系式拟合和理论分析提供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超滤为基膜,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热聚合方法制备了L-DBTA印迹中空纤维复合膜。该复合膜对异丙醇/水体系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对于w=0.20和0.50的异丙醇/水体系,经过一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 400和5 690,通量分别为1 440 g/(m2.h)和551 g/(m2.h);对于w=0.95的异丙醇/水体系,浸膜液浓缩一倍,经过两次浸膜制得的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分离因子可达82 100,渗透通量可达739 g/(m2.h);对于异丙醇/水体系,通过实验,获得了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与一般渗透汽化膜相反的分离规律:料液温度升高,L-DBTA分子印迹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下降;随着料液浓度的升高,分离因子出现最大值时的温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膜分离在生物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纯液体沸腾汽化过程的热力学问题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指出生成一个球形气泡新相时必须克服一个能峰 ,而且这个能峰随液体的过热度的增大而变小 ,从而合理地解释了液体沸腾汽化的过热现象 ,并讨论了液体中气泡的凯尔文方程  相似文献   

8.
对典型核态沸腾传热实验中不同热流密度下汽化核心处的温度时间序列,进行了非线性研究.重建了这些温度时间序列对应的三维吸引子,从三维吸引子中求出了关联维数,并从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温度时间序列中计算了其相应的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汽化核心处的温度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日益恶化的饮用水水源水质,论述了吸附技术、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超声波技术和电凝聚法等饮用水微污染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酶-膜分离偶联体系定义以及特点,对其运行机理的介绍,以及对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在其在制备生物活性肽中的应用,并食品工业上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分离是一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环保型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的膜过程可以达到浓缩、纯化、分离、促进反应等不同的分离目的。从膜技术的发展及膜过程的基本特征,介绍在化工、染料、食品、制药/生物、环保及水处理等多种行业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3种测定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乙醇连续发酵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硅橡胶膜的渗透蒸发作用可有效消除乙醇发酵过程中的产品抑制效应,将乙醇产率提高至传统发酵过程的3~4倍;从发酵液中连续分离出来的乙醇,经过冷凝后成为高浓度产品,冷阱收集液乙醇浓度可达原料液乙醇浓度的4倍左右.膜的固定作用使反应器中保持了较高的酵母细胞浓度,但是无机盐、不挥发性副产物及老化细胞的堆积会影响细胞活性,为了获取高乙醇产率,必须将部分发酵液从膜生物反应器中取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的研究,证明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可得到直接回用的优良水质.MBR工艺对有机物和NH4^ -N的去除是微生物和膜分离的共同结果,在较低的进水COD条件下,MBR工艺的污泥排放量趋于零.同时,化学清洗是解决膜污染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将分离工程的前沿研究引入本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分离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目前已经工业化和正在进行热点研究的新型分离手段,如乳化液膜、超临界萃取、双水相萃取、离子交换、制备色谱分离、膜分离等新型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手段、工艺条件和应用领域引入到本科生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专业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化工专业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综述了印染废水治理现状和研究进展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 ,如膜分离技术、超声波技术、高能物理法、深度氧化法、电化学法、光催化氧化法和高降解菌法等 .探讨了印染废水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独立分量分析为主要对象, 描述了盲信号源分离技术的基本模型,介绍了盲分离的主要方法和数学原理, 分析了盲信号源的可辨识性。提出基于神经网络无监督学习的盲分离方法,并改进了分离效果评判指标。在生物信息处理的背景下将人工神经网络和信息理论相结合,解决了盲信号源分离,自适应地求得分离矩阵,且可以同时分离具有正峭度和负峭度的信号源,对盲信号源分离的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对化学法(高级氧化法、化学混凝法)、物理法(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磁分离技术)、生物法(菌类降解法、厌氧好氧法、生物吸附法)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并对我国现阶段染料废水的新型方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常的投资建议和两基金分离定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是著名的Canner难题。厚尾分布以及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水平对真实的投资组合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下侧风险的情况下,本文关注投资者如何选择投资组合、两基金分离定理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成立、以及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的选择的影响如何。当目标等于无风险利率时,有文献表明两基金分离定理可以在均值——下偏距(M-LPM)中得到证明。然而,除了以无风险利率为目标外,哪些其它的目标也可以使分离定理成立的问题已经出现。本文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并对投资建议和两基金分离定理的差异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马铃薯淀粉生产中,水力旋流器是淀粉分离的核心设备,选择评价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最重的指标——分离效率,通过对影响淀粉分离效率的三个因素即底流口直径、进料压力和进料浓度进行正交实验,对实验所得结果拟合成曲线并通过图表示出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获知分离马铃薯淀粉的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随着各参数变化的规律即单因素数学模型,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佳分离状态的各参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