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宇明 《老年人》2013,(12):37-37
将康有为与段祺瑞摆在一起,有人也许会觉得过于“混搭”。的确,这两个人的反差实在太大了——他们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将;一个活跃于清末,一个蹦足达于民初;一个是所谓的“南海圣人”,一个是公认的镇压学生运动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与福泽谕吉作为中日两国的思想家,均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对于本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其思想均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在历史观方面,康有为坚持渐进的进化史观,福泽谕吉则将文明史观奉为圭皋,均对两国社会的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两人历史观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历史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周铁莉 《现代交际》2010,(12):91-91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国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传统的儒家文化也面临空前挑战。对于这一危机形势中国的士大夫们逐渐觉醒,对于儒家文化的忧虑也溢于言表。康有为就是其中一位。他曾提出要"纳儒入教",就是要将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整合成为一种宗教——孔教。本文试就康有为纳儒入教的原因进行浅显的分析,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作以补充。  相似文献   

4.
张鸣 《当代老年》2009,(1):10-11
曾国藩曾评价李鸿章为官有道。其实,跟张之洞比起来,李鸿章在做官上还差那么一点。李鸿章一辈子拼命做官,却背了多少年的“汉奸”骂名,到今天也洗不清,可是张之洞就不然,这种事,从来都没沾过。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在其《我史》中自述,其两次上书不达和会试被降至二等都因李文田挟前嫌从中作梗,但是从林林总总的资料中,我们寻找出了康有为与李文田交往的事迹,从中我们发现在《我史》中康有为不但用了张扬的语气,而且在每一件事上都夸大自己的作用,并尽可能的将自己凌驾于当时朝廷高官之上,其在《我史》中关于李文田的记载也有失真实。另外二人在书学思想上的不谋而合,对岭南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6.
郭正军  潘耀 《现代妇女》2014,(7):367-368
泰州市博物馆藏两幅康有为的书法真迹,《行书五言联》和《登日照观》。康有为书法之精湛,用笔有神,苍劲有力,由于这两幅藏品尚未发表,笔者有幸一睹其真迹,可谓荣幸之至。《行书五言联》以行书为主,间有行草,吸收了北碑庄重端方的态度,横竖笔画平直,铺笔而行;其余则放笔开张,重按轻提,行笔生动,通篇文字行走之间有工整之气势,同时由略显张扬的个性。《登日照观》为康有为游览泰山后有感而发,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诗词最为精彩,见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将宫崎寅藏所回忆的有关康有为避难日本的情况与其余各方的记录与陈述相对照,试图分析各方对此事件陈述的差异,理清事件的始末,并借此进一步明确宫崎寅藏在此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诚龙 《当代老年》2014,(12):31-31
张之洞在两江总督任上,想搞一个形象工程,经营南京城市,搞马路扩改,这是好事。然而,规划好做钱难筹。张之洞筹了大笔钱,仍有20万两银子缺口。如何补缺?张之洞的办法相当前卫:到银行里去查账。结果查到了李鸿章在南京某一钱庄里,存了20万两银子。李鸿章在京城做官,将钱存到南京来,是什么意思?巨额财产来源实在是不明。  相似文献   

9.
汤园林 《职业》2013,(19):67-67
古代职场有异于现代职场,但古今往往惊人的相似,历史和现实其实是一个迂回的大循环,并且古人智慧常常令今人黯然失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职道栏目从本期开始推出"史说职场"系列,《职业》编辑将选取一些生动的历史小故事,供读者品味,望能给现代职场以点滴启示和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长素、广夏,字更生,别署西樵山人,晚号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早年随岭南大儒朱次琦学习经学。曾七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存,又讲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发起“公车上书”,同年中乙未科进士。1898年发动变法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失败后出亡海外,组织保皇会,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治水     
草丛 《老人世界》2020,(2):10-12
想必大家对“大禹治水”这个历史典故早已耳熟能详。其实,纵观中国历史,不少名人都曾致力于水利建设并作出了卓越贡献,左宗棠就是其中之一。左宗棠生于1812年11月10日,卒于1885年9月5日,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作为晚清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除了敢于同外国入侵者坚决斗争、维护国家利益之外,还从国计民生出发,除水患、兴水利、保民生,发展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3.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启迪心智、唤醒国人。无论光绪、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中山、毛泽东,都被这本书打动、激励过。其中孙中山与郑观应为同乡,在思想上视郑观应为名师。  相似文献   

14.
当麦道夫骗局的细节浮出水面之时,人们发现他不过是一个“裸泳”的骗子,而区别于其他骗子的则是他骗了半个世界,是一个500亿美元惊天大案闹剧的编辑、导演兼演员。当下,全球任何一个骗子在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参与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活动,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主持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因此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李鸿章具有卓越的才能,在戊戌洋务时期就有很明显的体现。事实上李鸿章的很多行为都是代表国家的,近两年史学界也在为他翻案和平反,因为李鸿章已经在尽最大的可能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6.
王龙 《中外书摘》2008,(11):59-60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  相似文献   

17.
游宇明 《老年人》2010,(1):42-42
1909年10月,张之洞的生命即将油尽灯灭,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介绍期权的概念开始,通过回顾历史上著名的荷兰郁金香热中的期权和美国历史上叫特惠权的期权,指出历史上的期权往往成为骗钱的工具,同时提示出期权要健康运行,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强有力的保证金制度和科学计算期权价格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他们之间的恋情,注定是开在伤口上的一朵玫瑰,爱虽真,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了曾经的一场爱,她选择了等待,当青春不在,韶华将逝之时,她终于守到了云开见月明。她系出名门,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侄女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才女张爱玲,自幼骨子里就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她出过国,留过洋,集容貌、才情于一身,拥有万贯家财,然而她的爱情,却如寒露打湿的蝴蝶羽翼,质实沉重,轻盈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张社生 《中外书摘》2009,(10):63-64
黄马褂本来只是清代官服的一种。清昭连《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说:“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为什么侍卫穿马褂?因为马褂衣长只及股,袖长至肘。行动起来利索。为什么后来唯独清朝能将“黄马褂”这个符号普及到“文武百官”?是因为清朝好这个。说到底清朝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