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要素1:定时饮水,变被动为主动 口渴,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然而,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水平衡状态并不同步——“渴”的生理反应相对滞后。换言之,当我们感到口渴的时候,机体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此时喝水已经是“被动饮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缺水状态,这不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定时饮水就是主动饮水,即不等到感觉口渴就按时饮水。这不仅有利于机体代谢,还可以收到“内洗涤”的效果,并改善内分泌以及各脏器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黄杰 《现代妇女》2007,(12):42-42
有一天,老婆突然对我说,她要教我学上网。我说:“你是在单位上有电脑,我单位又没电脑。我又对电脑一窍不通啊,再一个我们家又没电脑,我到那里去上网啊。”老婆则对我说:“现在都到啥时代了,不会上网会让人笑话的,只要你想学,我教你学,咱们就在楼下那网吧去学,等学会了我们家买一台就可以天天上网了。”我说:“你没听人家上网的人说,网上这毒那毒的可多了啊,前天我们单位的小王还说,他家的电脑中了什么‘熊猫烧香’的毒。  相似文献   

3.
英国人期盼“新年红火’’苏格兰等一些地方,新年夜,人们期盼着有敲门声。开门时,人们可以看到一些涂着黑脸蛋的孩子们走进来,他们什么也不说,径直走到壁炉边,将一堆煤投进去,取意“新年红火,生活幸福。”然后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用刷子将壁炉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时主人要拿出钱米分给勤快的孩子们,有点像中国的“压岁钱”。  相似文献   

4.
夏天蚊虫多。晚饭后老年朋友多喜欢到户外去透透气,散散步。这时,若皮肤上落下个蚊子什么的,“啪”的一巴掌打过去,成了下意识的习惯动作。然而,如果遇到的是一个隐翅虫,那您可就打糟了。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蚊状小飞虫,虫体长约0.6~0.8厘米,头黑色,胸橘黄色,前腹为黑色鞘翅覆盖,有足3对,全身被覆短毛。落到人体皮肤上的隐翅虫并不会排放毒汁,但是当人感觉到皮肤上落了虫子而用手拍打时,虫体被打烂,虫子体腔内的强酸性毒液就会流出来,引起皮肤损害。典型表现是,当人第二天一早起床时,发现面部、颈部或四肢等裸露部位…  相似文献   

5.
女儿朵朵在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我非常想念她。多亏我这个老太太也赶了个时髦———会电脑,想念她的时候发个“伊妹儿”(电子邮件)也就解了思念之苦。我会电脑,得感谢女儿,几年前她还在北京工作时就要我学电脑。我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和音乐教师,而且一大把年纪了,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女儿决心大,坚持要我学。她说:“妈,你不是常常提醒我们:21世纪的年轻人要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吗?我现在马上去学开车,您就学电脑,好吗?”“我又不是年轻人。”我找理由宽慰自己。她调皮地说:“妈妈,您…  相似文献   

6.
刘俊 《公关世界》2010,(3):28-29
2007年4月,到伦敦的第一周,傅莹便出席了“中英媒体论坛”,主动与媒体接触,不畏惧、不退缩。此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登门造访英国各大媒体老总,和他们喝茶聊天,希望他们能报道真实的中国。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媒体都会造访,从《泰晤士报》、《独立报》,到《每日电讯报》、《经济学家》,都是英国中产阶级才看的媒体。“中产阶级是英国社会的核心,说服这部分人至关重要。”旅居英国多年的中国留学生曾飚说。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一个向上攀登的过程。它逼近的不是死亡,而是永恒……生命的减法,只计算距离死亡还有多少日子。这种减法,从懂得人的肉体终会逝去的那一天,就可以开始。生命的加法,是计算丰富的生命历程有哪些创造和奉献可以化为永恒。人类文明发生学证明:无论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其创新成果不仅会融入文明编年史,成为文明的“基因”永不消失,而且还会微妙地、隐形地潜入生命化为文明因子,成为世代相传的创新潜能。生命的加法,从懂得上述的奥秘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人生如白驹过隙”,“人生只有几十年”,“我已经不年轻了”,“我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78-79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一组科研人员刚刚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有可能改变全球大量电脑使用者的操作方式——人们将放弃使用鼠标,而以“眼标”代之。  相似文献   

9.
陆游有诗曰:“仙丹九转太多事,服水自可追神仙。”诗人一语道破饮水与长寿的关系。今天,科学家们在探索人体衰老的奥秘时,独辟蹊径,提出了缺水使生命衰老的新学说,认为人体内缺水会导致生命早衰。在人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失水代谢物,如果这种代谢物逐渐在毛细血管中积累,妨碍体内的液体流动,就会阻碍新陈代谢,于是衰老就开始了。如果能阻止生物体内的失水过程或推迟,人就会长寿。能发挥这种最佳效能的方法是饮水。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期报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吓死人”这句话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压力境况下之所以会猝死,这一切都应当归咎于应激激素与细菌之间的关系。 研究成果表明,当人们经历了突然的情绪冲击、压力境况或过度劳累时,某些激素(如儿茶酚胺)就会释放到人体中。这会影响黏附在动脉上的细菌,导致斑块沉积,并在没有发出预警信号的前提下进入血液,最终引发心梗。  相似文献   

11.
胡长利 《老年世界》2013,(17):35-35
大多数人习惯了“上班电脑办公,回家上网放松”的生活。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电脑其实是一把“温柔的刀”,让人提前偷偷变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杜长明提醒,只要在一些生活小细节上多花些精力,就能轻松告别“电脑脸”。  相似文献   

12.
窗外     
到了大二,似乎正是在校园里生龙活虎,张扬个性的时候,可加上了考级的压力,也就不得不经常把自己关在教室里,认真地研究那些高深的“英国历史”了。有时,从书本中抬起头来,会无意中发现窗外匆匆走过的身影仿佛正是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于是“窗外事”一边的长盘就会突然像装满了磕码一般,重重地降了下去。大学校园中常常会有这样一批意义非凡的朋友,他们既不同于一起数星星的闺中密友,又不同于点头之交的工作伙伴。他们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中午突然与在花园漫步的你邂逅,然后开心地和你聊一些身边的趣事或是心无城府地倒出自己的小…  相似文献   

13.
英国记者最近在《卫报》上说:“你只要在英国走,就会被拦住,因为有人要让你幸福。”他是在提醒人们注意英国现在流行的、人人都感兴趣的幸福话题。自我帮助心理学的书堆满了书店的书架,“幸福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正在兴起,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不管是工党还是托利党,都在试图把幸福作为国家管理艺术的核心。正如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拉亚德爵士不久前宣布的:“幸福应该成为政策的目标,国民幸福的进步应该像GNP增长一样进行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画说世     
一款能够过滤掉不良内容的电脑软件《花季护航》问世,有关部门要求网吧和新购的电脑强制安装.亦可通过网络免费下载安装,有消息说.有了它护航.孩子们上网.家长们就会少一些心病——但愿真能达到此效.  相似文献   

15.
卞文志 《职业》2009,(4):25-25
一家濒临倒闭的酒店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以节约开支。老总在考虑裁减人员时,想来想去厨师不能减、服务员及市场营销人员不能减,那么只能从部分不重要的员工身上开刀。于是他的裁员名单中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采购人员。这三种人加起来有三十多名。老总找他们谈话,说明裁员意图。清洁工说:“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做清洁工作,就没有酒店内外干净优美的环境,想想看,如果环境不好,客人谁还会来就餐?”司机说:“我们也很重要,市场的扩展营销需要我们,客人的接送需要我们,如果没有我们开车,企业的运营就会有困难!” 掉。再说了,我们在采购中已建立起长期的供货网络,可以享有很大的优惠,物品采购不来,  相似文献   

16.
一、忽略在忙乱中   这是个忙忙碌碌的时代。人们每天要忙工作、忙孩子,还要兼顾自己的爱好,参与公共活动,不知不觉间就将夫妻之间的关系放到脑后。对此,专家的建议是,制定一个将夫妻间的关系放在首位的日程安排,而不是“他”或“她”的日程安排。 二、猜疑不是个好事   当新婚的丈夫迟迟不回来吃饭,做妻子的会想:“可能是塞车了,或者是在加班。”于是不管丈夫多晚回来,她都会深情款款迎接他的归来。结婚多年以后,情形就不同了:饭菜正在变凉,孩子们嚷着肚子饿,她开始烦躁甚至恼怒。不由自主地,她开始作一些不太好的猜测…  相似文献   

17.
意外的收获     
张顺 《老人世界》2010,(2):29-29
我曾是一名采矿专业的高工,退休后受聘于一家矿山公司。面试那天,经理试探着问我:“你会电脑吗?”“不会。”我毫不犹豫地说。“那没关系,我们这儿有打字员。作设计时,你就用手写就行了。”虽然我不会电脑,但经理仍聘用了我。  相似文献   

18.
用耳朵旅行     
李蕊娟 《职业》2013,(28):52-54
只需轻击鼠标,在电子版“乡音地图”上点击你感兴趣的地区,电脑音箱里就会传出极富当地神韵的声音--黄浦江边的汽笛声、哈尔滨“咯吱咯吱”的踏雪声、重庆美女的吉他弹唱、平遥口音版的“小心防火”……这份既实用又浪漫的地图,不仅抚慰了一颗颗思乡之心,还能让你足不出户“用耳朵旅行”!  相似文献   

19.
饮酒过量有害健康。英国《每日邮报》最新载文,刊出.了多位专家总结出的不同时间点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晚上8点:饮酒后最易兴奋。一杯酒下肚就会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种可以使大脑产生欣快感的化学物质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希望工程的“大眼睛的小姑娘”,我们知道了西部有很多的孩子渴望着接受良好的教育,渴望着用知识来丰富、改善自己未来的生活。一开始只是因为抱着一个梦想,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西部的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给西部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更开阔的视野。于是我有了支教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