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郭洪波  宋士强  宋双 《职业》2022,(21):72-74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为满足企业对员工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能力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高精尖”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大多采用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中将其优化为更有效的校企“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就如何创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班“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郭志明 《职业》2016,(12):25-26
自2011年起,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定位于培养能够取得高职专科毕业证书和技师职业资格“双高证书”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卓越技师”培养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正确把握职业教育政策导向的同时,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了“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家宏 《职业》2016,(22):12-14
2016年,首届“新松班”落户萧山技师学院(筹)。“新松班”的成立,既是企校双方四年合作的新成果,亦是对企校双方“用十年时间在杭州培养一批顶尖机器人技能人才”战略布局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陈俊杰 《职业》2015,(6):72-73
模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很多形状复杂的产品需要通过模具成形才能制造出来。因此,它对生产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对模具专业技师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职业院校就应该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模具技师人才。笔者就所在学院对模具专业技师班的教学安排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1,(21)
6月25日下午,无锡技师学院与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第三轮校企合作培养技术人才协议签约仪式。无锡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巫伟钢与合作方党委副书记时兴元共同签署并交换了“合作培养油泵油嘴调试技术人才协议”“合作培养热处理工技术人才协议”和“技师工作站培养技师协议”三个重要协议,旨在合作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具有一流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一线人才。  相似文献   

6.
《职业》2014,(20):12-13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近55年的办学历程中,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遵行“厚德笃行、尚能致业”的校训,始终突出技能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服务企业、促进就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张雪华 《职业》2013,(35):30-31
在我国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德国“双元制”无疑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笔者在英语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究在德国教学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2005年,由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与德国德雷斯顿工业大学共同组建的中德技师培训学院落户扬州.至此,一直被业界推崇备至的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开始在中国实验开来,而扬州中德技师培训学院的院长刘海光等一班职教人也因此成为职业教育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9.
王琪  丁峥 《职业》2023,(6):91-93
在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企业对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符合技工教育特点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阐述“产品引领法”在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电类专业创业创新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为技工院校提升创业创新教学效果,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浩波  刘向勇 《职业》2023,(14):63-65
订单式培养是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最终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订单班”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沉浸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职业素养在岗位中养成,通用能力在工作中获得,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内化。笔者以中山市技师学院“展晖订单班”为例,探讨了“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实施路径和实施方法,该班取得较好效果,成为区域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培养预备技师,秦皇岛技师学院机械加工系抽调部分技师班学生组成预备技师实验班,预备技师实验班采用“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可在企业工作,学生工作的同时,同步完成教学项目。预备技师实验班具体采用项目研修型教学方法,将两年的教学过程分为加工中心手工编程、自动编程、机械设计、企业实训四个项目研修阶段。教师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支持,定时召集学生回校上课完成项目任务,定期到企业为学生现场解决问题,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企业的生产生活,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得相关技术技能。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预备技师培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含义、优势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曲林受 《职业》2018,(26):45-46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师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技师学院普遍存在生源素质较差的问题,学生大多数是没有希望考入高中的初中分流生,基础较差。针对这样的生源,要想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将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完美地解决了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研究等有机地结合这个问题。所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师学院和企业发展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于201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卓越技师培养计划,即“专科学历+维修电工技师资格”培养目标。2014年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力基础,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和一体化教学,培养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探索及其成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晓红 《现代交际》2011,(9):160-160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事关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大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渐萎缩,大学已经或者正在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渠道,就连一些名牌大学现在也在招收高职生,这确实是一个好现象,但也需要我们将职业技术教育的着眼点和工作重心向大学高级职业技术教育转移,这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所在。青岛“大学生技师班”的教学特点提供了一条成功的经验,要反思大学教育,注重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孔庆利 《职业》2015,(33):14-14
近年来,邢台技师学院紧紧围绕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贴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学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企业通用职业素质改革、企业化学生管理改革”为核心的“准员工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形成了具有邢台技师学院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倩倩 《职业》2022,(24):35-38
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在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创建“工贸·宝山”班,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采取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组织学生参加双创比赛、共建师生实践基地、共育创新文化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本文在阐述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通过校企协同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四个方面为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方茜 《职业》2016,(21):8-9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办学近三十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交通部A级专业点学校、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2007年7月被批准在浙江公路机械技工学校基础上建立技师学院。“优校出优生”,正是这般优秀的学校为社会、为行业输送了一批批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4,(35):17-17
12月3日,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庆祝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 办学36年来,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厚德精技”为办学宗旨,坚持“做人教育”与“技能教学”并重的育人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特色管理和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围绕“学会做人,注重技能,培育特色,发展内涵”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上,主动与义乌产业转型对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义乌国际化商贸名城为背景,开展与韩国、加拿大等国外优质的高职院校合作,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理事资讯     
《职业》2013,(30):9-9
校企合作设立“长征天民班” 9月16日,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机电系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及新生见而会,暨航天集闭“长征天民班”授牌仪式举行。本次“长征大民班”共有2个订单班,一个为中级工班(5年制),一个为高级工班(3年制),均为精密电子制作与维修方向,这次活动为学院机电系确立了“以优质订单带动招生”的建设方向,具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制学院办学模式是借鉴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国内高职教育办学实际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该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解决下述问题提供了可能:一是校企双方教育责任分离问题;二是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分散问题:三是校企双方人才供需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