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漫画     
余晶晶 《老友》2011,(4):48-48
(一)唐伯虎卖画 春节前夕,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的是一人牵狗,逍遥自在。唐伯虎对顾客说:“这是一则字谜,要买须付30两银子:如果猜中了,则以画相赠,分文不收。”好半天过去了,仍无人猜中。这时有一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只蹲下身子,作个匍匐状,取下画便走。唐伯虎大笑说:“他确实猜中了。”读者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2.
巧思     
唐伯虎,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相传唐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唐伯虎画扇,并提了个条件,就是由他自己来命题。如果唐伯虎画得出来,他愿意出高出平常三倍的银子购扇;如若画不出来,他就自拿走三把上等扇子。唐伯虎点头同意,那个人说:"我养过骆驼,就在扇子上画骆驼好了。"唐伯虎说:"好!"说着就要下笔。那人又说:"且慢,在扇子面上画一只骆驼不行,两只也不中,画三只也  相似文献   

3.
唐寅画骆驼     
唐寅(1470-1523)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相传唐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闻名遐迩。一天,有个人采请唐伯虎画扇,并提了个条件,就是由他自己命题。如果唐伯虎能画出来,他愿意出高出平常三倍的银子购扇。  相似文献   

4.
房奴唐伯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房奴",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唐伯虎当年在苏州买房时,房价已经不低了。他看上的偏偏又是桃花坞的一处"别墅"级大宅院。唐伯虎是解元,又是大艺术家,写十几幅字,房款不就齐了?但据唐伯虎自己记载,他确实凑不齐房款。  相似文献   

5.
据说,晋代大书 法家王羲之,有一年 搬到一个新的地方 居住,正值大年三 十。大家都在做过年 的准备工作,有的已 经写好了春联。 当天上午,他叫 儿子王献之拿来笔 墨纸砚,欣然挥笔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春联。不料,春联刚贴出去不一会儿就不翼而飞了。原来,当地的群众都知道王羲之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书法家,大家都把他的墨迹视为珍宝,千方百计地寻觅收藏。不用说,这副春联是被人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又写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郊”,叫儿子再贴到大门上。结果还是“飞”走了。王羲之暗自好笑,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又写了第三副春联“祸不单行,福无双至”,用刀子从中一裁两段,贴  相似文献   

6.
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副红纸写的春联,那是父亲撰写的最后一副春联。我家是"诗书传家"。祖父是晚清秀才,字写得很好。那时,农村识字的人不多,能撰写春联的就更少,像我祖父这样有名望的撰联高手,不用说,就是个"乡宝"。父亲得祖父真传,写春联也是个行家,他脑子活,又能适应新形势撰出应时好联,不同对象都能体现出个性,  相似文献   

7.
名可名 《社区》2009,(26):40-40
这年冬天,一个孩子在山西广宁的河道上。捡到一个背囊,里面装着银子。这孩子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感到很害怕.就把这个背囊拿到他的舅舅家。舅舅是个本分人。想到这些银子的主人可能正在为丢失钱财着急上火,就把这个装着银子的背囊交官了。  相似文献   

8.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贴春联,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但纵观几千年的春联文化,却有着那么一些反其道而行的"另类"春联,如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可谓"也是醉了"。宋朝宰相吕蒙正少时家贫,曾与母同住寒窑,以乞讨为生。有一年春节,他在家门前贴了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意指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家境的困顿激励吕蒙正更加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名相,而这副构思巧妙的春联也窥见了这位状元宰相的才气。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写春联春联在民间普及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据记载,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士,须加春联一副”。从此,春联一词正式出现。朱元璋不仅为春联定名,而且为春联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号称“对联天才”的朱元璋,一道圣旨,就把“题桃  相似文献   

10.
高雅 《山西老年》2011,(3):14-14
见过用中文写的传统春联,但你见过用英文写的洋春联吗?有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副“洋春联”的图片,不仅全用英文书写,而且对仗工整。  相似文献   

11.
唐伯虎是著名的明代吴中才子,他自卷入科场案后,即远离科举、不近权贵,并以卖文鬻画为谋生手段.唐伯虎的这一选择和明代中后期发达的商品经济有关;正是吴地较为发达的书画市场,唐伯虎的书画作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化.尽管卖画收入并不稳定,但唐伯虎却藉此获得人格上的独立,并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他所喜爱的诗书画艺术创作中.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个人住客栈,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五十两银子不见了。那天晚上,没有别的客人和他住在一起,因此他怀疑是店老板偷的。于是,到县衙门告了店老板的状。店老板认为一无证人,二无赃物,绝不承认。县官很有办案经验,从店老板的谈吐及神色中,已基本确定这银子是他偷的。但因没  相似文献   

13.
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人们知道,他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对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等题材无所不工,论者以为“笔资秀雅”、“笔墨灵逸”、“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正因为他的画特别富于这种清秀的风情,所以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欣赏、所喜爱。有一首题画诗就很可以看出唐伯虎对自己的绘画技艺是颇为自负的:  相似文献   

14.
王玉兰 《社区》2013,(4):38-38
1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南站街道大鹅山社区举办了一场迎新春活动。套圈、击铜锣、写春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辖区近200名居民的积极参加。66岁的书法爱好者王正祖与26岁的党员志愿者韦源泉,一老一少俩人现场挥毫写春联大受居民热捧,当天两人共为居民书写春联近百条。  相似文献   

15.
唐伯虎是明代江南才子,相传他曾在杭州西湖畔卖过字画。一天,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画面上画的是一人牵着一只狗,逍遥自在。  相似文献   

16.
1991年,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在香港开拍。拍摄场上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好一场恶斗!恶斗过后,片场上留下一具“尸体”,那“尸体”躺在地上没有起来,扮演唐伯虎的香港著名演员周星驰走上前踢了他一脚,意思是叫“尸体”起来,可“尸体”没有动,再踢一  相似文献   

17.
名家与春联     
贴春联,庆新年,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新年风俗之一,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庆贺春节的活动。许多革命家、文士名流历来都很重视春联这朵艺苑奇葩,他们常常染翰挥毫,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春联佳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抗战时期在延安曾特别强调“边区群众家家要有新内容的年画、春联”。1940年春节,他还亲自为延安新市场撰写了一副通俗联: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联语概括了我党1937年《“七·七”宣言》中的三大政治主张,阐明了我党坚持团结抗战的一贯立场和宗  相似文献   

18.
吴尔泰 《老友》2012,(8):16-16
退休是人生一大快事,尤其在老境渐深,来日苦少的夕阳旅程中,能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于别人又不无补益的事,那收获的快乐,就远在“老归林下,优游晚年”之上了。我很幸运,退休后每年都为群众义务写春联,享受着这种欢乐。  相似文献   

19.
黄立新同志的《红楼梦十论》即将出版,我为作者这些年来的红学论文得以结集问世深感愉快,也为红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又可多得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而感到高兴。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论文,绝大多数过去已先后发表过。这些论文就以往的《红楼梦》研究来说,有的是旧题新作,有的是新题新作,难得的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立新同志都写得很认真,读者从他的文章里必将有所得益。翻读这部著作,我觉得有几个特点。首先,立新同志为文,每立一题,往往不肯浅尝辄止,而是努力加以开掘和发挥。《曹雪芹与唐伯虎》,这可以说是一个老题目了。还在二十年代,俞平伯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辨》里,就有一篇《唐六如与林黛玉》,考述《红楼梦》里黛玉葬花一事,“系受古人底暗示而来”。这“古人”,就是明代的“六如居士”唐伯虎。俞先生那篇短文,从《红楼梦》里的一段情节描写,说明这部小说所写故事往往“是有所本的”。而立新同志此文则深入开掘,详尽发挥,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对曹雪芹和唐伯虎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曹、唐二人同属“间气所锺”,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两人都走了一条十分坎坷的人生道路;两人的思想倾  相似文献   

20.
漫议唐伯虎     
唐伯虎在今日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一个完全被歪曲了的形象.他变成舞台或银幕上的奶油小生.焉不知,历史上的唐伯虎,远不是如此这般样子.唐寅,明朝苏州人,字伯虎,一字子畏,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死于嘉靖二年(1523年),活了五十三岁.他早擅文名,有才子之誉;得中乡试第一名,人称唐解元.但他家境贫寒,更由于后来科场磋跌,没有做官,靠鬻卖书画过日子,一生坎坷落拓,郁郁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