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河南回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回族历史悠久,人口数量多。建国以来的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南回族人口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排名中一直稳居第三位。河南回族人口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中原回族、科学制定与实施回族人口政策与战略,大有种益。今就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以冀引起学术界对河南回族的重视。一、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河南回族历史人口的统计,可以说是十分混乱、一片模糊的“糊涂帐”,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不论是官方的、非官方的或者学者们的都属于一些估计、推测性的,如1947年描写河南回族人口数量时,称“约有一百万人…  相似文献   

2.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回族人口现今的分布格局是历史的延续。回族在历史上主要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回族人口特有的空间分布特点。鉴于史料缺乏,有关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分析,是回族历史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在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历代回族人口的数量变动作了粗略推算。  相似文献   

3.
1 新疆的回族大部分是清朝前期由陕、甘、青等内地省区移居而来。解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回族人口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新疆回族人口134215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为264017人;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增加到570789,较之1964年增加了1.16倍。截止1987年,回族人口已达626365人,比1949年增加了5倍,占全疆总人口的4.45%。1990年,新疆回族人口674062人,在自治区次于维吾尔、汉、哈萨克族,居第四位。在全国务省、自治区的回族人口中,次于宁夏、甘肃,河南,也居第四位。 由于历史的和宗教的原因,回族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据统计,全疆86个县市都分布有回族,其中回族自治地方2处:昌吉回族自治州和耆焉回族自治县;回族民族乡5个:鄯善县东巴扎回族乡、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伊宁县愉其翁回族乡,霍城县三宫回族乡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回族乡。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人口最多,据一九八二年普查,回族人口为7,219,352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百分之零点七二。回族散居全国,而地处西北部的甘宁青地区的回族人口较多,宁夏回族自治区为1,235,207人,甘肃省为950,974人,青海省为533,750人。三省区共有回族2,719,931人,占全国回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回族全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在回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本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回族人口,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727 146人,在全省40多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居首位。开封市有顺河回族区和十三坊清真寺,回民计有30 893人,仅次于省会郑州市,居全省市、县回族人口的第二位。东大寺、草三亭、北大寺和文殊寺街清真寺都是载入史册的名寺。六大名都的文明发祥地的开封市,也是回族大散小聚分布特点的典型城市。历史上,开封的回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努力,为建设开封市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回族形成、发展、壮大,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社会经济形成了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结构。在回族社会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可以说回族的商业经济活动要比回族农业经济活动出现和形成得更早一些。商业活动是回族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回族的形成过程有着历史的联系。认识和探讨回族商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国军 《甘肃社会科学》2007,(2):254-255,242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数量较多的民族之一,人口数量1000余万.而对于以回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回族学,则起步较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回族学的研究成果才不断出现--逐渐形成回族学,对于回族爱国主义传统历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和成熟的论著.周瑞海教授和马金宝副编审等所著的《回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读本》问世,可以说是为回族学这一新兴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向世人展示了回族这个民族坚贞不渝的爱国情结.笔者读完该书,就自己认为该书具有的特点和现实意义呈给大家,不求认同,只求对大家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山东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三十八个少数民族成份。全省总人口74,419,054人,少数民族四十一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千分之五点五。其中以回族为最多,有三十九万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为发展山东的历史和文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长期的反压迫、抗外侮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一、山东回族的分布状况目前,山东省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的百分之五点四。其中约三分之二居  相似文献   

9.
众多有影响的甘肃历史人物 ,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以前甘肃历史人物数量多 ,级别多 ,影响大 ,宋以后人物数量大为减少。元以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和中国回族的形成 ,甘肃产生了一大批藏、回族民族宗教人物。人物集中于世家大族及武将多是甘肃历史人物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0.
辽宁回族     
位于我国东北辽河下游的辽宁是多民族杂居的省份。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35 721 694人。其中除汉族以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39个少数民族成份。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14%,其中回族人口239 449人,占省内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23%。一、人口的分布辽宁回族主要分布在沈阳、锦州、本溪、鞍山、丹东等各大中城市和县城集镇,一小部分在农村。分布的特点是小聚居,大分散,遍布城乡各地。沈阳有回族60 872人,其中城市人口为52 949人,市内5个行政区92条街都有回族,“回回营”所在地沈河区就有回族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宁夏境内不同类型回族社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原因与环境原因 ,并与“西道堂”这个典型的回族社区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由此揭示了回族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契机。认为社区人口为适应环境所作的应变性努力 ,刺激了文明的生长 ,也证明不同类型的回族社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依据环境特征 ,构建不同的社区结构模式 ,进而说明了回族社区现代化模式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之成因。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1989年有人口454.8万,其中回族人口149.7万,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2.9%,占全国回族人口约18%。宁夏回族教育的发展,对全国回族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的回族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治区教育厅把回族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首位,“民族教育是宁夏教育的重点”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接受,可以说,在宁夏的教育事业中,回族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最佳时期。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分析一下回族教育的现状,把回族教育从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中引出来,走出一条适应宁夏经济发展特点的,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路子。这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民族。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对回族人口发展变化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回族人口的发展变化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历史悠久,在我国民族大家庭里已经生活了一千多年。但是在旧中国,由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回族聚居地区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口变化状况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某些时期还呈现下降趋势。全国解放后,回族人口有了很大发  相似文献   

14.
河北,乃古畿辅之地,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河北的历史和文化。公元十三世纪以来,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进入河北,经过元、明两代几百年的演变,河北的回回民族在这里发展起来,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辛勤地耕耘着这片土地。一、河北回族的分布河北的回族人口有420,380人①,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5.8%,是河北全省总人口的0.8%,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百分之49.26%,是河北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代对西北回族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社会的大变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清末的"屠回"浪潮引发回民起义,左宗棠的屠杀和"善后"安置使回族人口的变化最为突出,回族聚居区的变化最为明显,甚至影响到今天西北边远山区回族群众的脱贫和温饱;一次是清末开始的"新政"和马家军阀的崛起对甘、宁、青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在复杂多变的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正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第一大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数的32.26%。解放前,回族人民政治地位低下,经济生活贫困,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宁夏总人口近120万,仅有十几所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千余人,小学518所,在校学生44000余人,回族学生寥寥无几。在回族人口最集中的泾源县,解放前,文盲人数占全县人口的99%。不少回族聚居的山村,往往全村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为写一封信不得不翻山越岭,求助于人。宁夏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宁夏的民族教育(在我区主要是回族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回族学生人数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在长达70年学术生涯中,对回族史学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批判"历史无用"论,明确回族史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率先提出回族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回族史研究中"三个分不开"理论,指明回族史研究的现实功用;首次提出回族史研究目标,明示回族史研究方向;先生在回族形成与发展理论,尤其是回族形成时间、来源、构成成分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尤其是首次提出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一种民族形式的著名论断,解答了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这一回族史研究中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疑难问题;对回族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问题,亦有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回族文化的同一性和地域性非常明显,这使得回族的口头传承文化丰富多彩。作为宁夏社会科学院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文化项目“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的《回族口头文化览胜》,全方位地展示了回族异彩纷呈的口头传承文化,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为探讨和了解回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大厂回族考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建于1955年,全县共有人口104544人,其中回族22.194人,是全省两个回族自治县之一。同时它又是距首都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被称为“京东伊斯兰之乡”。明朝建交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将国都北迁定都于北京。在此迁都的前后,“出旨迁民”、“以实空地”。于是大量回族人口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随之由南方北迁而来,其中有一部分落脚于京东大厂一带。年长日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西北的北坞村,经大厂镇,至东南杨辛庄绵延40华里的20个回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主要集中分布于夏垫、大厂两大回族镇)。根据有关回族史料和查阅部分回族家谱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该民族成员的物质生活状况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谨从回族消费生活的特征、回族人口的职业分布特征以及回族经济社区的形成及类型等方面对回族经济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回族的消费生活是很有特征的。正是这些消费生活上的特征,才使回族的成员能在分散于全国并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心理,并由这种共同的心理过渡到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